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我与地坛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与地坛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与地坛读后感 篇1在生命最灿烂的青春年华,命运却与史铁生开了一个玩笑——失去了双腿。从此,他的生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失去双腿,这种难言的痛苦也许会使有的人放弃生命,从此一阕不振。史铁生,在失去双腿的最初,它与普通人一样,有种对生活的放弃。——“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然而,一座废弃的古园——地坛,改变了他的人生。这篇文章中,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精湛的手法,却用它朴实无华的文字中充满了史铁生真挚的情感,文字中的哲理,深深地吸引读者。
史铁生二十一岁时,失去了双腿,在这个美好的年龄失去双腿,无疑对他来说是五雷轰顶。这惨痛的灾难,对正年少轻狂的他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他变得颓废,变得对生活失去希望。然而,母爱唤醒了他内心深处的希望,史铁生拒绝了死亡。当史铁生在痛苦中煎熬时,他的母亲又何尝不是呢?——“儿子的一切苦难,在母亲那里都是加倍的。”史铁生来到了地坛,一个宁静的地方,在这里,他遇到了一对老夫妇、一个唱歌的青年、女教师、长跑运动员、弱智的女孩……这些人,为他展现了生命的.意义,让他领悟了生命的真谛。
在他在地坛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时,他的母亲依旧在烦恼,为了儿子的安全,她常常悄悄地去寻找儿子,有时甚至因此而迷了路。史铁生很幸运,正是因为这一个个平凡的人,一件件平凡的事,让他从生活的阴影里走出,重新振作起来。可以说,史铁生的转变,与地坛,和地坛中的一切,是密不可分的。
生命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也是独一无二的东西。没有生命,梦想,成绩,都只是浮云。人生不可能是完美的,其中一定会有无数的挫折,而这些挫折,却不能成为放弃生命的理由。而这些挫折,应该是激励你不断前进的动力,每一次挫折之后,你的灵魂都将得到一次升华,你将变得更加成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正是因为这些挫折,我们才能体会到人生的乐趣。只有经历挫折,才会让我们明白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希望。在残奥会上,有多少残疾人为国争光,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伤残而放弃希望,他们甚至可以超越那些健全的人。霍金,一位伟大的科学奖,他所承受的痛苦是难以想象的,命运将他永远地固定在了轮椅上,但他却并没有因此放弃,他认为:“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考;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他并没有退却,还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远远地将那些健全的人甩开,霍金用他的生命铸造了一个神话,完美地诠释了生命的真谛。
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但那时,却早已无法后悔。史铁生、霍金连如此惨痛的挫折也能承受,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放弃自己的生命?
我与地坛读后感 篇2《我与地坛》是作者史铁生双腿残疾后在一个荒腐但并不废弃的院子里所发出的对生命的感悟,在哪里,他见到过很多人,他们有的相爱,有的困苦,他们在生命中平凡的如同尘埃,甚至是被生命无情的作弄。
十五年的春夏秋冬,无数个思考的日子,伴随时光的反噬悄无声息的流去,那升起的朝阳,终究要伴随黄昏无情的落下,可是生命微笑的样子,美得让人牵挂。
早晨,当你睁开眼睛,你应该为自己依然拥有生命而感到庆幸,因为你还活着。上帝给你安排了无数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日子,那你就应该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活着,因为要知道,当你死后,上帝自然会带你去你该去的地方,白天依旧,黑夜如常……地球不会因为你的死去而停止运转,太阳也不会因为你的消失而不再发亮。所有人依旧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谁又会在意你已不复存在?或许那只有你的亲人,为你停留在记忆深处的悲伤。
担心你的只有你的亲人,就如史铁生母亲担心他一样。
母亲的伤痛是孩子永远没法理解的,它如细小的泉水般忧伤,又如汹涌的'大海般疯狂。史铁生因为身体的瘫痪整天把自己泡在痛苦里,完全没有考虑到母亲的感受。他独自待在地坛的那些日子里,母亲也曾悄悄的来,陪着他静静的等待。史铁生也曾无数次发现却不以为然,直到母亲去世之后才恍然大悟……可是一切都晚了,他太晚明白母亲的心,太晚感受母亲的爱。当一切追悔莫及是,时间已经不给他任何追回的机会……
如果你有一个同样爱你的母亲,请爱她。应为当你想起爱她的时候,她就老了,已经不需要你再给她什么,所以当她还有能力享受的时候,请保护她,给她温暖,否则当你后悔时,她便已离开……
人生需要思考,人生需要爱。要知道,上帝在关上你的门的时候,还会给你留一扇窗,让你依然可以看到外面的风景,让你去感受生命。
为此,我不禁想到老师给我们看的一副图片。那是一个曾经美丽的女子却在烈火中变得面目全非,变成这个样子,她没有了工作,朋友也躲着她,可能她不敢见人,或许她想过自杀。
可是她却活了下来,凭着自己对生命的执着活了下来!这是个的多么超出常人的思想。这样一个满负创伤的人啊,为了生命,竟这样坚强!
反过来想想,如果我变成这样,我会怎样?作为天生爱美的女性。我想谁变成这样,都会想到死。与其这样丑陋不堪的活着,倒不如死了来的痛快?
像我这个年龄的孩子可能会很痛苦,应为自己不想做的事非要做,而自己想做的事却不能做。可这种小痛苦在生命面前,也只能一笑而过吧。是这样的痛苦根本不算痛苦,还是我们根本不懂痛苦是什么呢?
就连在烈火中变得面目狰狞的女子和双腿瘫痪的史铁生都没有轻易放弃自己,那我们这些痛苦,是不是也要努力克服呢?
其实有时候,生命就像一首圆舞曲,你只有不停的旋转跳跃,才能舞出自己的色彩。为了生命,尽情的跳跃吧!
我与地坛读后感 篇3突然想再读一遍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找不到有这种强烈念头的绿由,就算是对先生的一种怀念吧!
《我与地坛》是长篇哲思抒情散文,全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我在地坛中得到的生命启迪和人生的感悟;第二部分写我对母亲的后悔和无尽的思念;第三部分写我与地坛不可分割的情感。
再读一遍《我与地坛》:先生,我找到了一切与你有绿分的东西,我寻找到了车辙,和老母亲紧随的足印,又见到你的老柏树和树下你的低吟,我寻到一座园墙,和园墙里围着的小姑娘、老两口、长跑冠军或醉翁……
先生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他笑称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静似乎是他生命最大的动态,心不静,无法塑造心灵的张力,无法承担命运的跌宕,无法享受做梦的欢愉。
地坛是废弃的`古园,是宁静的好去处。先生因“活到最狂妄的年龄 ……此处隐藏10361个字……何处都有他美好的一面.我只是从他身上看到一次又一次真实的起伏,心灵的生生死死,生而复死,死而复生,每一次复苏,都是对“生命零度”的叩问,叩问之后的“生如夏花”,在他的心里,有一片桃源,一片春天,始终弥足珍贵的一隅,那是他越来越乐观、越来越向上的源头.就算是跌倒一百次,都能第一百零一次站起,扶着轮椅,也要站起.因着爱,因着情,甚至因着对下一世的“白日梦”,虽然这“白日梦”是我等健康人种所不能苟同的,但正如他所说,“希望”又有什么用呢?“希望是不是在证明必可达到的前提下才成立呢”?“希望”只是“白日梦”的冠冕之词,其实两者一样可笑可悯,但给人安慰,给人愉悦,无须消耗,实是人生之最大精神毒药.地坛的每一棵树下他都去过,不论什么时间,什么天气他都在院子里呆过.春之润,夏之热,秋之爽,冬之洁,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让我们快乐起来,用心沐浴生命的每一束阳光。
假如世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吗?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那?要是没有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命运?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崇高又将如何让界定自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哪?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那?史铁生终于走出来了自己的阴影,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不同的`人生观: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是懦夫映照了英雄,是众生渡化了佛祖.是的,世界太不公平了,但又是公平的,拥有生命是上帝给我们最公平的见证.我平时总是抱怨世界不公平,我看了史铁生坚强的写照之后,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我认识到,既然上帝造就了我,那么这个世界中一定有我充当的角色,虽然不是一朵红花,但那也是一片绿叶,为什么不试着享受绿叶的快乐?
作为一个健康的人,不得不拷问自己:健康的自己,是否向前方也迈出过脚步?
我与地坛读后感 篇14听说《我与地坛》主要讨论如何面对死亡,之前一直觉得死亡太遥远,直到爷爷去世,看了爷爷的遗体,至今难以忘记,那浮肿,那面无血色,并且在火化场待了一下午,听着其他人的故事。顿时发现死亡离我们很近。当时就想着,要找到《我与地坛》来看看。几年过去了,最近才拿起来读,读后颇有不少共鸣。
本书可以说为史铁生的自传,重点回顾了他截肢前后的生活,特别是截肢后,对死亡的思考。
其中我的梦想和好运设计的这两章,阐述了人生的意义以及对死亡思考:我希望既有一个健美的躯体又有一个了悟人生意义的灵魂,前者可以祈望上帝的恩赐,后者却必须在千难万苦中靠自己去获取;苦尽甘来才是最为关键的好运道……,人逃不过一死,所以过程才是我们每个人拥有的,过程精彩的人是无法被剥夺的,死神也没有办法;梦想使你迷醉,距离就成了欢乐;追求使你充实,失败和成功都是伴奏;当生命以美的形式证明其价值的时候,幸福是享受,痛苦也是享受。……过程赋予生命的意义,在于年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年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过程在到处继续,在人间、在天堂、在地狱,过程都是上帝的巧妙设计。
整个春天,直至夏天,都是生命力独享风流的季节:春天就要张扬,春凤从不入睡,天地间充斥着生的豪情,风里梦里也全是不屈不挠的欲望。那时百花都在交媾,万物都在放纵,蜂飞蝶舞、月移影动也都似浪言浪语。在青春年华,在纯真和勇敢的张扬岁月,一个正在成形的男子,能量要释放,呼喊期待着回应;力量凶猛,精力旺盛,才华横溢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作者却截了肢,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承受着这打击,想起高考后的骨折经历,虽然不似作者这严重,但这打击的时间点和对旺盛精力的释放诉求是一致的,因此,对此感同身受。
对母亲的描写感触颇深,摘录共享。
1)对母亲的回忆,年轻时的不管不顾,根本不会顾及母亲的煎熬,待到能理解之时,才明白: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当一位作家说写作最初的动机是为我母亲,为了让她骄傲,顿时泪目。
2)作者回去看望母亲的故居那段感触,写得精彩绝伦:母亲十九岁,未来其实都已写好了,站在我四十六岁的地方看,母亲的一生已在那一阵喜庆的唢呐声中一字一句地写好了,不可更改。那唢呐声,沿着时间,沿着阳光和季节,一路风尘雨雪,传到今天才听出它的哀婉和苍凉。……想:那顶花轿顺着这河岸走,锣鼓声渐渐远了,唢呐声或许伴母亲一路,那一段漫长的时间里她是怎样的心情?一个人,离开故土,离开童年和少年的梦境,大约都一样,……顾不上别的,单被前途的神秘所吸引,在那神秘中描画幸福与浪漫……
我与地坛读后感 篇15史铁生一直是我十分敬佩的一位作家。在《我与地坛》中,我可以感受到当他双腿瘫痪时,内心的痛苦和走出绝望,找到希望后的明朗、快乐。
如今,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我们,看似幸福,却仍感到不快乐。学生们说是因为繁重的课业负担;毕业生们说是因为就业压力;工作者说是因为太过繁忙的工作、充满硝烟的职场。买房、买车、物价上涨这一系列生活琐事都让人们与不快乐搭上关系。那我们怎么在原本实苦的人生中寻找快乐?我想史铁生了解得最为透彻。在《我与地坛》中,我们所读到的便是史铁生寻找快乐的道路。
寻找快乐,我们需要一个精神的寄托之处,可以让我们放飞思绪,放松身心。史铁生这样写地坛:“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地坛是史铁生的.精神寄托之处,他在那里可以尽情的思索,理清纷乱的思绪,窥看自己的心魂。
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更需要如此一个地方,让我们休息、思考。城市越发达,竞争也就越激烈,城市中的拥挤、喧嚣让我们越来越精明。可精明并不能让我们寻找到快乐,只有人与自然的交流才能开启生命的智慧,从而找到快乐的道路。所以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可以寻一处宁静的公园或山清水秀之处作为我们的精神寄托之处。在那里,我们要撇开一切的烦心事,静静地放松,静静地思考,我们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当你想清楚后,快乐也就离你不远了。
寻找快乐,我们需要一个积极地心态。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多想想快乐的,那人自然而然也会快乐起来。史铁生这样写道:“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
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显而易见,不同的心态对我们的影响真的很大。所以,我们想要快乐,就要多想好的一面。我们可以将失败认为是走向成功的一个阶梯,即使是被人骗了,我们也可以将这作为一个人生阅历,它使我们成长、进步,告诉我们不是所有人都能相信。如此一来,我们似乎找到了快乐。
快乐是每个人都想拥有的,但它并不会永远伴随我们,它要靠我们自己去寻找。《我与地坛》中史铁生从绝望中找到了希望,用笔谱写出生命的动人乐章。我们也可以像他一样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让快乐伴随我们前行,从而谱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动人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