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读后感

2023-05-04 19:18:07
《断舍离》读后感(14篇)

《断舍离》读后感(14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断舍离》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断舍离》读后感1

《断舍离》这本书本来是日本一位作家写的有关心理学的读物,其中出现了大量的家居收纳内容,所以“断舍离”三个字常常被当做大扫除的原则。

断舍离的目的,不仅仅是对房间的清理,更是对心灵的净化。通过整理房间的思考,达到某些诸如“想明白了某些人生大道理”的目的。

断——不该买的别买;舍——不该留的别留;离——不该想的别想。所以,断舍离的最终结果,是房间变得干净整洁——达到它的途径,是通过减少房间里的物品,而不仅仅是整理。那么具体到日常家居整理中,我们又应该怎样断舍离呢?

切断房屋杂乱的源头,不让房屋有变得更乱的可能性,称之为“断”。换句话说,就是剁手——

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能够让人感到愉悦的事情很少。用购物这种方式促进大脑多巴胺的分泌,似乎是让我们感到开心的为数不多的方法之一。

这种追求快感的购物,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买来的东西没有用,扔了可惜,留着没处放。这些曾经让我们快乐的东西,总有一天会让我们烦恼。曾经我们把它叫做“美物”,有一天终于变成了“杂物”。

所以,断舍离的第一步,是停止购物——凡是非生活必须品,都要停止继续购买!

这是在整理房间的过程中要做的事情——很多人将“断舍离”理解为“该扔就扔”,这其实是对断舍离的一种误解。所谓的“该扔就扔”,其实是“舍”,它只是断舍离的一个环节而已。

什么样的东西该舍弃?总体来说大概有三类:

1.让人感到不快乐的物品,比如前任留给你的礼物,记录你和闺蜜闹掰的`照片,公司领导当众甩在你脸上的一份报表等等。如果这些物品让你每次看到都会勾起并不美好的回忆——那就该和它们说再见了。

2.已经不需要的物品,比如一条过时的裙子、一本读完并且不打算再读第二遍的书。这些东西曾经是“美物”,现在已经成了“杂物”——和上文提到你追求快感购物的内容相比,这些东西变成“杂物”的速度要慢一些。不过,现在也是该它们的时候了。

3.暂时用不上的物品,比如一顶野营帐篷——虽然你从未参加过野营;或者一件超低胸的T恤——虽然你现在胖到根本套不进去。

这些物品是你留给自己的执念,一方面也许你永远也用不上它们;另一方面,也许等你需要的时候你会有更好的选择。所以,凡是那些“总有一天会用得上”的东西,也应该舍弃了。

离是对断和舍的一种升华——那些回忆虽然痛苦,但是我好舍不得;购物是我唯一的娱乐放松,我怎么能放下;穿上这件衣服是我的目标,没了它我还靠什么支撑着减肥……你有一万个理由拒绝断舍离,但是我只有一个理由坚持——我是在为今天而活,不是为了糟糕的过往和遥不可及的将来。

当你的生活不再因为物品而喜或悲,当你脱离了对物品的执念,你就做到了断舍离。

《断舍离》读后感2

首先要了解断舍离的深刻含义。断,即断绝想要进入自己生活的不需要的东西;舍,即舍弃身边泛滥的破烂儿。不断地重复断和舍,最终达到离的状态: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

要做到断舍离,自己需要深刻的意识到,物品的存在仅仅是为自己服务的,对于人来说,任何物品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它们都只是在自己生命的某一段时间里陪伴自己的东西,自己不可能因为存积或爱护了它们多久,在自己死后就能带走它和它永远在一起。所以不喜欢的东西,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它本身还能用就让它陪在自己身边。

当我很快的开始实行断舍离时(其实做到断舍离是相当快就能进入状态的),自己最大的感受有几点:

1、活在当下。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更加专注于自己手上的事情,对正在做的事情更加认真、上心。因为想着的就是赶紧做完这件事,然后放下它。真正的活在当下。

2、生活的精致感。更加喜欢自己现在所处的环境,在意识到和自己打交道的东西都是自己精挑细选留下的的时候,生活的精致感油然而生。

3、迎接挑战,接纳新事物的能力。看待物品,事情,甚至知识的眼光也再跟着变化。以前老想着以后要做什么,学什么,却因为眼下的堆积的事情太多,无法轻松地开始。

4、淡然对待不能拥有的东西。对于进入自己生活的物品的`选择更加慎重。不能只因为它还不错,而不是因为自己真正需要它,喜欢它(可能没用,但是至少自己看着就舒服),就要去拥有。你花在它上面地精力带给你的回报或许远远比不上你在维护你和它的关系上的付出。

以上,"它"不只能指代身边的物品,还包括过时友情,爱情。过去的情感或许美好,偶尔回忆也会让你醉心其中,但如果真正让你回到当初地状态,却很可能已变了味儿。

当我写下这些的时候,意识到,写下的这些感受,也是一种应该被舍弃的东西。我写的知识博客,读书感受,很多时候都是希望能一劳永逸的记录下,曾经我意识到了某个深刻的道理,体会到了某个难以体会到的感受,但是,任何知识与感受,都不可能因为你写下了它,你就能真正一直拥有它。如果不时时刻刻都去反思,去感受,而是依赖于"我写过这样的博客,我有过这样的经历"来麻痹自己,那么这些博客对于当下的自己,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但是写总结博客又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要舍去一个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深入的去了解它,总结提炼它,然后让它融解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博客的意义就在于,自己要时刻温习,在已经总结的基础上再一次次总结,直到有一天,可以放心的删除它。

《断舍离》读后感3

《断舍离》是日本作家山下英子的作品,她所倡导的断舍离是一种生活状态,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人生在世,总是有太多的断不了、舍不得、放不下,对物品如此,对感情便如此,对名利如此……于是我们的思想里充斥了太多的欲望,物质的、精神的、现实的、虚幻的,真所谓欲壑难填,然后又抱怨生活太苦,活的太累。

“断”就是要断掉对物欲的执念,对外界各种诱惑的迷恋。人的本性中总会有贪便宜的想法,商家恰恰抓住了人性的弱点,各种打折、促销活动层出不穷,特别是现在网购发达的时代,除了以前的传统节日,商家别出心裁推出各种双11活动、双12活动,518大促,618大促等等形式繁多的活动,各种限时折扣红包、限时拆红包花样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蠢蠢欲动,好像有种错过后悔一亿年的感觉。

要想抵得住这样的诱惑,需要我们时刻保持理性消费意识。要有一种“断”字当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信念,才能阻挡各种不需要的物品进入我们的房间。

如果家里到处堆积着这些搞活动、大促销买来的便宜货,你的房间会变得满满当当,别人对你的评价以及你的自 ……此处隐藏8922个字……了物质上的断舍离了。把不重要的东西扔了一部分。然后,把我喜欢,不喜欢的书籍,全部打包放到地下室。接着把书架也拆了。书房顿时豁然开朗了许多。接着,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把四五张银行卡全部注销了。(别问我为什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因为银行的办事效率太低了,每次排队都一个小时以上。)手机软件也只保留最基本的`,把最浪费时间的App全部删了。等我断舍离的差不多了以后,堂妹推荐了这本书,我看后,发现我的做法与书中的不谋而合。

可是,当做完这些后,我发现内心还是不轻松。后来我才发现,物质上的断舍离好做,但是内心欲望的断舍离难舍。生活在尘世,总是被各种各样的欲望填满,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欲望,不过是虚荣心在作祟罢了。对人生的进步起步没有一丝一毫的意义。而心里的那些正能量也被这些世俗的想法消耗殆尽。鲁迅说过一句话,我感觉很有道理。他说:“到了一定年龄,必须扔掉四样东西:没意义的酒局,不爱你的人,看不起你的亲戚,虚情假义的朋友。”所以,我又从内心真正的审视自己。哪些是该拥有的,哪些是该舍弃的,一一列出来,逐一整改。

从此,我将自己的精力聚焦。除了工作,其余的时间都用来提升自己和陪伴家人。不再违背内心去讨好那些不值得去讨好的人,不在毫无意义的饭局上喝得酩酊大醉,不再关注那些明星八卦去获得所谓的谈资,不再去趋炎附势而建立所谓的人脉。真的,当自己真正去遵从内心的想法去做这件些事情的时候,才体味到断舍离的真正的意义,才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内心的充盈和富足。物质和精神的断舍离感觉自己又一次的涅槃。真好。

最后,用一句话结束:“我的生命已到了一个阶段,我不想再把时间浪费在一些无聊的事情上,我只专注于做自己喜欢的事,只专注于爱自己喜欢的人,只专注于读自己喜欢的书,只专注于和自己喜欢的世界朝夕相处。”

《断舍离》读后感13

初看这本《生活需要断舍离》,会以为是一本心灵鸡汤文,但仔细品读之后,会发现作者客观理性地为我们讲解深层次的生活领悟,正如文中所说:

“写的是励志,更是坚韧,是和你们分享,好好地看看现实的残酷,然后从骨子里练出那种志气,并找到方向和方法,给自己杀出一条路。”看完这本书,我想我是爱着这份对着生活独到的见解。

一、带着最简单的想法工作

初入社会,我们总是带着对未来的一份幻想,就像《万万没想到》里的王大锤的经典台词“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可能没有那么夸张,但是却带着幼稚的想法,觉得一入职场便觉得自己也能为那个“一切皆有可能”的成功者。但是社会总会给我们重重的一击,现实总是会以血淋淋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如若你也是跌落在了谷底,不如也学学这本书里作者传达出来的态度,带着最简单的'想法工作,割舍断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时刻警醒自己“其实,我没有那么重要”。

二、舍弃不合适,离开不快乐

人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是一个群体社会。有些时候,我们很难做到独善其身。曾经的同学,工作里的同事,如果相处或者共事会让我们感觉到不开心,不如将与他们“斗法”的时间沉淀下来提升自己,学满技能之后离开,与更优秀的人在一起。当然,曾经的爱恋,如果不适合,也应该学会大胆、潇洒地放手,无休止的沦陷和互相折磨,只会让人丧失最后的体面。每段感情开始,每个阶段都要细心经营,好好感受,并且我们都应该好好思考:我们是否在和增值的人在一起?爱情是将人变得更好,而不是变得更老!

三、告别芜杂,整理自己,重新出发

生活断舍离,将过去的芜杂抛弃,我们要具有一份有意识的生活态度,专注于提高自己。就像作者童小言,一步步学会自省,从DSA公司的一名实习生,再到项目负责人,再到主持人、演讲者、畅销书作家。人生中的每一步转变,都是懂得在学习的过程中反思,与那个带着不完美的自己对话,懂得与过去的不值得断舍离,修炼自己,于是发生的“向上的改变”,“从凝望者,变成的被凝望者”,有了一系列的逆袭。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三此主义”,相信大家都听过。他说:此身,是说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此时,是指凡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此地,是说凡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希望我们也能像朱光潜先生一般用着这种决断的精神和魄力,能与生活里的空想、抱怨,将就,迷恋,堆积等等决断地来一场空前绝后断舍离,让我们也能做到书中所说的"静默并有气势,既独立懂事又善用资源,去拼凑想要的生活,把憧憬的画面一一实现。"

《断舍离》读后感14

斩“断”物欲,“舍”弃废物,脱“离”执念,走在“自在·随心”的路上。这是作者山下英子对于这本书的总结。在没有接触这本书之前,仅凭“断、舍、离”三个字,我简单地理解为就是丢弃自己不要的东西。心想:扔东西有什么难的呢?读完这本书,才真正理解“断舍离”这三个字的内涵。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个“物质过剩”的时代。我们能接收到世界各地的信息,一件产品也许由五个国家共同生产制造,我们有着越来越多的选择,拥有着父辈们想象不到的富饶生活,我们拥有很多,又好像未曾属于自己。回想一下,自己家中是不是有很多闲置不用的东西,是不是存在着经常性杂乱的地方?简单举个例子:我的书桌,经常堆积了各种各样的物品,有很多自己觉得会用到的东西,于是就堆在桌子上,而且经常找不到。单纯觉得是因为自己疏于收拾,却忽略了最根本的原因——我囤积了太多自己不需要的物品。就像书里形容的那样,“暂且收着吧”“总会用上的”“太浪费了”,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控制着我们买了太多自己并不需要的物品,又舍弃不了自己已经拥有的,便陷入了焦虑、郁闷、自我厌弃的沼泽。

“断舍离”的观念将物质和精神结合起来。物质层面做减法,探求自己生活的本质,弄明白“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样就能辨别什么是自己不需要的物品。例如:一支笔,最本质的功能在于书写。然后问问自己,对于笔,我不能舍弃的功能是什么?——好用。然后,我就可以把不符合要求的笔做处理。减轻了精神负担的同时,也不必焦虑如何整理,因为拥有的仅仅是需要的,物质的数量下降带来了质量提高。

精神层面做加法,追求美好,热爱生活。以自我轴进行取舍,考虑这个东西我想不想用。我们就能察觉到自己真正喜爱的东西,提升自我肯定感,了解自己,面对自己。以时间轴进行取舍,立足当下。当下,就是现在这一刻。时间真正的宝贵之处,在于时间之外的一点:当下。当意识徘徊在过去和未来,属于现在的当下就成为了空洞。最后,人·事·物构建的体系,就成为了自我和外界的关联度,从而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断舍离保留的、获得的人·事·物,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珍贵、非常喜爱的才被筛选出来的,一定是经过时间的萃取之后,还依然存在于那里的坚定。是抛弃掉任何掩饰后和自己的坦诚以待,丢掉了所有外界的伪装和粉饰,然后让自己说出一句,我喜欢。

于是突然顿悟,我们只是被外在的虚假,分散了注意,蒙蔽了眼睛。断舍离,从简单的整理到人生哲学,是我们不断发现自己,挖掘自己,放松自己,享受生活的愉悦,享受精神的丰盈的过程。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断舍离》读后感(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