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的教育学》读后感:阅读吧,打开心灵之窗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影像中的教育学》读后感:阅读吧,打开心灵之窗,欢迎阅读与收藏。
书是一盏灯,是一个纯净而遥远的地方。它可以让你在繁杂、喧闹的世间“找回宁静的心”。趟过光阴的河流,度过欢乐的暑假,在此期间,成都大学陈大伟教授的《影像中的教育学》伴我度过了许多个美好而又惬意的夜晚。
在这本书中,陈教授选择了《一个都不能少》、《叫我第一名》、《生命因你而动听》、《三傻大闹宝莱坞》、《当幸福来敲门》、《摔跤吧!爸爸》、《放牛班的春天》、《热血教师》等30余部教育电影反复品鉴,多次研究教师的教育理念、自我认同、专业成长、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职业规划,乃至人生选择、人际沟通等问题,这是电影与教育相结合的一个美丽的春天。读完这本书之后,无论是研究自己为人师的个人生活还是思考教育工作的生活,它都会给我们带来希望和幸福的光芒。跟着陈教授,或者追看电影,或者沉浸在书中,听听陈教授的娓娓讲述。
教育学家怀海特说:我们的目标是要塑造具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使他们有哲学般深邃,又有艺术般高雅。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考生”,而是教“学生”,是教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生活智慧、能运用生活智慧的人。陈老师这本书借教育电影的文题向我们分析里面所透露出来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旨在给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找到一些启发。
《三傻大闹好莱坞》在这一篇章中关于教育目的,陈老师写得很清楚:“学生来学校学什么?不是学‘考’,而是学‘生’。他们要学习生存的本领,获得生活的智慧,体验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尊严,这是学生到学校里学习的意义,也是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教师要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的本领,获得生活的智慧,并体验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尊严,这就是教育的使命和责任。”用一句话来说,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更好的生存、生活、体验生命的意义和尊严。
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主角马修始终关注孩子的成长,他工作的出发点始终是学生,收入和损失并不重要。马修老师提出的问题:“我能为学生们做什么?”同时也深深地触动了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能为学生们做些什么?这不仅仅是一部具有深厚教育价值的电影,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每个学生都有她的优点和缺点,充分发挥孩子的优势,提升孩子的才能,激发孩子的潜能,培养孩子的爱心,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孩子健康顺利成长。因此,这部电影值得一看,《放牛班的春天》中,班里最调皮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成为一名伟大的指挥家,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一位老师,通过鼓励和无尽的爱的教学方法,让那些学生深深感动了。只要你用一颗微笑的心去善待每一个孩子,他们绝对会给你一份意想不到的信赖和惊喜!教育还需要一定的惩戒,但惩戒的方式要合理的来运用。惩罚,要适时果断,要公平公正,要让被惩罚的对象心服口服,达到效果。惩戒是对学生最后的一道教育方法,忌乱施乱用。
《摔跤吧!爸爸》这部影片中,最让我震惊的不是吉塔刻苦训练、战胜自我的成长故事。而是吉塔的教练员,一个国家队的教练,在训练队员的专业性上,竟然不如一个民间退役的摔跤手,由此可见,教育的方法,个人的修养,能力的提升,是多么的重要。在影片中,父亲教两个女儿通过科学训练成为全国冠军,并赢得了国际奖杯。这种具有真实生活原型的情节计划应该让我们深入思考,作为老师,我们的专业资格是否足以胜任工作,在今天的教育行业和教师团队中,质疑我们的教学质量的现象很多,我们的业务素质,是否能够胜任工作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学生,我们是否在教育某一类学生的时候,常常觉得无能为力,又是否背后被某些家长所议论所怀疑。因此,不时提升,是很重要的。很多行业,到了一定的年龄,或许可以停止学习,唯有老师,唯有教育工作者不能,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成都大学陈大伟教授的《影像中的教育学》给人带来了无尽的思考,感谢这本书,从中可以学到很多教学知识,帮助教师建立更高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信念,学会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如何更好地理解贫困学生、落后学生,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虽然陈先生的书不是电影推荐,但是,本书中电影内容的介绍和电影的主要思想总结也非常具体,完整和准确,如果用它作为电影初学者来了解教育电影的入门书籍,也是一个好主意。
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习惯吧!默默地品析文字,体会各种寂静的美好。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阅读中,找到属于自己心中的那份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