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传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杨绛传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人把文坛的夫妻分为三种:一,始终生活在另一方的身影中,例如许广平和张兆和;二,一方极其出众,另一方相比逊色些,有如萧红和丁玲;三,齐头并进、相互并进,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正是如此。钱钟书曾说过,杨季康,绝无仅有地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和朋友。他夸她“最才的女,最贤的妻”,我想这是一个女子最骄傲的事了。
杨绛的文学成就无需多言。第一次知道杨绛,是初中的一篇课文《老王》,背了很多知识点,依旧不清楚为何一个女子称为先生。第二次听到杨绛,是大一“文学理论课”的老师推荐看她的《洗澡》。第三次,听到杨绛,是大二“现代文学史”老师讲到钱钟书和他的《围城》,提到了和他一样优秀的妻子。第四次,看到杨绛先生告诫我们这一代人少患得患失,要多看书!简单地了解了她的晚年生活,佩服于这个瘦小年迈的老太太,孑然一身,从容而淡雅,用一个“我”撑起了“我们仨”,只是希望用文字证明,她和他们曾经来过这个世界。如此才德兼备的女子,更加崇敬,便拿起了《杨绛传》。
杨季康是默存的妻子,甘愿为默存而默存。在英国留学时,钱钟书养成了喝下午茶的习惯。回国后,为了让他喝到茶,她亲自配制。甚至于在他死后,依旧不改下午茶。我想,下午茶于她而言不是习惯,而是丈夫还在的痕迹。回国后,在她戏剧创作达到顶峰的时候,她选择了辅助钱钟书创作小说,做灶下婢也心甘情愿。正是由于她的付出才成就了《围城》,他们的称呼从“杨绛的先生钱钟书”到“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她的内心一定是无与伦比的幸福。1997年,钱媛去逝。1998年,钱钟书去逝。杨绛先生成了留下来打扫战场的人。她只求比钱钟书多活一年,好照顾他最后,她的愿望实现了。现在她一直在做他安排的最后一件事:好好活!经历过太多的生离和死别,杨绛先生对死亡没有恐惧,她把它称之为“回家”。听着,让人不免为她的柔韧、豁达感到心疼。
读完《杨绛传》更加敬仰这位老人,唯有将一切化为祝福,祝她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