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热】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前不久,看过一部经典的电影,名字叫做《达芬奇密码》>,它讲的是个奇异的探索耶稣后人的故事,里面耶稣的后人就叫做苏菲。一个美丽漂亮的公主,拥有对所有认知东西的敏感程度,她的敏锐的知觉让我欣赏,她的处事不惊让我敬佩,她的美丽善良又让我喜欢。所致当老师布置这个作业之时,我毫无疑问的选择了阅读《苏菲的世界》。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迹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迹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因为时间太短暂,我花了几个晚上就把这本书看完了,内容太多了,结果什么也没发现,记住的也很少。印象非常深刻的倒是作者的构思。书的开始几章,不觉得有什么异常,但越往下读,越觉得诡异,仿佛作者也有预料不到的结尾似的';尤其是那个哲学宴会,真是个悲惨的结局,也真是个奇怪的想法。这奇怪的是苏菲和艾伯特竟然渐渐察觉到了少校和席德的存在,而这种察觉又是通过少校的笔写出来的,这种角色的反抗,一边是虚幻的,因为它和角色一样,存在于少校的内心;一边又是真实的,因为它是苏菲和艾伯特的真实情感,脱离了少校的控制,最终获得了成功。被创照者的安排下逃出了创造出的世界,同时也逃出了创造者的安排,这个小小的扭结,使人有一种糊涂的感觉,真实其实就是虚幻,二者无法分开。
小说原本是虚幻的,就必须用心去承认小说里所谓的现实世界,唯有这样去读才能把自己融入道小说中,体会书中任务的喜怒哀乐,激起共鸣,最大显得地去体会作者地原创动机。可是当我把小说中的世界当成是真实的时候,作者笔锋一转,竟然搞出了原来的世界也是虚幻的现实。在那一刻,冲击在心间的感觉竟是昨天已成虚幻,一切事情在我脑海中好像都变得千奇百怪,一个又一个的版本在脑海中浮现,到底那个版本是真?这好似看美国的恐怖片,总会给人惊耸的感觉。刹那间,我不知道自己是谁,谁又该是我,最可怕的是连自己是否存在都需要证明呢……。
苏菲的世界固然是一篇哲学的发展史,但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与人类文明的足迹点滴相印。与其说是在看一篇哲学史,倒不如说人类文明的通史纵会眼底。在浩瀚的历史文明的发展史中,每一个我不过是道星光。一点水滴。那段深夜里在教堂以小时卫单位计算历史进程的对白再明白不过。它反衬着个人生命的短暂,无不倍觉珍惜与伤感。”我思故我在”!
?可我茫然要问,我存在吗?不过是在这个时候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试问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4月份随意在新华书店买了这本书,到10月份忘记为什么才开始看,我觉得,书也好,人也好都是要讲缘分的,也许这就是我的缘分。
上个无奈的假期,让我倍受打击。开学后,连着几天晚上在寝室里走来走去不知道要做什么。心里烦躁却没有人能够开解我,唯一能给我帮助的人,却只给我带来了两个不幸。我真的想永远停留在20岁。
这个十一,我回家跟这个我最重要的人谈了谈我的未来,虽然有些条理不清,但是我把我的意思传达到了,也明白她对我有什么要求和期待,我觉得,沟通很重要。相处也很重要。即使是血浓于水,也需要朝夕相对。
虽然我模糊的能感觉到我对未来的需要,但是当我看完这本书,我才有了更坚定的信念。其实也谈不上是信念,只不过觉得心里终于有了支撑,还是会觉得无聊,但是不至于慌乱和不知所措。我大概能够感觉到我要的是怎样的生活,在以后。虽然我不知道未来能不能像我设想的那么平顺,但是至少我的心不会改变,我不会迷失自己。“未来”这个词,也告别了过去不懂事的期待,而终于有了“希望”的含义。
整整两年的大学生活,我都浪费掉了,但是我对妈妈说,我觉得我浪费得好,浪费得对,浪费得很值得。我知道很多人跟我是不一样的,他们的生活比我要优越得多,所以在网上看到他们看的书,看的电影,看的动画,去过的地方,对事情个认识,我觉得自己相当孤陋寡闻。不过,生活的平顺让我对此除了钦佩没有其他感觉。我没有想去看那些书,没有想去看那些电影,没有想去那些地方,也没有想把自己变得成熟和深刻。好吧,我有想看那些动画,顺带发现,《攻壳机动队》真的不错,我指的是剧场版,好吧,其实我还没看完OVA。
我就是一个普通成长的'孩子,我觉得没什么不好也没觉得有什么羡慕。小学的时候,电视里放什么就看什么,中学开始沉迷各种小说漫画,天天去书屋报到。大学上了个三本,挂过两次科,至今。
我身边的所有人都是和我一样的,或者,其实不如我。当然我知道高中那些重点班的孩子其实还是很有追求的,也许她们才是正常的高考的样子,像所有我在小说里看到的那样。而不是像我这样,整个高三唯一做的努力,就是少看小说少去网吧。
父母对我们的唯一就是不请家长,我想,好吧,我猜想,家长们的心态是这样的,能考上大学,就上,考不上,那就上班。那么多人都是这么过过来的,没见上不了大学饿死的。碰巧遇到拆迁,不然奶奶说,还没钱负担我一年两万的开销。我就是这样长大的,我觉得很好。如果没钱上三本,我就会去读专科,然后上班,就是这样,生活就是这样。我觉得像我们这样长大的孩子,都没有那么计较钱的问题,反正不管做什么,一个月工资也有个一两千,要操心也是家长们操心,或者等我们懂事以后自己谋出路。该吃的吃,该玩的玩。也许不会穿一件四五千的衣服,但是每季换换七八百的衣服还是做得到的。你看,这样也没什么。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3刚看完《苏菲的世界》,颇有些感悟,记录在此,以供日后参考。感悟主要有三点:
(1)两条故事线索和五层世界
《苏菲的世界》有两条故事线-苏菲和艾伯特的世界;席德和少校的世界。苏菲和艾伯特可以说是少校笔下的虚构人物,是少校的想象力。
然而,《苏菲的世界》这本书里,我们可以隐约看到至少有五层世界。我说“至少”的原因是我并不知道究竟最后有几层世界,有可能多于五层,原因很简单:苏菲和艾伯特是一层世界,可别忘了,苏菲在她的世界里也发现了一本叫《苏菲的世界》这本书-这本书本身又是另外一层世界。席德和少校处于另一层世界,而我们这些读者所处的.世界又是另外一层世界。这么说来,已经有四层世界了,还有一层世界我称之为不可知的世界-就是也许在我之外是上帝或者宇宙之外的某个未被发现的世界。
……此处隐藏11757个字……,不要妄下定论,哲学教你以陌生的眼光看待世界,发掘出那些看似浅显实则深奥无比的问题。当你在世界上生活了 十几年,对周围的一切都已经习以为常时,突然有人告诉你,你不过是兔一毛一上的微生物,你并不是真正的存在,你很可能只是别人书中的一部分,你可能只是别人一大 脑中的脑电波,你周围的一切都可能是虚无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十分残酷的。“我是谁?”
我们可以认识动物、植物,我们可以分析周围的东西,但我们不能认识我们自己。
“如果人类的大脑简单到我们可以认知的程度,我们也会愚笨得不能理解它。”
这本书可以说是我目前看过的最为深奥的书,而这样深奥的书不是仅仅看一遍就足够的,很多地方还需要去思考、去体会。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一个有颜色的眼镜在 看世界,而这本书却企图摘下我们的眼镜,带我们认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本书触及了了心灵的深处,触一动了思想上的有一个深度。这本书推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眺 望哲学的美景。站在窗前,我们窥见了千百年来那些伟大的哲学家的深邃思想,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的智慧的结晶。
读到结尾处,感觉故事还没有结束,席德和艾勃特是不是也从书中逃了出来呢?她们是不是也在我们的身边呢?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4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通过艾伯特和苏菲的对话以及书信往来向读者简略地介绍西方哲学史,同时让读者了解哲学思想发展变化的历程。读了这部小说,我觉得这部小说提出两个最突出的问题,是人生问题及哲学问题。全书的情节发展,启发我对人生问题和哲学问题的思考。
第一,对人生问题的思考
如果连自己最基本的问题都没有办法解决,那什么东西作为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呢?在《苏菲的世界》刚刚开始的时候,作者向读者提出个问题,“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是要回答得好,回答得有深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有助于我们进行准确的人生定位,有利于我们今后的发展。哲学看似是一些很抽象的理论,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了,但是,不经历这个过程,即学习理论的过程,那我们如何找到适合我们人生发展的一套合乎规范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呢?所以,看似这两个问题有很大的理论性,有些人觉得应该不用去讨论,但事实上,讨论好这两个问题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没有通过这样或类似的问题探究人的本质以及人存在的意义,那么他的一生就有可能浑浑噩噩地度过,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第二,对哲学问题的思考
《苏菲的世界》以书信和对话的.形式简略地向读者介绍了西方哲学史,使读者了解西方哲学思想的演变发展过程。这正体现了人类在观察世界的时候,思考的深度不断的加深,才会有同类哲学思想的不断发展;至于不同的哲学思想的交锋,则体现着不同的看世界的角度,在学习哲学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对存在糟粕的哲学思想加以剔除不良思想的过程,这样才不会使我们的大脑成为各类哲学思想占据的、未经过整理的书架,这样对自己的发展是没有什么好处的,那样还不如只掌握主流公认的优秀的哲学思想,否则想事情思维不是会很混乱么?
第三,爬出“兔毛”,眺望世界
我时常在想,读哲学作品是不是一味自己在不断追求曲高和寡的东西?我认为不是的。照叔本华的看法,文学家献给读者的是鲜花,哲学家献给读者的是鲜花中的精华,所以哲学家的读者群比文学家的读者群要小。在看哲学的发展历程,并不是每一种哲学思想一出现就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要经过历史的层层检验才沉淀下来。也许是因为哲学家站得高、看得远,所以他们的思想不一定能够为当时的人所接受,按照叔本华的看法,得等到这些思想“都成为干果的时候”,到那时,人们才会像品尝枣子之类的干果一样享受、品尝它们。
我认为,如果我们掌握一定量的哲学思想,那么我们可以在一些事情上不迷糊,不纠结于事物的表象,而是直击事物的本质,有利于我们更快、更好地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所以,读哲学作品并不是追求与别人不同,而是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节省我们的时间和精力。
这种“眺望”,也可以让我们不被一些事件的表象所迷惑,而是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不被主观臆造的联系所束缚。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5如果某天的清晨,当东方的艳阳喷出万丈光芒时,人类失去了思考,那么世界将在昼犹昏,距离美好未来就越来越遥远。——题记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神秘的信。苏菲从这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涉及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甚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
我们可以感知到:苏菲用自己的知识和思考探索着文明的精华。《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也是充满好奇与思考的世界。也正是因为思考才使她的世界精彩无比,也可以说思考成就精彩的未来。
思考是最好的老师。有人说字典是最好的老师,也有人说父母是最好的老师,然而我认为好奇与思想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它比字典含有更多的未知事物,它们比父母陪伴你的时间更长,从你从娘胎里出来的那一刻,便以注定跟随你一生,没有丝毫怨言,无论你是否还记得。
莫言,从小生活在一个饥饿孤单恐惧的环境中,他的大爷爷博学多闻,擅长中医爷爷乐善好施,洞察世事俩位老人给莫言所讲的改朝换代以及神仙鬼怪的故事成了他最早的启蒙,他也因此而对神仙鬼怪和历史产生了深深的好奇与喜爱。于是1981年他开始自己创作生涯,通过不断的思考,与不断地对文学进行探索,创作了数百篇优秀的文章,20xx,闻名天下。
成就需要思考。宋朝时著名的女将穆桂英是名将穆羽之女,幼时刻苦学习兵法,武功直到几千年后的现在也留存着他独一无二的芳名。可是,她是如何使自己的武功和兵法达到如此炉火纯青的境界呢?若换做是一个身为女儿之身的你,对军事毫无兴趣,就算如何讨好你,逼迫你,你始终不会像穆桂英一样,成为全国第一军事家。反之,穆桂英正因为受其父亲的影响,深深喜爱兵法与武功,对刀枪剑法颇感兴趣与好奇,因此而引发她的追求,最终闻名天下。
其实我们平常的学习也需要好奇和思考。只有时刻保持好奇与思考,你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保证知识一滴不漏;运动需要好奇与思考。只有怀揣着一颗好奇的心,你才会有所突破,才能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经济需要好奇与思考。只要心中有志创造更高,你才能提高生活质量;社会需要好奇与思考,只要留心社会事的各个角落,你才会对恶劣事物进行思考,才能推进社会前进。好奇与思考便是人类不可缺失的东西,值得永世珍藏!
可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却渐渐习惯了世上的一切,似乎失去了对世界的好奇,也因此丧失了某种极为重要的能力。我们每日端坐在教室中,只会对老师的话,书中的知识深信不疑,从没有像苏菲那样思考“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的问题,我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也随着岁月被定理埋没了。
让我们用好奇装点世界,有思考点缀人生,怀着一颗永驻好奇与思考的心面对宇宙,去描绘神秘的精彩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