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路在何方
很早以前,我便读了《西游记》,但那时是粗看,只被书里精美的图画所吸引,今日再读却有了不同于以往的体会。
敢问路在何方
《西游记》著于明朝,作者是吴承恩。它是中国第一篇关于神魔的奇幻小说,打破了以往被封为圣书的四书五经的地位,成为了中国史上伟大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不写大圣人,不写君子,不写忠君爱国,他着墨于描写众生,有着丰富的人格的妖、神们。在《西游记》里,那些地位至高无上的,常常是“救世主”的仙佛们,也饱含人性,而不是被供在案台上,一脸“严肃”的受人膜拜的神仙,沉着脸的,坐于大殿之中的佛祖。《西游记》中,罗汉也会说笑,道家大仙们动不动就聚在一起喝茶下棋,观音偶尔也会嗔怒,玉皇大帝在孙悟空大闹天宫时的慌张,天兵天将偶尔的滑稽都充满了人间的情趣。天上即是人间,神仙都有烟火味,何况那些身在凡间的妖精呢?
敢问路在何方
当今的四大名著,在各自的朝代都很火,不过有趣的是,《西游记》在明朝是一部禁书,因为他对封建礼教的冲破对朝廷讽刺,西游记不得不说是一部奇书,而吴承恩真乃一代奇人。在书中“车迟国斗法”很可能在影射当时嘉靖皇帝不理朝政,只倾心于修仙炼丹的情况,讽刺了“圣上”,在孙悟空大闹天宫时,玉皇大帝那样的慌张,天兵天将那样的无能都在讽刺当时的朝政腐败,朝廷无能。《西游记》可以说是不羁的,在贪官掌权的时代,敢勇与唾骂敢恨敢做,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铁屋子中唯一醒来的人在黑暗浑浊之中发出了呐喊,众人之中,唯他独醒,而这一切,都隐在情节之中了。
看书之时我注意到了一点:孙悟空真是可悲。《西游记》中的悟空,无比忠心于唐僧,九九八十一难,几乎全是他帮助唐僧度过的,可谓功不可没。然而,唐僧却以自己的迂腐不相信悟空,嫌弃悟空,甚至憎恶悟空。唐僧一而再,再而三的遇险,而悟空不厌其烦的帮他脱险,而善良的唐僧倒不怎么感激他,信任他,反而有时怀疑他,悟空不可谓不可悲。悟空这个角色,包含了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岳飞的忠心,文天祥的悲壮,以及以上这几位都有的愤恨,作者在悟空上注入了他自己的无奈,他自己的愤愤不平与悲愤,他就是这样让悟空鲜明起来的。
敢问路在何方
唐僧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到达西天取得真经,普渡了众生,而我,也要与我的同窗一起,多年寒暑,历经学海上的81难,才能修得“正果”,然而不知要面对什么,学海上没有驮我的大龟,我终究是要靠自己度过的。
当唐僧师徒在脑海中远去,我回过神来之时,我对眼前飘渺的路,有了理解:我要找到他享受在路上的一分一秒,无论这路有多么艰辛,路的尽头多么糟糕,我都要无畏地走,因为这便是我的修炼,这便是我要越过的龙门生活的花,便是在这路上绽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