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集锦1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最初接触到《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朦朦胧胧地记得书讲述的是一位执拗的流浪画家的故事。也是我翻阅地最多的一本书,作者通过文字所传递的精神世界,让我无比感动又无比憧憬,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一次阅读都令我有了些新的感悟,发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用狂热理想去对抗世俗现实的故事。
书籍的简介《月亮与六便士》成书于1919年,出自英国小说作家威廉· 萨默赛特·毛姆之手。该小说以“我”作为第一视角,或是与书本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直接交谈,或是听天涯四方的人讲述他的故事,最终将这位流浪、冷酷、坚强,伟大的画家一生传奇之旅娓娓道来。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本是英国伦敦的一位证券经纪人。他放弃了舒适安逸的生活,抛妻弃子,四处流浪,不断作画,罔顾世俗道德的批判与指责,被灵魂深处本能的、神秘的原始力量所裹挟,最终在南太平洋的塔西提荒岛找到了灵魂的栖息之地,终成大师。
关于作者笔下思特里克兰德的决绝,他身边的人都觉得出乎意料又无法理解。因为在世俗的眼光里,思特里克兰德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和美满的家庭,理应过得很幸福,可许多人都是在这长年累月看似幸福的生活里渐渐厌倦和迷失了自己。因为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枯燥轮回的生活里,他们找不到能让自己再满腔热血兴致高昂的动力与欲望,他们想要的`压根就不是金钱和名利。
作者笔下这种安稳的生活在他们眼中是一个泥潭,会越陷越深,终究挣脱不出,而心中的不安分,一直在他们心中萌动,最终会占据他们的全部身心,不顾一切的追求心中所想,除了那个炽烈的追求,其他都变得微不足道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和毅力去追求内心深处散发着让人灵魂出窍光洁的月亮,我们大多数人都只能为六便士奔波跋涉。冷酷而苍白的现实,终是现实对于理想最牢固的枷锁。也许当他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已经太老了,或者有太多世俗的东西牵绊着他们,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责任纷纷都成为压死他们想要脱离这潭死水的最后一根稻草。
作者笔下的思特里克兰德不一样,他无惧众人的谴责与谩骂,甚至无视道德的束缚。他说:“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欢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有错吗?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如梵高所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能看到烟。我曾读到过一篇书评,上面说:“思特里克兰德为了遵循自己的内心,宁愿付出财富亲情,甚至是生命也在所不惜 ——这种选择,”与其说是主动的选择,倒不如说是一种无奈的接受,接受我们内心的渴望在召唤。毕竟这种渴望,即便我们能够逃避一时,也逃不了一辈子。就像人老了一样,总想着落叶归根。而“责任”这两个字眼,是最大的文明,也是最大的虚伪。大多数的人一生都被责任束缚着双脚,与理想背离,越走越远。倘若我们无视内心对自由与理想的渴求,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相信我们也没办法对自己妥协。
从某些角度来讲,毛姆又是极其幸运的。他找到了此生挚爱的东西,不过代价确显得沉重了些,可至少他的精神世界是富足丰满的。也许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不喜欢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讨厌其对人情与人性的摒弃和过分自私的性格。但是又对其苦行僧式的对于艺术和美的执著追求深感敬佩。为了心中的月亮,放下脚下的六便士,终日在别人不解、厌恶鄙弃的生活中完成对生命意义最崇高的创举。总是想起里面的一句话“只有诗人同圣徒才能坚信,在沥青路面上辛勤浇水会培植出百合花来。
月亮高高在上,他象征着灵魂和理想。而六便士随处可见,他象征着物欲和现实。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就是人生最大的冲突,那人的一生是应该高高抬起头仰望空中的明月,还是应该默默俯身去捡拾地上的硬币呢?
每次看着本书的时候,都想用文字的方式分享给大家,公众号取名也跟这本书息息相关,其中几段个人比较喜爱的文摘分享给大家。
(一)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确看到了月光。
(二)有人说灾难不幸可以使人性高贵,这句话并不对;叫人做出高尚行动的有时候反而是幸福得意,灾难不幸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使人们变得心胸狭小、报复心更强。
(三)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的行走,尽管身体相互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的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你不是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而是成为你不得不成为的人”—毛姆
初看书名,不太理解这两者之间有何牵连。说是理想与现实,可月亮虽是手不可摘却是自然存在,金钱看似随手可得大多又都遥远。到底谁是理想,谁是现实,本是有些模糊的。难道低头捡了六便士就不能再抬头看月亮么?理性人做久了就是有这种纠结,对虚幻的文学之美少了些许感受力。原来讲的是人到中年是否该继续怀揣梦想并孤注一掷的事儿。
我想说的是关于自我与自我之外,关于梦想和现实之间的故事。
一个42岁的男人,抛家弃子,出走流浪,他该有多大的勇气才能抛弃所有?可是那一切他真的拥有么?一个妻子,混迹于作家圈的中上层社会,攀附着形形色色的表达者,尴尬又小心地提起丈夫,内心并不以一个能给她带来优越生活的男人为骄傲和感恩。作为她的丈夫,不过是她拥有完整的平凡生活的工具和掩饰,是她作为妻子和母亲角色的必然出演。她的丈夫真的拥有她么?孩子自不必说,为了离开而接近的现实存在,不管当初因何带到了世上,他说的没错,养了那么多年,他的责任已尽。那么他自己呢?像大多数人一样,前面四十年过着该做的人生,一份体面且收入不错的工作,一个完整的家庭,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为养家糊口而奔波。当他数十年如一日回到家面对生活的琐碎,心中是否有那么许多时刻想要逃离?是否他也迷茫,眼前的人事哪些点滴是真正属于自己?到底他在做的是那个想要的自我,还是别人眼中的自我?而他的人生到底是活成该活成的样子,还是他自己认为的样子?所谓自我,一方面是一种客观存在,能够区分的该是不同于他人的特征,可大多数都是一个个符号的标注,并不觉得abc有什么本质区别,甚至他人都没兴趣分别;一方面是一种主观定义,本心能够感受和认可的部分。而这方面,大多在现实的蝇营狗苟中模糊了。我是谁?我在哪?我们经常会有这种疑问。当物质越来越多的.满足了本身并不需要的虚荣后,内心日益空虚,到底该用什么填满?于是他走了,也许他并不是真的想画画,只是一定要有一个理由支撑他离开,决 ……此处隐藏23281个字……吧;朋友推荐了一本书,翻了几页还不错,那就看下去吧;查哨回来睡不着,心里有些东西,那就整理出来吧…“干一行,爱一行”是入世的哲学,“男怕入错行”才是刻骨铭心之谈。嗨,这都是口水话,说多了有祥林嫂之嫌。
斯特里克兰的伟大只能“高山仰止”了,哪怕像布吕诺船长那样也好啊,“对上帝的信仰,要不然,早就迷失了方向”。What about you?下午跟小瑞说,是否要弄本《圣经》看看,那里也许有光。
文中有很多富有哲理的见地,那样耐人寻味,那般意味深长,感觉以后还会再读,甚至成段背诵也不过分。我想起慕容雪村讲的故事,给你一种酣畅淋漓的发泄,然后是一种巨大的空无。毛姆似乎埋下了一颗种子,一颗浮想联翩的种子,一颗等你去浇灌的种子,直到你也可以一试:生活或许没有那么扣人心弦,但你却是在创造美;回顾过去,你会感觉一生都很幸福。
朋友觉得最感人的片段是他把画烧了:喜欢是一个人的事,跟别人无关,我画画是为了自己,不为其他任何理由。就像库塔拉斯觉得“我们没有权力让人类失去它”,可谁又有权力拥有它呢?蓦地想起“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把神性的东西创造出来,又亲手把它毁掉,也许这正是他艺术人生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吧,也是其被称作伟大的地方吧——无需世人知道他来过。
书名为何叫“月亮与六便士”呢?黑夜总和深邃有关。社会生活在夜里是不在场的,终于能够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了吗?遥远的星空和人的心灵一样神秘,这世上还有比自己更清楚心底所需吗?六便士多好啊,打仗需要钱,买房需要钱,火锅需要钱...什么不需要钱呢?哦,呼吸不要钱,晒太阳不要钱,吹牛不要钱…还有什么吗?
“...而他们没有注意到的是,在河岸上,人们建立家园,相亲相爱,养育子女,歌唱,谱写诗歌,甚至创作雕像”。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10:32中秋三天的假期的后两天,看完了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首先说明这书压根和月亮或者便士就没有任何关系,就如我读书的夜里,虽应是月圆人圆的时节,天上和四周却空空荡荡一样。
故事的情节不算多复杂,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可谓中产有余了,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在异国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麻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
这个故事的精彩程度远远没有作者讲故事本身精彩。一个追求梦想的人,抛弃家庭妻子孩子工作一切,去追求梦想。这样的人,特别是故事中的Strickland,是自私、不负责任、逃避现实不敢面对、甚至有些冷血的与世俗价值观绝对违背的社会异类,他妄图摆脱社会给他的一切枷锁,寻找自己的生存方式,哪怕是忍受饥寒交迫和种种折磨苦难,都无怨无悔。这样的人让人觉得可恨,因为如果大家都向Strickland一样,这个社会要么彻底乱套,要么就是实现了共产主义。但这样的人又让人佩服,甚至羡慕,他无疑是强大的,有勇气与毅力。无论最终的结果是什么,他能够找到自己的梦或者过上梦里的世界,他都已经成功了。做自己的梦,让别人说去吧!毛姆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从各种人的角度出发,间或夹杂些自己的评论,将主人公刻画的淋漓尽致。他的笔就如刀,雕刻出的现象丰满生动。
这个有些冷峻的的故事,再我看来却很有童话的味道。Strickland是孤独的,"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我们好像住在异国的人,对于这个国家的`语言懂得非常少,虽然我们有各种美妙的、深奥的事情要说,却只能局限于会话上手册上那几句陈腐平庸的话。我们的脑子里充满了各种思想,而我们能说的只不过是像'园丁的姑母有一把伞在屋子里'这类话。"他的这种孤独很有幻觉的成分,虚幻不可触摸。他的生活有些超然物外,无法想象一个在现实社会生活了四十多年,过着"正常"生活的人,能够一夜之间就放弃一切。他对爱情的评价体现了他的价值观:"我不需要爱情。我没有时间搞恋爱。这是人性的弱点。我是个男人,有时候我需要一个女性。但是一旦我的情欲得到了满足,我就准备做别的事了。我无法克服自己的欲望,我恨它,它囚禁着我的精神。我希望将来能有一天,我会不再受欲望的支配,不再受任何阻碍地全心投到我的工作上去。因为女人除了谈情说爱不会干别的,所以她们把爱情看得非常重要,简直到了可笑的地步。她们还想说服我们,叫我们也相信人的全部生活就是爱情。实际上爱情是生活中无足轻重的一部分。我只懂得情欲。这是正常的,健康的。爱情是一种疾病。女人是我享乐的工具,我对她们提出什么事业的助手、生活的伴侣这些要求非常讨厌。"
这些话离经叛道,这样的人被作为异端。"性的饥渴在思特里克兰德身上占的地位很小,很不重要,或毋宁说,叫他感到嫌恶。他的灵魂追求的是另外一种东西。有时欲念把他抓住,逼得他纵情狂欢一阵,但对这种剥夺了他宁静自持的本能他是非常厌恶的,他甚至厌恶他在淫逸放纵中那必不可少的伴侣,在他重新控制住自己以后,看到那个他发泄情欲的女人,他甚至会不寒而栗。他的思想这时会平静地飘浮在九天之上,对那个女人感到又嫌恶又可怕,也许那感觉就像一只翩翩飞舞于花丛中的蝴蝶,见到它胜利地蜕身出来的肮脏蛹壳一样。"所以他可以抛妻子,待他遇到第二个女人的时候有弃如敝屣。
他格格不入,寻找梦幻岛,"我认为有些人诞生在某一个地方可以说未得其所。机缘把他们随便抛掷到一个环境中,而他们却一直思念着一处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处的家乡。在出生的地方他们好象是过客;从孩提时代就非常熟悉的浓荫郁郁的小巷,同小伙伴游戏其中的人烟稠密的街衢,对他们说来都不过是旅途中的一个宿站。这种人在自己亲友中可能终生落落寡台,在他们唯一熟悉的环境里也始终孑身独处。也许正是在本乡本土的这种陌生感才逼着他们远游异乡,寻找一处永恒定居的寓所。说不定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隐伏着多少世代前祖先的习性和癖好,叫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们祖先在远古就已离开的土地。有时候一个人偶然到了一个地方,会神秘地感觉到这正是自己栖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家园。于是他就在这些从未寓目的景物里,从不相识的人群中定居下来,倒好象这里的一切都是他从小就熟稔的一样。他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宁静。"
这部小说,对于想要追求精神自由但又无勇力去实践的人,或安慰或被击中,总之能收获些什么。
最后说说书名的由来。按照译者的解释,月亮,高高在上,如理想;便士,是最小的货币单位,就如现实。现实和理想的冲突,是人类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