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2023-05-05 16:48:39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12篇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12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1

看任何小说都是在其中寻找与自己的契合点。某句话和某个词在小说特定的场景下引起我们思想上的共鸣,或者是安自己的思维联想到和小说毫无关系但自己感处很深的遥远的地方。我的读后感都是“自我式”的注解,不是对小说本身的解读,而是由小说联系到我自己和小说本身并无关系。我的思维面很窄,每本小说的读后感都是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我的理想和处事原则及一些很常识的小想法。很幼稚!但我想留下一些成长的痕迹,呈上自己的拙见,请看过本文的大家指点迷津。谢谢!

带着功绩从战场回来的盖茨比头脑中抱着自以为很权威的思想~“只有金钱能够捕捉和把握青春和密秘”这是曾经可怕的过去给他留下的至理名言。以这句话为信仰,盖茨比在自己编织的幻想中怀抱着梦想守望了黛西五年!待到相见时,其实黛西并不是他梦想的那个人,他的幻想超越了她,超越了一切。作为旁观者的尼克清醒的看到了一切,但盖茨比的幻想还是停留在最初的美好上。我喜欢看小说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可以站在小说的整个情节之外鸟瞰一切,像尼克一样把他人的一切清楚的看透但不说透,不参与事情的发展。但是尼克没理清他和乔丹的关系,他也参与了盖茨比的幻想,而且更不幸的是独自收拾幻想破灭后的散落一地的碎片与悲凉。

盖茨比幻想中的黛西,使我更加坚信“距离产生美”。距离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人在潜意识中会把对方想成你理想中的样子,在无形中使其形象越来越美。我相信距离产生美,但我会克意的不用想象评论一个人,我更坚信“主观臆断”这个词的无孔不入。这也是我不支持网恋的主要原因,仅仅靠聊天就能情深意动拿一生来承诺?我很怀疑,感觉这样太冒险了,在双方眼中都对对方添加了很多的想象成份。这只是我目前的看法可能以后会转变吧?我身边还是不乏网上相识的例子,他们很幸福。祝福他们永远幸福,用行动来驳倒我的想法。尼克很识趣,总是把自己的评价藏在心里,对所有的人都保留判断。这使我想起了两句话:“当一件事有两个人知道就不再是秘密”和“能保守秘密的人才会知道更多的秘密”。我其实对他人的秘密没有多大的好奇心,但我应该和尼克一样,闲谈莫论他人非,不是不感兴趣,只是怕自找没趣。

我对于幻想的看法对我的梦想产生了消极的情绪,为了不失望就不抱着希望,这样很有因噎废食的嫌疑。担心失望就不敢再有憧憬,这使我感觉梦想就是一个泡沫,被幻想吹的.越来越大,一天没有实现,我就得为它的爆破而提心掉胆,而且这种恐惧感还会与日俱增。怎么办?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想的太多会变的无力,很多时候我们应该像小时候想努力了就会勇往直前而不去想那么多的成功还是失败,也不去计较付出的回报率是多少。傻傻的执着,没心没肺的埋头,水到渠成时也感觉不到那就是所谓的成功。

这本小说写的是一战以后的故事,但没读出过失的沧桑感。我个人喜欢读年代久远的小说,很少看现在网上传的现代小说。我总认为一本好的小说能时间上驰骋,不受岁月的侵蚀,而且是历久弥新,在今天看来仍不失当年魅力。就像盖茨比对黛西的爱之深我们体会的到,但是我不能理解。我知道男和女之间有种超过同性别的吸引力,很遗憾我没有感同身受的经历也想象不出那有多大的力量。所以我的读后感与这部小说的主旨有偏颇。

我没看出爱的伟大但我看出盖茨比爱的慌唐,盖茨比是个很有能力的人,当他叫“杰伊,盖茨比”的时候就用自己的薄力选择了别样人生,很欣赏他的魄力!他对生活的承诺具有超乎寻常的敏感,这种敏感和“创造性气质”无关,它是一种异乎寻常的满怀憧憬的天赋。

每一本小说中都能找到人性的真善美和丑恶!人之初,性本善。但每次都感觉描写丑陋比刻画善美逼真。我应该怎样寻找人性的真善美呢?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2

美国作家菲茲杰拉德的杰出作品,此书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措词最优美的小说。

这还是儿子刚上大学时我给他买的。有一天发现他在朋友圈免费送书,标题言简意赅:“处理图书,欲求从速”。其中竟然有我费心为他选的盖茨比!老妈我忙不迭地回复“我要我要”,他公事公办的回复一个“好”字,那年寒假果真把已经磨损了它带了回来。但我这一放又是好多年,今年终于翻腾出来去读。

这是村上春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他说:“三十多岁的我就发誓在六十岁时一定要自己翻译这本《了不起的盖茨比》,并以此为目标,进行着各种练习。这本书就像是搁在我家神龛上,时不时看几眼,以此度过自己的人生”。可见了此书对村上春树的重要。

果然,村上春树做到了。这个小说家为了做好翻译家,反复阅读菲兹杰拉德的原著,做了大量的功课。我爱屋及乌,在众多的译本中挑选了他的译本(国内翻译邓若虚)。正如一个好的翻译家才能更好地诠释外文原著,经过村上春树的精益求精,原著更像似浑然天成的、行云流水般的华美乐章,带给阅读者无限美的感受。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初的美国,一群西部的贫苦青年到达东部后开始飞黄腾达。

年轻的盖茨比出身贫苦,但美国上流社会的纸醉金迷无时无刻不令他神往,终于有一天他富足到有底气去追求曾经爱着的黛西。他为此买了豪华别墅,只为了和黛西隔海相望;他的别墅常常杯觥交错、夜夜笙歌,只为了吸引他心上人的目光。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我站在你面前,我们已经相差千万里。

时过境迁,人随境转,盖茨比还是那个深情的盖茨比,他有一种“高贵又平和”的微笑,他有一种“风流儒雅”的`气质;他为人大方真诚,他浑身散发着看透了世事沧桑仍然单纯可爱的模样。他深情而执着,他爱他所爱,无怨无悔。

而黛西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个黛西。她贪婪物欲,她虚伪骄恃;她的眼神依然透亮,她的红唇依然娇艳,她已攀上了富家成婚,却依然喜欢四处卖弄风情,但这丝毫阻挡不住盖茨比爱她的痴心!书的名字起得真好,盖茨比因此了不起!

故事以盖茨比为中心,围绕着黛西夫妻,汤姆夫妻,乔治和尼克等几个人物的过去和现在娓娓道来,将他们置身在“现实”和“私欲”的极乐社会中不能自拔。如果书中的婚姻是浩瀚的大海,爱情就像是其中层层的浪花,时时拍打着岸边,说着或真或假的诺言。

大环境极度的奢靡。

我不知道当时美国发生了什么,但通篇的纸醉金迷和虚荣浮夸能看出这是一个特殊的拜金主义时代。包括了不起的盖茨比,他的巨额财产来自何处,他是如何由穷鬼变成了富翁,文中一直没有详细交代。人人都在演戏,人人都在挖掘快乐,自私和贪婪,虚伪和谎言……一切无可能的爱恨情仇都变得无所不能。

最终,盖茨比为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黛西撞死了人,可怜的盖茨比顶了罪。这样的结局并不是读者所需要的。这个人人都喜爱的、一路苦苦 ……此处隐藏11970个字……?是什么让黛西对他产生了如此强大的吸引力?是金钱,金钱把她装点成了高贵的公主,让她远离与贫穷相连的卑微、暗淡、缺乏保障的生活,而这种生活是盖茨比在青少年时代十分熟悉的,他是农民的孩子,差不多是从“阴沟里来的”。和黛西这样的“公主”在一起使盖茨比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这表明了他的潜力,他的资本,他要好好的开掘自己,成为一个有钱人,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虽然他和黛西认识时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下级军官,而且军服也随时会被脱掉,前途没有什么保证,但是和一个富家小姐相爱的事实,给了他勇气,给了他向前冲的动力,那个“理念”中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并不是建立在仙女的翅膀上,它有了一点现实的支撑。但是,黛西爱他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深,他过于自信了,在没有了解一个人之前就为她疯狂。或许我们也不能责怪他,因为爱是非理性的。

小说对黛西的声音作了多次描写,那声音抑扬顿挫,“仿佛每句话都是永远不会重新演奏的彝族音符。”那声音叮当做响,妩媚动人,欢快明媚。为她倾倒的.男人都觉得这声音难以忘怀。“她的脸庞由于而美丽,脸上有明媚的神采,有两只明媚的眼睛,有一张明媚而热情的嘴”。黛西是一朵光彩夺目的花,永远开在金碧辉煌的王宫里。她生气勃勃,光鲜亮丽,高居于人生的痛苦之上,悠闲、庸懒地摆弄她的手指。这就是她,是小说对她的感性描述,作者没有多她,对小说里的任何一个人做传统的心理分析。除了这样感性的描写外,我们对人物的了解只能通过他们的语言和行为。这种客观化,外在化的描写使读者不易从整体上对人物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把握。在人物的语言和行为背后存在着怎样的心理动机读者只能去猜测,或许这就是现代人的精神特征,行为背后的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模糊的。现实逼迫着他们赶快作出一个决定,即使还没想清楚,实际上他们也想不清楚,因为理性和道德已经崩溃,驱使他们行动的是混乱的欲望——对金钱、虚荣、惟我独尊的欲望。黛西毕竟是爱过盖茨比的,但是经过一翻斗争后,他还是嫁给了汤姆。爱情的力量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强大,那样长久。人不可能过久的持续在一种不切实际的热情里。黛西不过是爱感情上成熟地比盖茨比早,因为有太多的男人向她献殷勤,她对男女之间的激情过于了解了,她以男人的本来面目看男人,包括盖茨比。而盖茨比用自己的想象“不断地给黛西添枝加叶”。

他幻想中的黛西与黛西本人的距离就是他的理想与现实的距离。理想和现实有距离,不是现实的错,我们不能责怪现实太冷酷、太丑陋,我们不能责怪它没有我们想象的好。所以,我们也不能责怪黛西远不如盖茨比的梦想。黛西另嫁他人,和盖茨比再度相逢,再度重温旧梦,和丈夫共同策划盖茨比的死亡。她最终的损人利己,最终的背叛,所有这一切,都是必然的。“他们(她和她的丈夫)是粗心大意的人——他们杂碎了东西,毁灭了人,然后就退缩到自己的金钱或麻木不仁或者不管什么使他们留在一起的东西之中,让别人呢去收拾他们的烂摊子。”他们是有钱人,有钱而残忍的人,毁灭别人,保全自己,是他们的行事准则。尽管他们的两人世界并不和谐,两个人都有过“小小的胡闹”,但是他们是同属一个阵营的伙伴,如果有第三者威胁他们的共同安全时,在片刻的讨论后,自然是联起手来,一致对外。明哲保身,趋利弊害,人之本性也。

没有一个人应该受到责怪。人们在欲望的枝头摇摇欲坠,昏昏欲睡。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一场梦,一种化学的发疯形式”。

我不知道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是因为他敢于为了一个女人彻底发疯吗?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12

最近断断续续读完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它是美国作家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作品,整个故事以作家尼克的的视觉来铺展开来,尼克从中西部来到纽约学做债券生意,在西卵村租房子,恰好所租房子旁边就是这本书的主角杰伊·盖茨比的豪华宅第,后来,尼克和盖茨比相识了。尼克对盖茨比充满好奇,通过探究知道了盖茨比原名叫詹姆斯·卡兹本,是北达科他州的一个贫穷的农家子弟,从小就梦想出人头地成为大人物,通过他的努力,终于步步高升,后来才改名字为杰伊·盖茨比,在军训营里任中尉时,爱上了大家闺秀黛茜·费。可是当他戴着军功勋章在战争结束后从海外归来时,黛茜已嫁他人,盖茨比后来艰苦创业,成为了百万富翁,并在长岛西端买下了一幢豪华别墅,与住在东端的黛茜夫妇隔海湾相望。为了挽回失去的爱情,引起黛茜的注意,盖茨比在家里面举行宴会,每晚灯火通明,众多的宾客饮酒纵乐。而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再次见到黛茜,当再次重逢时,盖茨比还沉浸在往日的旧梦中,被梦想蒙蔽双眼的他没能看清黛茜的虚假,后来一次意外,黛茜在心绪烦乱中开车撞死了自己丈夫的情人,而黛茜的丈夫布坎南却把事故嫁祸于盖茨比,盖茨比为了保护黛茜,主动承担起所有责任,尽管如此,黛茜还是决定抛弃盖茨比,黛茜丈夫编造谎言,怂恿自己已死情人的丈夫威尔逊枪杀了盖茨比,盖茨比在家里游泳池被害,成为彻底的牺牲品。在盖茨比的葬礼上,黛茜没来送葬,冷酷无情选择了远离,一句话都没有留下,对于盖茨比的死,她没有丁点愧疚,而本书的'叙述者尼克也是因此看透了上层社会有钱人的冷酷残忍和居心险恶,果断离开了纽约,回到了自己中西部的故乡。

个人觉得这本书的故事不复杂,但是有很多地方触动着我。比如盖茨比对黛茜的痴情。盖茨比做的所一切都是为了黛茜,府邸的奢华宴会为了黛茜,再次见到黛茜时那种无处安放的紧张不宁感,后面为了黛茜宁愿牺牲自己保全她,而黛茜对他却是虚情假意,他却他始终都相信着黛茜,盖茨比至始至终心中都带着希望,离开的时候都在等着黛茜打电话过来,而最终都没有等来黛茜的电话就离开了这个世界,而事实上,他不知道的是,黛茜压根儿都不会打电话过来。

本书叙述者尼克对盖茨比的肯定和同情,最后一次尼克告别盖茨比时说了一句话:他们是一帮浑蛋,他们那帮人加起来都比不上你。这句话也是尼克给过盖茨比唯一的赞美,他也庆幸自己对他说了这句话,至少,盖茨比离开至少是活在希望中的,他也从未后悔自己所做。读者读到这一句话,也想到盖茨比至少得到了点安慰。而更加触动尼克的是在盖茨比死后,所有人都急于撇清和盖茨比的关系,不认识,没有收到电报,诋毁盖茨比的人不计其数,尼克只能形单影只地站在盖茨比这一边,最后的葬礼只有尼克,盖茨比的父亲和牧师几人,之后无尽的等待没有任何一个人来除了盖茨比死前三个月的一个晚上惊叹盖茨比家图书室的猫头鹰眼男人,那些以前成群结队去盖茨比家参加宴会的人一个人都没来,悲凉的结尾,最后的最后留给尼克的记忆是:盖茨比已经太遥远了,黛茜没有发来电报,也没有来送花,黛茜夫妇搞砸了事情,毁了人,还毫无负罪感地退回到自己的钱堆中去,退回到麻木不仁或者任何能将他们维系在一起的东西中去,让别人去收拾他们的烂摊子。之后,东部在尼克心中如鬼魅一般,面目全非,超出了视力可以矫正的范围。故事的最后,看透了所有的尼克还是决定回西部的家了。

本书的结尾留下了这样一句引人深思的话:我们奋力前行,小舟逆水而上,不断地被浪潮退回到过去。

推荐看同名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忠实于原著,值得一看。里面盖茨比是著名演员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也就是《泰坦尼克号》的男主杰克,小李子的颜足以俘获人心,所饰演的盖茨比眼中至始至终都有着光芒。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