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雷家书》有感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体会,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傅雷家书》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傅雷家书》有感1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也正是因为家中有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傅聪得以健康成长为一个令中国骄傲的音乐家。《傅雷家书》写的正是傅聪远赴波兰留学并定居后,傅雷写给儿子的家书。
从这本书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父与子之间毫无隔阂、亲如旧友的情感。大洋并没有阻断他们心与心的沟通,生活上、事业上、艺术上、情感上的话题,他们无所不谈,傅雷以自己深厚的学养,为儿子的人生之路点燃了一盏明灯。
傅雷告诉儿子如何看待困难:“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的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心酸的眼泪是培养心灵的琼浆。不经历尖锐痛苦的的人,不会有博大的同情心。”在成功之路上,必定会有数不清的困难与艰险、辛酸与泪水,面对这些,我们只有“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才能超脱小我,成就大我!
他告诉儿子何为真正的“善”:“人应该为了善,为了荣誉,为了公理而善,而不是为了惧怕永恒的惩罚,也不是为了求取永恒的福祉。”只有这样的善才可以称为“大善”。善应是发自内心的,服务大众的,而不是仅仅为了满足内心某种自私的欲望或达到某种个人目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有些事,得到并没有真正得到,失去并没有真正失去,为大多数人着想,使大多数人幸福才能称得上是真善。
读过这本书后,我觉得傅雷不仅在为他自己的儿子指路,他也成为了我们心目中的一盏明灯。这位睿智的长者将他毕生的生活智慧浇注在这二十多篇书信中,需要我们怀抱着一颗纯真的心去领悟……
读《傅雷家书》有感2《傅雷家书》以书信的形式,向我们展现了傅雷先生对人生、艺术、文学的精辟的分析,让我们近距离接触到傅雷先生贯穿一生的独立自由的人格,感受到他平时严厉却不失慈祥的父爱。其中傅雷先生认为的凡事懂得取舍更是令我敬佩。
在给傅聪的一封信中,傅雷这样写道:“为了国家,为了广大人民,为了你自己的一生,为了你自己的艺术,是不是应该把事情看得远一些,为了将来的幸福而忍受一下眼前的苦闷呢!”用一时的苦闷去换取未来的幸福,我们应该放弃当下的悠闲,才能有所成就。书中的傅聪之所以事业有成,离不开自己私下不断地努力付出和鲜为人知的刻苦,只有牺牲了欢愉的时间,才可以比别人做得更好。在他人放松时,傅聪与父母通过书信讨论艺术;在他人清闲时,傅聪翻阅着父亲寄来的书籍;在他人欢乐时,傅聪参加着各种比赛……他收获的是自己对艺术的追求和梦想。
越王勾践,十年来卧薪尝胆,忍受屈辱。他舍弃了作为一国之君该有的尊严,换取了苟活一世的机会,但他却利用这个机会灭吴复越,报仇雪耻。十年来,他日日夜夜不忘国耻,时刻反省自己,过得十分艰辛,但最终取得了成功。勾践是一个懂得取舍的人,是一个因取舍而获得胜利的人,想要成功,首先要懂得取舍。
“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先生不仅是闻名遐迩的艺术家,更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期,听说梅兰芳先生在京剧上造诣极高,便要求梅兰芳先生为他们演出。梅兰芳先生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为了表示对他们侵华行为的指责与愤慨,坚决不给侵略者表演,日本人用武力威胁他,他却无所畏惧,将胡须留长,表达他坚定的决心。梅兰芳舍弃了自己的事业,舍弃了自己热爱的京剧,舍弃了自己在艺术上的成就,但他赢得了尊严,同时也为当时千千万万的中国同胞争了一口气,我们中国人,不会向日本人屈服!
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还是一个孩子时,他的父亲就开始教他唱歌。当时,帕瓦罗蒂兴趣广泛,有很多爱好和目标,既想当老师,又想当工程师、科学家,还想当歌唱家。最终,在父亲的告诫下选择了唱歌,经过七年的努力,他不断坚持,最终成为赫赫有名的歌唱家。帕瓦罗蒂做了一个明智正确的选择,因为他懂得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只有懂得取舍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数的前辈都在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学会取舍。而如今的我们,是不是也要做出一些取舍呢?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像傅雷先生教导傅聪那样,去舍弃现在的一些快乐,忍受苦闷的学习生活,而换取未来的幸福呢?这是我们作为学生必须要经历的。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也许你希望你的学习生涯是无忧无虑的,你的未来是幸福美满的。但,你有没有想过,连傅聪那样有成就的人都要舍弃现在的欢愉,而作为一个中学生的我们,又有什么资格二者得兼呢?
放下如今的享乐吧,我们应该在风华正茂时,用拼搏书写青春,换取未来的幸福!
读《傅雷家书》有感3刚开始,老妈给我买回来了学校要求看的书,我首先看到的是《傅雷家书》看到题目就想:“家书?是家训,还是傅雷家的人写的信?”带着这种好奇心开始了我的书海旅程…
打开书来,看到的是一封又一封的信,觉得,挺无聊的。便开始发起了牢骚,这老师是神经病啊,干吗让我们看别人写的信,这是隐私诶,老妈就说:“让你看,绝对是对你有好处的啊”“哦”不情愿的我嗯了一声
看了几页,感觉还不错啊,虽说是一些信,可里边诉说的是父母对儿子的关爱与思念“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这些都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虽说这里边都是一些很普通的关心的话,但让我感到了父母那伟大的爱!这本书里的每一封信都记载了孩子的努力与汗水,父母的思念与关爱!想想,自己也是一个这么幸福的孩子啊,不是么!爸爸妈妈每天叮嘱我这些那些,跑的远了,一天打10几个电话!父母每天对我们的唠叨就是爱啊,那是关心!不然,一个陌生人,又怎么会对你这么关心,这么着急呢?
朋友们,不要在怪妈妈唠叨了,因为,那是妈妈对你的爱啊!还记得小时候妈妈给我讲的那些故事,一个孩子能有父母的爱,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读《傅雷家书》有感4前几天,我到图书馆去借书,看到一本书《雷锋的故事》,这可是我盼望已久的书呀!于是我借了这本书,决定好好读一读。
当我读完这本书以后,雷锋的事迹使我深受感动。解放前,他吃过很多苦,和小同伴一起上山砍柴被徐二恶婆砍伤.解放后,雷锋在夜校教过书.治理过沩水河,曾经斗洪水勇救拖拉机等。雷锋就是这么一个不计个人得失的人,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一生不知做了多少好事,帮助过多少人,如:帮大娘寻子,雨中助人......他曾在日记里写道:“人的生 ……此处隐藏5744个字……的“梦”在等着我们了。
理想的道路就是这样,永无止境,永无彼岸。但,只要我们坚持的走下去,途中的风景,却是拥有比彼岸更加靓丽的风景。
读《傅雷家书》有感12正是他们严格的家教陶冶出一个世界级的艺术大师。正如好友楼适夷面对傅雷对儿子傅聪的家教的过严过细却“不以为然”。然而就是这样严格的家教,才造就了他不俗的一生,并给千千万万的父母留下了一面宝镜,照一照我们给了孩子一些什么吧?为了孩子我们自己怎样做事做人?
在书中我们不光看到了一个严格的戒子而又亲切关子的父亲,同时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长。他的音乐译著和儿子沟通交流,他把对祖国的发展的关切之情,以及对祖国的热子同样流露给学生,傅雷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心力,在对社会祖国和人类世界尽自己的责任。儿子傅聪,在异国漂流生涯中,吸取了多么丰富的养料,但父亲使他在海外孤儿似的处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边,时时给他指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当成长的道路,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和亲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一条纽带,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后来的事实证明不管国内家庭所受到的残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数万里外,给儿子殷切的子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时间,距离都不是问题,有心的.父母,你那颗不眠的子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书,人生的加油站。
这种关子不是意识一个阶段,而是伴父子而来。这位严肃的父亲,从来就没有推卸自己的责任,即使在上海被日本包围成孤岛时,他就把孩子关在家中,而且很早发现在他幼小的身心中,有培养成为音乐工作者的素质,正如他对自己对人对工作对生活各方面都要求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一样,对待幼小的孩子一样,他亲自编制教材,给孩子制定日课,一一以作则,亲自督促,严格执行,他规定孩子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他做到了,也一同要求儿子做到了。真乃真父子。我为人间的这一遭父子情惊叹,对,是朋友,是同志。
读《傅雷家书》有感13有这样一本书,由一封封书信组成,承载的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与教诲,从琐碎小事到人生大事,从小规矩到大道理无所不谈,被人们称为教子的典范,这就是著名的《傅雷家书》。
当我翻开这本书,仿佛看见一位父亲在灯下对远在异国的儿子倾吐心声。信纸上写下了说不尽的'关怀与教诲,笔尖流淌的是对远方儿子无尽的思念。傅雷以知心朋友的身份与傅聪交流,在儿子遇到困难时,他给予引导;在儿子取得成绩而骄傲时,他给予警示;在儿子人生失意时,他给予鼓励。他无微不至地塑造着儿子的性格品行,从礼仪规矩到行为心智,他倾尽心血造就了儿子的刚正、坚毅与忠诚。
这本书朴实无华,没有华丽的辞藻,而是用真诚的语言去娓娓道来。书中有些话也令我感同身受,比如:取得成就时不要过分骄傲,在经历不顺时不要自暴自弃。我的父亲也常常这样教育我,当我取得不错的成绩时,父亲会告诫我:"不能满足于现状,不要轻视他人,大家都在伯仲之间,或许这次只是运气好,别人没有发挥好。不要太关注名次,你要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些,要注重思维习惯的培养,文化知识要掌握牢固,为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当我失利时,父亲也会安慰我:“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要过度在意,要调整好心态,不能灰心,更不能懈怠,查漏补缺继续努力,学习是个长期过程,拼的是持之以恒,要有智慧有勇气有力量咬牙坚持下去。"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感受了亲情,学会了为人处事与学习的方法。读懂这本书,可以使人的心智变得更加成熟与稳重,让人多一份担当与责任,学会包容、理解与自省。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亲教有如阳光,善听有益成长。让我们在书籍的引领和家长的关爱下茁壮成长吧!
评语:读书而不思考,无异于两脚书橱。两位小作者的可贵之处正是边读书边思考,她们有自己的见解、联想和提升。读书之后的再升华、再创造、再发现,甚至再争论,都是读书之于我们的乐趣。
读《傅雷家书》有感14你们知道傅聪是谁吗?让我来告诉你们——他是傅雷的儿子,他曾获第五届“萧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及萧邦《玛祖卡》演奏的最优奖,由此名声大噪。
《傅雷家书》里是傅雷夫妇写给儿子傅聪的信,里面充满一个父亲的爱和忏悔。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和翻译家、思想家。家书里充满了爱,家书的字弥满了人间真情。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真诚交流……其中家书中有一段感人至深的话:“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起走过的,是我不懂得做爸爸的艺术的中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如何打击都摧毁不了你,因而减少我心中一部分的罪过。结果是一回事,事实又是一回事: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孩子,孩子,我要怎么拥抱,你才能原谅我的后悔与热爱呢!”……
通过家书的片段,我们能够体会到傅雷对父子关系的见解,表达出的那份深沉的父爱。我读过傅雷家书后真羡慕傅聪有一位好父亲,我建议大家都可以看一看《傅雷家书》,体会父爱如山的感觉。
读《傅雷家书》有感15一代艺术巨匠,付诸一生的光阴,用高尚的灵魂为子女铺平人生的道路。傅雷的舐犊情深,为如何培养子女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舐犊情深,用无私的爱塑造国家栋梁。傅雷用严格的标准去培养傅聪,在信中,无处不渗透出他爱子教子的精神。傅聪远赴波兰留学,父亲化作一面“忠实的镜子”,给予儿子生活上、学习上真挚的忠告。他用另一种更加伟大的方式诠释了父爱,事无巨细的叮嘱后隐藏着不可抑制的思念。当儿子的生活趋于稳定时,他不忘在信中插入对儿子事业上的勉励及对艺术的不断追求。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力争做到最好,这就是傅雷对儿子的要求。当儿子远在英国成家立业后,尽管思念之情未曾断过,尽管自己的身体日趋衰老,但一切都无法阻挡对于游子谆谆不倦的`教诲。
舐犊情深,知识的传递遥隔千里。读完书发觉,这对父子更多时候是一对无话不谈的知己。“知子莫若父”,两人对于艺术、文学的共同热爱,让他们即使相隔遥远,心却紧紧相贴。在信中讨论音乐,交流旅游心得,邮寄书籍唱片……在这个过程中,父子俩的心灵得到了充实,精神得到了升华。傅雷对于知识永不停息的追求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傅聪,塑造出一位品德高尚的音乐家。
舐犊情深,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傅雷的家庭受到了残酷的遭遇,但他的爱国之心不会改变。在给傅聪的信中,傅雷为了让他不要忘记祖国,常会提及国内的社会形势。即使在病魔缠身的时候,傅雷也不忘告诫孩子,要不断进行“自我改造”,为国家作出贡献。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无疑也是他不断学习的结果。海外游子生活的艰辛无法想象,不仅是物质上的匮乏,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压力。父亲对国家的贡献,同时也激励了儿子,为了回报国家,为了回报社会,应该克服一切困难,培养坚持不懈的毅力,用自己的力量建设祖国。
轻轻合上书页,傅雷的身影浮现在眼前。“做一个德才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父子俩的确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