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

2023-11-15 06:08:18
《呼兰河传》读后感【实用15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实用15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呼兰河传》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呼兰河传》读后感1

在这个暑假,我阅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是萧红走到人生尽头时创作的长篇小说。当时,萧红虽然还不到30岁,可是身体十分虚弱,战争的摧残和感情的冲击令她长期身心疲倦,患有多种疾病。与此同时,她的文学水平、创作观念和技巧已经达到了顶峰。全书共分为七个章节,里面的内容无关现在,也不关未来,只是萧红对自己童年时代的一个回忆。她既没有美化它,也没有丑化它,而是以一个现代主义作家的态度描绘了一个长长的旧梦。呼兰河小城里的人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丑恶的一面。其中的民俗描写,使我领略到了呼兰河小城的风土人情。

呼兰河里还有很多有趣和令人发笑的故事。特别是呼兰河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发生的事情:娘娘庙大会那一天,女子和妇女参加的`最多。如果是还没有生小孩的妇女去的话,只要在子孙娘娘的雕像背后钉一个纽扣,给她在脚上绑一条带子,耳朵上挂一只耳环,给她戴一副眼镜,把她旁边的泥娃娃给偷着抱走一个。据说这样做,来年都会生儿子的。还有卖带子的也特别多,妇人们都争着去买,她们相信,买了带子,就会把儿子给带来了。若是未出嫁的女儿,也误买了这东西,那就会变成大家的笑料。

这本书虽然内容零零碎碎,不像是一本小说,但它记录着萧红她童年往事的真实写照,只是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她受到了日本人的限制,她是多么想回到童年啊!这样的一本真实的书籍,怎能不让人为之动容呢?

《呼兰河传》读后感2

在暑假中,我看了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这不是一本很厚的书,但写了很多事。这本书不光讲述了萧红小时候的事,还真实的反映了旧社会的方方面面,随着她的笔,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旧社会老百姓。

萧红来自东北,正在她来到上海,包受冷落和白眼,心中的火焰成冰块的时候,她遇到了鲁迅,鲁迅的慈祥让萧红心中的冰块逐渐融化了,并且使萧红拿起了笔写作,终于,萧红写出了《呼兰河传》。

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火烧云》和《祖父的园子》都是出自于《呼兰河传》。

但是,看完全书之后,我才明白旧社会的`黑暗,呼兰河的人是善良的,但旧社会的迂腐和封建使得他们的习俗害了他们。

当小团圆媳妇生病的时候,婆婆愿意花钱去请道士来“治病”,这当然是出自善良,但是我们知道,道士做法又怎么能治病呢?最后,小团圆媳妇,这个十四岁的小姑娘生病死了。

鲁迅先生所处那个年代,是动荡不安的,但是人们依旧是善良的,可是,善良的人们依旧摆脱不了封建的枷锁,依旧不能抛开那些没用的甚至是害人的“土方法”。

在这种社会中长大的萧红是寂寞的,妈妈对她是恶言恶气的,爸爸对她是冷淡的,奶奶会因为一些小事而拿针扎她的手指,只有爷爷对她是慈祥的。在那个年代重男轻女是十分明显的,生个男孩,家人会欢天喜地,生个女孩,家人会一脸嫌弃。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萧红是孤独的。

这本书也让我体会到了我们是多么幸福,更让我珍惜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让我感受到了不用担心温饱是多么幸福,而且不能相信封建迷信,这样只能害了自己。

《呼兰河传》读后感3

读了萧红写的《呼兰河传》后,我心里很久很久才平静下来。但是,脑海中总是浮现着关于呼兰河城的一幅幅的画面。在这本书中,写了呼兰河城人的无知、愚昧。写了冯歪嘴子的坚强;有二伯的古怪脾气;小团圆媳妇的悲惨命运,还有我和祖父在后院时的快乐时光……

灰色的天空,平静的叙述,黯淡无光的画面,把我带回了二十一世纪初的呼兰河城,这个小城并不繁华,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来回循环。这个小城中住着一个十二来岁的小团圆媳妇。

小团圆媳妇个子很高,一张黑乎乎的脸,总是笑呵呵的,给人一种很美好的感觉。但是,小团圆媳妇命运悲惨,被街坊邻居议论纷纷,有的说她:瞒岁数、不知道害羞……她的婆婆总是打她,给小团圆媳妇抽贴、跳大神、出偏方,更残忍的是把小团圆媳妇烫在刚开的热水中,还有让她当着很多人的面前把衣服脱……我从中感到了:小团圆媳妇很惨,被婆婆虐待,而且婆婆很无知愚昧,听别人传出的谣言,不相信自己的媳妇。婆婆还很迷信,听从别人出的`偏方,给小团圆媳妇治病。把一个好好的花季少女给活活害死了,小团圆媳妇死的很惨。

我和小团圆媳妇有着相同的年龄,却有着不同的命运,我现在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被父母宠溺着。二小团圆媳妇却整天被打,直到死亡。我很同情小团圆媳妇,正是花季少年却死了。

《呼兰河传》这本书中有很多故事,说多久也说不完,而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读者才能感受出来。小城的黑色也只停留在我们的心中。

《呼兰河传》读后感4

这本事萧红的童年回忆录。语言很有朴实,充满韵律,详尽的讲述了她的童年生活。萧红和爷爷在一起的日子十分快乐有趣,不知道为什么很少提起她的父母,这段是唯一让我感到幸福的文字。其他文字整体充满了无奈萧条,那时中国农村的人们努力的生存下去,却仅仅是生存,活着就活着,死了也就死了。村子里面的人愚昧,无知。我恨他们的愚昧,无知,却又只能无可奈何的叹息。邻居家的童养媳,可爱的小女孩子被一家人活活折腾死;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磨官,妻子难产死了,艰难的拉扯着两个小孩。一直住在危房不搬家的.拉车人,经常偷摸拐骗的厨子。只有生存没有生活的村民,耐苦耐劳的村民,八卦愚昧的村民,矛盾的村民,使我印象深刻。虽然文笔很好,但是不想再看一遍。

好句摘抄:

1、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老,老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动了,就瘫着。这有什么办法,谁老谁活该。

2、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的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那自然的结果不大好,把一个人默默的一声不响的就拉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

3、至于那还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雪,仍旧在人间被吹打着。

4、月光在河水上边并不像是在海水上边闪着一片一片的金光,而是月亮落到河底里去了。

5、可见温顺也不是怎么优良的天性,而是被打的结果。甚或是招大的原由。

《呼兰河传》读后感5

萧红是一个命运悲苦的女性,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应对世俗,经历了叛逆,觉醒和抗争一次又一次生命的搏击。祖国的灾难,故乡的沦亡,个人遭遇的坎坷,使她的作品中带着一丝丝凄苦和愤世,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点的乡愁。

小学期间,我们上了萧红的《火烧云》和《祖父的园子》,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萧红小时候居住的呼兰河城是如此的奇妙与可爱,使人不禁向往它……可今 ……此处隐藏3005个字……盾先生的评价“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时,我心想连茅盾先生都对这本书有这么高的评价,看来我是不读不行了!果不其然,这本书简直写得太美了。

作者用白描手法写了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呼兰河城的故事。其中,我觉得最有趣的就是“大泥坑”和“火烧云”了!

“大泥坑”在东二道街,如果没有下雨,泥坑就像一碗粥一样;下雨的话,就成了一条河。作者用动作、语言、神态三种描写方式,表现了人们在过河时的具体样子。而在不下雨的时候,便会淹死一些小猪、小狗、小鸭等动物。

呼兰河那的晚霞很美,在那儿红霞叫做“火烧云”,“火烧云”的变化极多,消失得也快。作者分别从看“火烧云”的人、“火烧云”的颜色和“火烧云”的.样子来写。其中,“火烧云”的样子为详写,文章描述“火烧云”有时候像马、有时候像狗,有时候像狮子,其中我觉得描绘“狮子”的时候最生动,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使我脑海中一下子便会浮现出狮子很威武很镇静的样子。

《呼兰河传》这部作品使我感受到呼兰河的神奇和美丽,更让我体会到作者萧红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呼兰河传》读后感12

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我百感交集,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真为被残忍的宗法社会折磨死的人们而感到愤愤不平!

20世纪20年代,中国东北呼兰河畔一个小县城里的故事。生活犹如河水一样平静地流淌,可是宗法社会本质是残忍的。这不,书中的老胡家小团圆媳妇被愚昧的人们折磨死了。当然不止小团圆媳妇,还有王大姐,也在愚昧的冷眼中难免一死。这大约又是宗法社会的波澜吧。书中还记叙了冯歪嘴子的一些生活经历,使我悟出了平静是坚韧的生活。作者的童年是寂寞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但却让作者难以忘怀。是呀,童年的完美时光谁能忘却得了呢?它是我们成长的背影,我们应当牢记这些童年的完美时光。不知不觉,我陷入了沉思……

在记忆的心扉中,童年时代的生活好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在我很小的.时候,十分地欢乐。在春天,我能够无忧无虑地在公园里玩耍;在夏天,我能够在树下欢乐地乘凉;在秋天,我能够在田地里自由自在地嬉戏;在冬天,我能够尽情地打雪仗、堆雪人。确实,童年生活十分的无拘无束、欢乐。可是,作者的童年是寂寞的,并且那时的宗法社会是残酷的,为此许多人被折磨死了,这是多么不公平!

此刻,我们的童年时代是幸福的。童年是一本好书,你要去阅读,去发现,这样,你就会发现童年的无穷乐趣。

《呼兰河传》读后感13

时光的河入海流,长大的人儿分头走。人们直到长大甚至年老才能回想起童年的美好。童年,是一条彩色的河,在无际的沙漠中缓缓流动,变换着色彩。我赤足站在河边,正准备用玻璃瓶盛满我喜欢的色彩之时,我和她邂逅了。

在后面的相处中,我了解到,她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首凄婉的歌谣。”,她是把狗尾巴草当成谷穗的女孩,她就是《呼兰河传》作者——萧红。

萧红,一个拥有灰色童年的小女孩,就这样无声地走进了我的`视野,让我感受到了无比的心疼和惋惜。

她,从小饱受父母的冷眼、奶奶的打骂,一个几乎没有爱的童年伴随她成长。唯有和蔼可亲的祖父让她尝到了一点爱的滋味,他如一缕温暖的阳光洒向萧红日渐灰暗的心灵。

她唯一的快乐就是在祖父的园子时的时光。她很喜欢在那里玩,看她在鲜花遍地开蝴蝶满天飞的后院中,欢笑不断,“栽”白菜却将白菜踢飞,“拔”野草却误拔谷穗,给祖父头顶插花……园中各种趣事连连令读者也欢笑连连,将先前的悲凉凄惨顿时抛之脑后。

在这部半自传体小说中,萧红的记忆之口像是装上了水龙头,有条不紊地流出,一段段地述说。这里的小村庄,到处都显得那么萧条: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画面,灰色的人生,在这里,到处可见由于人们的无知和愚昧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的灾难。类似于团圆媳妇的悲剧数不胜数。我不知如何去评判哪个值得同情,而哪个值得痛恨……

我和她的邂逅是那么的转瞬即逝,希望她的后来可以弥补她内心深处遗失的美好。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你走了,就像这邂逅还未开始似的……

《呼兰河传》读后感14

“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萧红记忆里的呼兰河小城,孤寂,静默,一成不变。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做着他们应该做的事,可究竟为什么这样做,似乎连他们自己都不清楚。

不过呼兰河小城里的生活琐事是十分精彩的,开篇大泥坑的故事,染房,扎彩铺,小胡同里的吆喝声,在那样一个消息闭塞,信息不发达的年代,似乎小城里每一件不足为奇的事都可以拿来说上一说,还有精神的盛举: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而这些又多半与鬼神迷信有关。

祖母的去世在“我”幼小的记忆里已经模糊,那时候的“我”太小,只记得家中来了好多人,“我”反倒是玩的不亦乐乎。小团圆媳妇,那样一个鲜活的人,由于鬼神迷信,被折磨了许久,终究还是逃不开她死亡的命运。有二伯的古怪性情,到处借宿,被“我”不小心发现的偷东西,彻夜在院子里的骂骂咧咧。冯歪嘴子与他的媳妇和两个儿子,人们对王大姐最初的评价和发现她生了孩子后的评价前后对比,冯歪嘴子的.小儿子引发的争议。而在她童年的记忆里,最值得回忆的,大概就是祖父和他的后花园,祖父的疼爱,迁就,陪伴使得她的童年多了温馨,在书中,描写“我”与祖父的日常的文字特别多,反而自己的父母,却是寥寥几笔带过。

我始终相信,人的童年的幸福,甚至可以治愈人的一生,在孩子年少无知的小天地里,在往后漫长的岁月里,很多事情的记忆会变得模糊,可是有一个声音始终坚定的告诉你,曾被无条件的宠爱过,这是一种底气,是往后艰难生活中的一道光,是精神生命中始终温暖着的情愫。

《呼兰河传》读后感15

这几天,我连续读了一本书——《呼兰河传》,这本书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卑琐,落后的生活和愚昧的精神。

本书作者是民国时期的四大才女之一,30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

在萧红的著作《呼兰河传》中,有一个故事让我记忆犹新:小团圆媳妇是封建愚昧思想与恶俗的牺牲品,她是老胡家花钱买来的童养媳。初进家门是一个"脸长得黑乎乎的,笑呵呵的"孩子,后来被婆婆打出了毛病,接着被庸医,云游直入等不同人不断折磨,摧残,最终离开了人世。

多好的一个姑娘啊!那健康,活泼,天真可爱的女孩去哪儿了?她的青春和童心呢?对,是她的婆婆,她的婆婆迷信了跳大神的鬼话,亲手一步一步地将这姑娘送上黄泉之路,使12岁的女孩子永永远远地合上了眼。看到这,我多么想冲上前,一把救下那可怜的团圆媳妇,让她不在饱受痛苦。可是——我,不能!为什么人们只顾看,他们怎么这么没人性呢?这便是他们的`愚昧!

还有冯歪嘴子,他是生活中的强者,不合理社会的抗争者。在封建思想意识浓重的小城中,他勇敢地和王大姑娘恋爱。他任凭人们奚落,平静地生活着。他爱着自己的孩子,体贴妻子,当他的妻子生下第二个孩子不久死后,他没有绝望,仍然坚强地活着。他身上闪耀着鲁迅先生所赞颂过得战斗的韧性精神。

《呼兰河传》告示我们:不能愚昧的迷信和自私的心理。

《《呼兰河传》读后感【实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