读乡土中国有感

2022-03-05 21:00:58
读乡土中国有感1000字高中

说起农村,说起土地,不知你眼前会浮现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淳朴村民?是“日薄花房绽,风和麦浪轻”的波光粼粼?还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祥和安宁……

在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这一书中,内容不仅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还有众多介绍传统社会结构以及道德体系、法礼知识的文字。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章节分别为“乡土本色”和“文字下乡”。本文,笔者就这两章节来谈谈看法。

先说“乡土本色”,乡下人以种田为生,这自然就离不开土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待候的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里土气”的乡下人,这里的“土里土气”,我认为指的就是泥土。土地对于乡下人来说就是命根子,不然也不会在自己将要久离故乡时,掺着那淡淡的乡愁,不忘抓把泥土带身上。“走到哪儿都不能忘了根。”这句话可见出土地对乡下人的重要性。

乡下人大多聚村而居,人口流动率小,社会间的往来也必然少,他们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每一个乡下人从出生起就生活在属于自己的社会圈子里,周围接触到的都是熟悉的人和事。村子里的人都是相互熟悉的,老一辈的人看着小一辈的渐渐长大,小一辈的人看着老一辈的人慢慢变老,辈辈代代轮替着。乡村是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社会,村民们对土地的气味、地上的每一道沟、每一片叶子都熟悉不过。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作息不用思考,是下意识的行为。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往往会感到安适、舒服、轻松。但因为乡土社会变化少,流动小,所以乡下人在乡土社会所养成的风俗习惯并不适用于现代社会。于是“土气”也就成了城里人贬低乡下人的词汇,我觉得这其实并不能说乡下人就低城里人一等。乡下人懂得如何耕作,如何种植菜蔬,就如同城里人懂得如何与人交际沟通、寻找商机一样。不同的社会环境,给予人不同的生存生活方式,甚至赋予人们的气质也不同。所以我认为不论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再说“文字下乡”,费孝通先生在书中表示乡下人的愚,并不是说他们的智力不如城里人,而是知识面不如城里人广,这与乡土社会的特征有关系。费孝通先生指出文字是一连串的表意记号,依赖与双方的提前约定。但这种表意记号本身是有缺陷的,它所能传达的意是不完全的,而乡土社会是一个人与人彼此熟悉的社会,他们对彼此的熟悉程度已经到了听脚步声就能知道彼此,不说话就能知道对方,不说话就能知道对方要干什么,面对这种程度的默契,文字就显得多余了。当然,文字使用率不高,也不能说乡下人的知识面窄,但我必须承认城里的教育水平明显是比乡下高的,这与城乡之间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的差别有关,但即便城里人有着更广的视野和知识面,乡里人干的活做的事他们也不一定擅长。所谓不同的环境教给人的是不同的技能,所以作为城里人不要就认为自己就高乡下人一等,作为乡下人也不要感到自卑。

费孝通先生作为一名著名学者,对中国乡土文化做了大量的研究,对中国乡村的社会结构做了深层次的剖析,撰写了这本《乡土中国》。他就像为我们画了一幅浓墨重彩的中国画,让我们惊叹于他那高超的绘画技艺。初读此书,有时候确实是有种“明明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却不知道句子在说什么的烦恼”。但细细品读,还是能够发现《乡土中国》的美。

《读乡土中国有感1000字高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