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精选15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语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读后感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这本书是孔子的学生及再传弟子所编纂的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著名的《四书》之一。
我第一次接触到《论语》时,刚满10岁,那时我的学习成绩中等。为此,我的父母很为我的前途担忧,但我那时却满不在乎。
一次暑假,我来到阿姨家“度假”,本想在阿姨家痛痛快快的玩一下,可没想到阿姨听了爸爸的诉说后,竟把我給“禁足”了,每天不是让我写作业就是看书,可我一门心思想着玩,哪里是在看书。所以只要阿姨不在,我就不写作业,在那里玩。当阿姨发现了我的计划后,并没有处罚我,而是把她刚买的《论语》递给了我,并且还有一本“翻译书”,就这样,我第一次接触到了《论语》。因为我不懂文言词语的意思,所以带着孩子特有的好奇心,认真的看了下去。就这样越学越觉得有意思。渐渐地我爱上了《论语》。我发现了其中许多的奥妙。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读懂这则论语后,我明白了学习的正确方法,也知道了我学习成绩不高的原因。又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则论语_也是谈学习方法的。它告诉了我学与思的关系: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儿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去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而我最喜欢的却是“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这则《论语》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智慧,明白了某些道理就是明白,不明白就不明白。不要不懂装懂。不懂要敢于请教别人。这才是智慧的选择。
现在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参加这一活动后,我能更好的理解《论语》精神。是《论语》教会了我正确的学习方法,端正了我的学习态度。把我从学习成绩的“低谷”拉了上来,也是它让我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是它让我知道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默而识之,诲人不倦。”、“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其实世上并没有聪明与愚笨之分,我们感觉的聪明与愚笨仅仅是我们的心理感觉而已。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或许是你走向成功的关键,也许你没有发现,没有察觉。那你现在从头开始,好好地读读《论语》吧,里面有很多关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经典名言或许会对你大有裨益。
论语读后感2从小到大,我们都在受《论语》影响的社会中长大,从学习到生活,我们的行为处事的标准无一不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读了论语,更觉得是如此。
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他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其仁义礼智信是孔子学说的基石和支柱,也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内容,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孔子学说中涉及到仁学、义利,礼乐智和、诚信、和谐、人生、君子、孝道、正直、朋友、修身、好学、志向、忧患、教育、德育、为政、用人、为官、饮食、感恩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孔子关于朋友方面的论述。
有一首歌唱到:“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歌词虽然浅显,却把朋友对于人生的意义说得很到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就充分显示了朋友在孔子的人生当中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我非常认同一句话:亲情是最让人觉得温暖的,爱情是最让人觉得甜蜜的,而友情才是最让人觉得快乐的。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使佞,损矣。这句话明确的告诉我们,要和正直的人交友。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治理强调我们要和君子做好朋友。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为自己和家人奋斗,然而在这奋斗的过程中,与自己共同度过的,更多的是我们的朋友,朋友之间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才会使通往成功的路上,不那么孤单,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无论是什么性格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朋友,而这种关系得以维系的桥梁就是信任与诚信。两个人的相处,如果没有信任可言,那么这样的关系是不会持久的。答应朋友的事,一定要尽力做到,不能做到的就不要随便答应。
读孔子的《论语》,我更加深刻的领会了朋友对我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如何去交朋友,要交什么样的朋友,一句话,读《论语》,我受益匪浅!
论语读后感3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以德,是孔子的为政思想,强调道德对国家治理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原则。作为后生,乃十分敬佩,并加以学习思考之,于是作简单浅显的认知如下。
一、岁幼时的德化
就个人而言,我认为在岁幼时,养成的生活习惯或道德品行都一直影响着我,有一些甚至是可能会影响着我的一生。我想在岁幼时的德育教化是一个人成长的开始,也将是这一个人的人生根基,因为在岁幼时不懂是非,更不懂德,这时的德育便是最佳时期,有意识的灌输,一定是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二、成长时的德引
当我们踏入校园后,老师是扮演着道德引领的角色,当然也有其他的引领者。我便斗胆谈下我自己。进入大学后,当选学生干部,初衷为了在服务老师和同学的同时历练自己,到了这个位置上来,才明白肩负的责任和担当,当面对的是一个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集体。我想,我既没有长辈身份的威严,也没有过胜过强的能力,用什么来博得民心,用什么来做好工作,那就是“德”。
在面对一开始同学们不支持工作的情况,用什么去让他们有所改变,是退步、自我反思、自我总结并自我改变,这是“德”。是用适合同学们的方式去开展工作,是站在他人、集体角度去思考事情该如何处理,且在一定程度上要竭力降低集体负能量,提升同学们的思想素质,我想这是“德引”。我一直以来坚持重点抓班级学风建设、德风建设,在这一学期,班级情况转变相对较大。即使我陷入了新的困难旋涡,但依旧不改的工作初心——德引。
三、成年后的德育
工作后、成家后,我想对德的学习和使用更是要注重。当进入到一个工作的集体环境,或多或少都有着来自他人以及自己对他人的影响,如若每个人都注重“德”的修为,将会有更好的工作氛围。当有了家庭和孩子后,为人父母不仅要以德育子,更是要从自身做起,在自我的道德品行中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得到教育。
总言之,我认为“德”应该作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终身修行。从古时的孔子到今天的楷模,时代一直在变,但“德”从未改变,它约束着我们,成为了人生的第一准则。做一个讲“德”有“德”的人吧,智慧居左右,让“德”点亮人生!
论语读后感4最是书香能致远,常吟清词愈馨香。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读书,能吸取几千年的知识。阅读经典,接受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熏陶。对人的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假期 ……此处隐藏6077个字……是学子启蒙教育的必读之书。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在长辈们的教导下读唐诗、吟宋词,听他们讲、论、叙、谈四大名著,教我很多做人的道理,生活的真知。可是,尽管反复解释,我也完全看不懂。大脑中的空白都是囫囵吞枣的学习造成的结果。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我逐渐发现,自己已可以慢慢体味书中的要义,才发现“书中自有黄金屋”。
许多古书上都是有“黄金”存在的,就好比《论语》,即使有众多翻译了的现代文、白话文,我还是钟情于孔子原话中的深刻哲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不思便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不学习便精神疲倦而无所得。“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谦逊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优良传统,孔子将这一点通过自己的言行向人们证明着这一点。当然,在这本名为《论语》的好书中,能够影响我们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的名句远远不止这一句、两句,一段、两段而已,它是领导我们成长的良师益友,是为我们指点光明的希望。
择善从之,不耻下问,温故知新……字字句句镌刻在我心间,留下一道道深深的印记;点点滴滴淌在我心里,仿佛是一道阳光照耀着我的心坎。经典,让我在日月不停的积累中成长起来,汲取着知识与经验,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难以成江海。我想经典,或许就是要告诉我们这个意思吧。
酒越酿越纯,历久弥香。一本好书就像一坛陈年佳酿,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幽香。《海底两万里》、《十万个为什么》、《希腊神话》……经典的好书一本接一本。伴随我走过一个接一个艰辛与坎坷。
论语读后感13《论语》乃圣贤之书,初略一阅,理解甚浅,却已是受益良多。孔夫子乃千古圣贤,教习为君为政之道,传承仁义孝信悌之道德;吾等虽是庶人百姓,即使不为政为官,亦当学习礼乐仁义;虽为女子,亦可君子也!
年少时崇尚力量,追求个性,无知且不受教,狂傲不羁,愚蠢至极;今已渐知己之无知,见贤而思齐,修养是至高的道,亦是君子的根基。天道之大者,生而不息,周而复始;人之渺小矣,六十一甲,短暂且羸弱,如何于区区数十载,做到不愧于己,不负于人,已不枉此生矣;惟胸怀坦荡,正直贤德者,可无畏无惧!
人者,仁也;仁者,义也!何为仁?自躬,自省,自谦,自律,自立者为仁,谨言慎行,宽容敦厚,不损人利己,不怨天尤人,淡泊名利,随遇而安;何乎义?国乃大义,对同胞应心怀慈悲,穷时独善其身,达时兼济天下;家道之义,在于传承好的家风,亲人之间互助,包容;孝长爱幼,奉养父母哺育子女,皆以仁德为本;朋友之义,向来居首,毕竟无亲缘,亦无债权,人情往来,肝胆相照,只为义字,此义最简单也最难:只需诚实,坦荡,正直,将心比心,以忠诚度人,持同理心,以德聚人,无往而不利也!爱情之义,在忠贞,宽容与良心;爱人之义,最难以做到,但最重要,因其乃幸福之根本;它不如家人间有本能血缘之故,血浓于水割之不断;也不如朋友疏远,凡事只见其优而不见其劣。爱人之间,因亲密而无间,却常因太过而践踏底线,因而尊重尤为重要。
孔夫子之论语,教导世人道德修养,为人处世,接人待物之道,的确是修习道德的入门之卷;只是时代变迁,旧法已不适今景,我们应该去学习和接纳更多的思想,汲取有利于我们提高才德的方法,坚持不懈学习,使自己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不同的风景,登上更高的平台;万物不离其宗,所有的修行都在于修心,坚守中正之道,守法,守礼,守德,运用智慧去创造,总会有成功之时!
论语读后感14“阅读经典诵读本,品中华民族的文化,从中改善自己。”这是我在读完《论语》的前三章后总结来的。《论语》同《弟子规》、《三字经》等9本书被列为国学经典诵读本。
在《论语》的前三章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一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句话的意思是: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无违(不违背)。”一天,樊迟给孔子赶车,孔子对他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说‘不违背’。”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父母在世时,要以礼服侍;父母去世后,要按礼节安葬和祭祀他们。
说到这,我想起一个故事,《黄香温席》许多人都听说过吧!故事讲:黄香的母亲去世后,他与父亲相依为命。冬天的时候,黄香读完书便悄悄地躺在床上,当自己身体的体温把被子暖热后,再叫父亲来睡觉。夏天的时候,由于黄香家住矮房蚊虫多,黄香读完书后,便拿着扇子先把房子里的蚊虫扇跑,再把床铺扇凉,然后扇着扇子让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入睡。黄香是一个多么孝顺的好孩子啊。
也有些人相反。以前有个人的父母有许多房子,他有一个妹妹,他想得到大房子,就在父亲去世后把母亲接到自己家住,他表面上说自己是医生,把母亲接到家里看病方便,其实心里想:一是为他在单位分到大房子,母亲是家庭成员,分房子时可以加分;二是等母亲死后,子女分割遗产时,他因为赡养了母亲,可以分得多一些。当他得到大房子后,就把母亲锁在一间6平方米的房间里,直到饿死。这个人心眼真恶毒,我们不能学他啊!
在《论语》这本书里有着许许多多的人生道理,我们应该多读读这种书,因为我们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
论语读后感15在龙舒净土文第九卷助修上品中有一篇说到这一句,全文如下:
孔子化三千之徒,其要旨不出一部论语。而首以学而时习之一句。则此一句之义,岂不为急先务哉。盖学者,学其为君子,为圣人。习者,如习射习仪之习。学君子圣人者,不可骤尔而至。故必以时而渐习之。若学宽大,则于褊隘时习之。若学温和,则于忿怒时习之。若学恭敬,则于傲慢时习之。若学良善,则于狠戾时习之。若学辞让,则于忿争时习之。若学勤敏,则于懈怠时习之。然则所谓时习者,当其事之时而习,则不虚习矣。其习必成,成则自有可喜,故曰不亦悦乎。能悟此理,则尽论语中所言之善,皆可以进。是知以此一句,冠于一书之首者,深有意也。修西方而进乎道者,尤贵乎习。故此不可不知。
这一篇说的很好,我认为合乎情理的讲出了夫子的原意:学到的知识能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不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吗?
在这里我不讨论此句“时”具体作何意讲,不管它作是“时时”、“处处”,还是作“随时”、“某时”,我认为都能讲通。我重点说“学”、“习”。何谓“学习”。
有人说:学习之道,犹如游泳潜水,要不断练习实践。什么时候下潜入水,什么时候上升换气,我们要在听教练讲授之后去练习,只听不练,肯定是学不会的。如果某人在学游泳时仅仅只听不练就说自己会了,他不过在说大话、假话而已,如若真的去游只怕一下水就会闷个半死。我们现在的很多学生就是在学习时被闷死的,老师、家长盲目跟风布置海量的学业让孩子去学,他家的孩子会三门外语,我家孩子就得会四门,不管你能不能用得着,先学了再说,艺不压身、有备无患嘛。唔、此话很是有理,旁人听后想再去辩,也不得不仔细思量下会否让他人误会别有用心了。社会、家庭的大环境如此,就让我们很多人从小到大念了十几年的书,闷的多,“说"的少。做某件事情做的不痛快,自然就不想做了,学习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