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数理化通俗演义有感

2023-04-04 08:27:01
读数理化通俗演义有感

读数理化通俗演义有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数理化通俗演义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梁衡著的《数理化通俗演义》,以章回小说的体裁,栩栩如生的事例,深入浅出的语言,旁征博引的叙述,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看完之后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与鼓舞。

这部书融知识,人物,故事,方法于一体,虽然所涉人物所生时代与国籍各不相同,但他们的故事相通,留给我们的启迪也异曲同工。

一、敢于质疑

本书以屈原的《天问》开篇,其实是在告诉人们,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始于疑问。哥白尼对托勒密的地心说产生怀疑,才有了太阳是宇宙中心的理论。布鲁若进一步研究发现了行星三定律,得出了宇宙是无边无际的结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落体运动的怀疑,发现了同一高度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的规律……就是这样不断地怀疑权威、挑战权威,才有了人类对宇宙不断的认识。

科学上一个个的发现都是从疑问开始,牛顿因苹果落地产生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可以说疑问是探索之源,发现之本。因此宋代的理学家朱熹说:"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由此可见,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

二、善于实践

每一个伟大的发现与创造都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都是在不断的观察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阿基米德不断实践发现了浮力,祖冲之日复一日的计算,得出了最新的.圆周率。

实践出真知。因此,近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知行合一,伟大领袖毛泽东也说,教育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鉴于实践的重要性,中国最新一轮课程改革增加了综合实践课程,并且将其列为国家课程之一的必修课。可是这门课程并没有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有的地方把它看成可有可无,应付了事。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综合实践是我们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重要课程,我们不但要把它上好,还要把它与语文、数学等其他课程结合起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转化成生产力,才能发挥知识应有的作用。

三、不怕失败

失败是成功之母。纵观古今中外科学巨人都是经历无数次失败而走向成功的。

爱迪生发明电灯,实验了所有材料后,才知道钨丝最可行。( )瓦特发明蒸汽机也经历过无数次实验,就要放弃的时候,是他妻子的鼓励,才促使他坚持下来。居里夫人经过三年零九个月的艰苦劳动才从成吨的沥青中提炼出0.克氯化雷…世界上没哪一个成功是轻而易举的。要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就要不怕失败。

四、勇于奉献

人要干成一项事业必须要有点精神。这精神就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吃苦耐劳,勇于献身的品质。

哥白尼终身观天,风霜不避。法拉第寄人篱下,忍辱求知。达尔文环球五年,出生入死。居里夫人为提炼雷,不怕酸碱烧手,不怕浓烟呛鼻。…为了专心搞科学研究,牛顿,诺贝尔等科学家终身未娶。

每一个新的发现、发明都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必然受到旧势力的反对与阻挠,有的科学家为此献出了生命。

希帕索斯证明了无理数的存在被扔进了海里。

布鲁诺为捍卫哥白尼的日心学,被罗马教皇钉在十字架上活活烧死。

伦琴与居里夫人因长期接触放射素而过早离开人世。

……

科学需要奉献,科学需要付出。

如果一遇到阻力就停止,遇到困难就放弃,那么,终将是一事无成。

科学就因为有无数的勇士前仆后继才使人类社会由愚钝走向了文明,由落后走向了发达。

因此,我们要将这些科学家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用科学的思想武装他们的头脑,用科学的方法指导他们的行动,唤醒他们科学意识,激发他们创新与创造的潜能,以不屈不挠、吃苦耐劳的精神,为科学的发展,为人类的幸福做出不懈的努力!

《读数理化通俗演义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