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人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个人读后感1给蕊希的一封信:
落笔的时候,刚好9点多一点吧,写这篇文章,有着你的声音,反而心不太能静下来,书回来的算早,至少比起上一本早很多,但是读的没有上一本快并且有感觉,你的粉丝上千万,而你只是我唯一追的星。隐约还能想起喜欢上你的原因,开始听了你的声音,这姑娘声音好听诶,是在大一时候好像,4年前的事情了吧,听了一段时间,关注了你的公众号,也就是听着一个主播的声音,也没什么不同,是你人生的一个转折,是你在阿尔卑斯山上推送的那篇文章,我震惊了,那是我所向往的生活,而你,一个比我仅仅大2岁的小姐姐却拥有了,好厉害啊,我喜欢你的勇气,我喜欢你的有主见,我喜欢的身上的那种大无畏精神,我喜欢你的'坦白,然后你就从那个时候你就变成了我唯一的女神,每日晚上9点养成了一个习惯,还记得以前你是周五,周六停更的,然后周五周六打开你的公众号时,猛然想起,然后失落的合上手机,你都不知道我朋友圈当众表白了你多少次,但是你每次的公众号下我却极少留言,因为不想刻意说些什么哗众取宠,就这样静静听你声音听了4年。
明明是写读后感的却成了表白,这是读的第二本书了吧,这本书看的有点拖,正好中间遇了个考试,考完试出去旅了个游,也就有些耽搁。
其实全书感觉并不深刻,故事短,中间偏后的几片文章感觉就像公众号文章一样,总感觉少了些什么,最喜欢的是你家母写给你的几封信,是真的很喜欢,很受教。第一次感觉蕊希文笔有待加强呐,感觉是硬拼的。
蕊希语录:
人生真的挺难的,但人生也真的可以从艰难中找到很多幸福。
希望我们终于有勇气,和过去与当下的不堪,握手言和。
希望我们活得生动独立,无论处于怎样的境地,都拥有从容不迫的勇气。
希望岁月赐予你我如同往苦不变的明日,哪怕历经沧桑,
也依然保持可爱与纯良。
愿你善待自己年轻的皮囊,也愿你拥有不会陈旧的有趣的灵魂。
愿你活在当下,即使深陷泥沼,也能活完一生的天真与骄傲。
愿年岁渐长,但你仍如今日般无想岁月风霜。
愿如此美好可爱的我们每一个人,
都能特别特别幸福地生活着。
人生苦短,才要念念不忘。
借由此书,牢记恩情与过往。
喜欢就争取,得到就珍惜,错过就忘记
你所担心的事,百分之八十不会发生
个人读后感2与其把世界上的人分为男人和女人,倒不如分为熟人与陌生人。根据最新的统计,截止20xx年,全球共有73。47亿人,并且持不断快速增长的趋势,全球每天有38万人出生,平均每年增长7757万人。
世界这么大,陌生人总是无法忽视的存在。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两个陌生人仅有的,也是的默契,便是修养。
《傅雷家书》很久以前便有耳闻,母亲也是近乎狂热地崇拜了好久。它是由次子傅敏将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编纂而成,在文坛中也是轰动一时并且畅销不衰,拥有极高的地位。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_”中不堪凌辱,双双自尽。十二年间通信数百封,贯穿著傅聪从出国留学、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著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
这些家书并没有华丽的辞藻或是绝妙的文笔。它们很朴素,不经脂粉钗环的妆扮,却饱含著一种种鲜明而真实的情感,或是思念,或是悲伤。傅雷作为一位父亲的复杂心理在寥寥数笔中浮现——他身为人父,需要在儿子面前树立威严。但威严就势必会减弱父亲对儿子的慈爱,他会去打、去骂,可他又想好好去爱、去呵护。
但最让人震撼的,不是傅雷对儿子的情感,而是傅雷对儿子的教育。傅雷的'家教里不仅有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面的教育,更有著其个人思想的折射。
而其中的一些经验,可能你活完这一辈子也体会不到。
家教好坏的最集中体现在修养上。一个人的修养能完美折射出一个人的文化、知识、素质,也决定著一个人的性格、境遇、交际圈,乃至人生。
在中国,日本好像并不受人待见。也的确,他们在战争中的暴行确实令人发指。但无可厚非的是,日本的国民修养绝对是要比我们高一大截。日本的文化是从我们中国传过去的,但区别在于我们把大部分都抛弃了,他们却传承了下来,并演变成了一种生活的习惯。他们会在称呼彼此的名字后加上敬语“君”;“谢谢”二字更是不离口;初次见面会想对方鞠躬,并说上一句“请多关照”。或许有些形式主义,但修养也正体现在这里。
英国哲学家洛克曾经说:“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勇敢就会成为粗暴,学识就会成为迂腐,机智就会成为逗趣,质朴就会成为粗鲁,温厚就会成为谄媚。”
你有你的界限,我有我的区间,彼此不逾越,互相不侵犯,这种心照不宣地为对方考虑,是善意,是默契,是修养。
你我山水相逢,而修养是的名片。
个人读后感3在这个春季,我们一起读完了这本《一个一个人》。初次认识这本书时,就被书名逗乐,这难道讲的就是一个一个的人吗?这本书将一个还在前行中的生命所走过的路娓娓道来,也正是一个一个人走过的路,通过讲述自己和他人的故事记录了一个时代,记录了心灵成长的历程,是一个可以让人安静下来细细品味别人不一样的人生的作品。
不动声色地融合在文字之间
书的装帧设计十分特别,朱嬴椿的大名是从设计体诗就知悉的,封皮的书钉和反着的标题字,以及透明胶和纸质不一样的材质,让我惊诧地翻来倒去,这本书,是绝对的用心和考究过的,书的设计和内容是一体的,正如作者申赋渔所说,“不动声色地融合在文字之间”,每一页,都被精心地设计过。
我看到一个书评说:“他了解你的需要,了解你在那一刻的目光所及,他适时地递出一张老照片、票据、香烟纸、千纸鹤,甚至是油渍、蚊虫尸体或灰烬,便能引你会心一笑,有时我担心他做得太满太极致,但我仍能在不经意间被这些细节一一打动,有一次撇了一眼右页的发丝,以为是铅笔划痕,读到“半长不长的头发”,才心领神会。“从疑惑到了然”与人的“相识到相知”,几乎是异曲同工,这是朱嬴椿特别懂申赋渔的地方。
扉页的“1979-20xx”,字是用红色圆珠笔写的,让我想到我那小学老师妈妈,批卷的笔迹是一样的颜色和力道,一本泛黄的书,像一个记事本,1979到20xx,从单薄的童年跨到厚实的青壮年,1979年的申赋渔是个小孩,小孩的世界是单纯的也是单调的,因为能够够得到的东西太少,一块肉、一本小人书,都是无比重要的,青年间的失意得意再失意, ……此处隐藏9055个字……完成了爱情与亲情的检视与修复。他敢于正视非正常的父子关系带给逝儿的'伤害,并愿意承担这样一份失职的责任。他接纳过往全部的不幸,向曾经给予妻儿友好的伤害忏悔、致歉,与他人和自己和解,并愿意用肉体的痛楚来赎罪,最终他也获得了渴望拥有的谅解,实现了自我的救赎。哈罗德,是个了不起的老头。
奎妮,一个拥有复杂人格的女性,太多的毁誉投向了她。她是哈罗德朝圣的缘起。她的内涵却是如此的丰盈。她善良、坚强、浪漫、敏感、多情。在遭受爱情背叛,失去腹中珍宝的不幸日子里遇到了有妇之夫哈罗德,被他的善良、有趣所吸引,进而爱得一发不可收拾。但是,感性的她在面对这样一份特殊的爱,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节制与理性。她将所有的爱埋藏心底,安享与哈罗德相与的时光,又保持着二人之间的安全距离。然而,哈罗德身患抑郁症的儿子戴维的闯入打破了她苦心维持的宁静。戴维不合时宜的自杀,又让她背负了无尽的自责。她选择了逃离,在一个滨海的小木屋里继续咀嚼着痛苦守望着无望之爱,长达二十余年。直到身患癌症,生命垂危,她在临终关怀修道院里等待生命熄灭之时,才向哈罗德写信道别。正是这样一封信,引发了一场震撼人心的朝圣之旅。在哈罗德义无反顾的朝圣之时,奎妮也在用自己笔和记忆,借由幻想天使玛丽。安贡努修女的帮助,开始了心灵深处的自述,完成属于自己的灵魂救赎。
最终,幸运的哈罗德和奎妮完成久别重逢;也与自己的妻子莫琳在多年的冷漠之后彼此接纳,重拾爱的暖意。奎妮在哈罗德的目送中安详地走了。一切是那么的平静与美好。然而,在朝圣之路上的种种却让我们的思绪难获平静。尘归尘,土归土。生活继续,成长继续。
个人读后感14业界流传着很多关于“股神”巴菲特的故事,其中一个是:巴菲特和一位飞行员谈论关于“如何设立目标”的话题,他让飞行员先写出25个小目标,再从里面圈出最重要的那五个。
飞行员表示很无奈:就算找出了5个最重要的,剩下的20个我也要达到啊。巴菲特却认为飞行员应把全部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5件事上,剩下的20个都归为是为了整体考虑而不得不先放在一边的部分。
这是巴菲尔做事的一种好习惯,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有一堆事情摆在你面前的时候,我们需要不断地按照优先级来排序,确保自己完成了最核心、最紧迫的工作。
当然,对事情列出优先级,只是促成巴菲特今天全部成就的其中一个好习惯而已,他还有爱阅读的习惯,热衷辨别时机的习惯……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上,凡是混得好的.人往往都有相同或者类似的好习惯,它们带来的价值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在今年的奇葩说上,有两位选手被网友爆赞,他们就是陈铭和詹青云,甚至因为知识过于密集,他们之间的辩论被网友称为“神仙打架”。作为武汉大学讲师的陈铭在台下表示:读书充电建设自我,已经成了他的日常习惯。
好习惯带来的能量更能撑得住一个人的生涯,因为习惯是每个人的底色,它塑造了我们的人格、生活,甚至决定了我们这一生所能达到的高度。
被称为“西方法家”的马基雅弗利,曾经说过一句绝妙的话:不要相信性格的力量,也不要相信言词的大胆,除非它们有习惯作为支撑。
他举了一个例子:如果要实现一个你死我活的谋杀阴谋,在挑选刺客时,不应该找一个生性残忍、凶猛或者决心坚定的人,而应该找那些手上曾经染过血的刺客。
好习惯能成就一个人的梦想
坏习惯能毁掉一个人的机遇
讲个小故事:
有一富人行善,送给穷人一头牛,并告诫他好好开荒,等来年春天撒上种子,秋天就可以告别现在的生活了。
穷人开始奋斗,可是牛要吃饭,人也要吃饭,日子比过去还要困难。于是他把牛卖了,买了几只羊准备生小羊去卖钱。
可是吃了好几只羊之后,小羊迟迟没有生下来,他就把羊给卖了换了好几只鸡。
不成想,靠鸡生蛋的日子也不是那么好过,他便又忍不住杀鸡,等到他杀完最后一只鸡的时候,理想也彻底崩溃了。每天又回到了从前的日子,打一壶酒,三杯下肚,万事不愁。
春天很快就来了,当富人满心欢喜的送来种子时,只看到穷人吃着咸菜喝着酒,牛早已经没有了,屋子里依然一贫如洗。
富人转身走了。穷人仍然穷着。
有多年烟瘾、酒瘾、赌瘾最清楚,当他想要戒掉的时候,就会知道习惯的力量是有多恐怖。
因为人生本就是“习惯×时间”的凝聚体,谁都不能避免,也甩不掉习惯。
个人读后感15书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它像我的启蒙老师,让我了解了许多知识,也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记得上一年级时,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三字经》,刚开始我很不喜欢看这本书,因为我觉得它不像《格林童话》、《伊索寓言》那些书,有一波三折的情节吸引我,而且我也看不懂。妈妈把《三字经》逐字逐句地解释给我听,她的讲解使我明白《三字经》里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但是它更耐人寻味。
渐渐地我爱上了《三字经》。《三字经》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精华,也是我们中国人的国学经典。这本书里,每三个字为一句话,一段共有四句。它主要讲述了人的善、恶、学、孝、礼、仪,是一本很有教育意义的书,《三字经》教育我们要爱国爱校,亲师爱友,勤于读书等太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当我读到:“香九龄,能温席。”我真的很感动,小黄香九岁时,懂得孝顺父亲,夏天为父亲摇扇子,冬天给父亲暖被子。他不仅以孝心闻名,还勤奋刻苦,博学多才。我们现在的许多同学家境优越,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却不知道知恩图报,孝敬父母,有的还对父母大吵大闹,整天这个不满意,那个不顺心,不是把心思用在学习,而是赶时髦,比吃穿。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恩情。所以我们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只有爱自己的父母才能爱他人,爱集体,将来长大才会爱社会,爱祖国。
“融四岁,能让梨”讲得是:孔融四岁的时候,邻居家送来一筐梨,他走过去拿了一个最小的梨,大人问他:“你为什么挑小的呢?”他回答说:“哥哥们年纪大,应该吃大的,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呀。”我觉得孔融是一个懂得谦让的好孩子,从小知道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长。我也要向孔融学习谦让之礼。
有一次我和妈妈坐公交车的时候,看见一位老奶奶在我身旁站着,随着车子的颠簸,摇摇晃晃的,很危险,我立马站起来扶着她,让她坐在我的位子上。老奶奶笑着问:“小姑娘,你为什么要把座位让给我呀?我对奶奶说:“奶奶,我学习的《三字经》里讲了‘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所以我把座位让给您坐”。奶奶说:“你真是一个懂事又孝顺的好孩子。”听完奶奶的夸奖,我心里美滋滋的',这都是《三字经》的功劳呀!
通过对《三字经》的学习,我明白了古代文化之所以能流传到现代,是有它的道理的,例如尊老爱幼、尊敬师长、互帮互助、爱护公物等等,我们应该把这些优良传统一代一代地相传下去,把我们的国家发展得更加美丽富强,这是我的梦想。
俗语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同学们,与书为友,其乐无穷,让我们点燃读书的激情,在书海中扬帆远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