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读后感范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兴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兴读后感范文1
没头脑并不是没有头,他的头还挺大的,眼睛、鼻子、耳朵一样都不少,而且有时还很聪明,但为什么大家都叫他“没头脑”呢?因为他记什么都打个折扣,缺个零头,丢三落四的。
又一次他去邻居家串门,在那玩了会就走了,邻居刚把门关上就听到“嘭嘭嘭”的敲门声,打开一看是没头脑,原来他忘了拿走自己的书包。没头脑进屋就脱了帽子和手套,然后进去找到书包就出门了。邻居家关上门,忽然又听到了“嘭嘭嘭”的敲门声,开门一看又是没头脑,没头脑不好意思的说:“我好想把帽子落下了。”说完拿起帽子就走,这时邻居追了出来,喊道:“没头脑,你还有双手套呢!”
这不高兴为什么叫不高兴呢?原来他有个坏脾气,一件事,大伙都觉得很高兴,谈得很开心,他偏要来个“不高兴”,这也不高兴,那也不高兴,大伙儿要上东,他偏要往西,大伙儿要上西,他就不高兴,要往东。这么个人,谁还高兴和他一起玩呢?可你不高兴和他玩,他也不高兴。有一次,不高兴在路上遇见一位老爷爷,老爷爷的胡子很长,衣带飘飘的,长得像个老寿星。不高兴不由的吃了一惊,老爷爷对不高兴说“孩子不用怕,我找你好久了,你看上去满脸的不高兴,你有什么事这么不高兴啊?”不高兴连忙问找我干嘛啊?我又不认识你。老爷爷又说:“我是一位仙人,但这里的人都有‘千里眼、顺风耳’,法术比我还大,本领也比我高,我待着觉得没意思,所以决定回天上去了。回去之前,我想给人送去点快乐,可找来找去,到处都是快乐的人,好不容易让我遇见了你,现在你可以提个要求,要什么都可以,只要你能高兴。”不高兴听完这些话,乐得眼珠子都快要弹出去了,他想了想说:“我想变成大人,做件大事给大伙儿瞧瞧!”仙人说:“好哇!这好办,我马上可以让你变成大人。可每个人都得干一门活儿,你爱干什么呢?”不高兴想啊想,这门活儿也不高兴,那门活儿也不高兴,最后他终于想到了。有一次在联欢会上跟大家一起合唱,唱得好好的,忽然不高兴就不高兴了,一个人慢悠悠的唱了起来,大伙儿都唱完了,他才唱到三分之一,弄得大家听了怪怪的,打那起大家就不请他一起参加节目了。不高兴想起这事,心里那个不高兴啊,所以他拿定主意,长大当演员,好好干一回,出出这口气。仙人一听,就这要求啊,他口中念念有词,正要说“变!”不高兴忽然一把拦住了他。仙人奇怪的问:“怎么了?一副不高兴的样子。”不高兴说:“不是不高兴了,是我有个朋友叫没头脑,老挨批评,我想你能不能也满足他一个要求。”仙人说:“可以啊!”于是不高兴找来了没头脑,没头脑想都没想就说要当建筑师,仙人就施展了仙术,实现了他们的愿望。
就这样,没头脑成了建筑师,他为小朋友们建造了一座300层的少年宫,可以让全市的小朋友一起在里面玩。不高兴也成为了演员,有一天他收到没头脑的邀请,请他去少年宫表演节目,于是他兴冲冲的`赶了过去。少年宫很大很大,他看到有些孩子背着大袋子,帐篷,穿着运动装,不高兴想这些孩子一定是去露营的。等他到了楼下拿出请帖给保安,说他是被邀请来的演员,可保安上下打量了他一番后说:“你怎么空着手来的啊,而且演出是下午,怕你赶不上了。”不高兴听了很不高兴,就问:“我是来唱歌的,要带什么啊?演出是下午呢,现在不是上午吗?”保安说:“看来你是第一次来少年宫吧,剧场在300层,可那个没头脑的建筑师竟然忘设计了电梯。你要这么空着手去,不累死也饿死了。”
这本书非常的有趣,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故事总是让人发笑,可笑完了一想,其实很多事情我自己也做过,只是书中有些夸大了。所以看了这本书,我就越觉得从小养成一个好习惯有多重要了。
高兴读后感范文2
在读完贾平凹老师的长篇小说《高兴》之后,使我对当今农民的生活状态,及人们迁移至城市的问题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21世纪初中国农村里的土地变得越来越少,到处都是施工占地的建筑。
当城里人欣然享受在都市生活得优越感之时,却不知有太多处于贫穷与落后边缘的农民们。他们渴望进城,他们渴望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混出个模样来。或许做一个衣锦还乡的王老五,是他们中绝大多数的梦想。所以城市就像一个巨人的胃,吸收来自社会最底层的农民们。然而这群没有文化的弱势群体,注定在这个繁华琳琅的都市里,做一个最不起眼儿的角色。
不过他们有着专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他们有梦想,他们肯付出辛苦与眼泪去奋斗。就像《高兴》一书的主人公刘高兴,他就是这样有点傲有点骨气的“西安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杂草丛中的‘兰草’的贵气”。
小说的主人公刘高兴,原名本叫刘哈娃,是一个来自西北名叫清风镇的普通农民。他以自己的一直肾卖到了西安城,而把自己归化成“西安人”这一都市群体之中。为了生计,刘高兴与一同进城的五富,投奔了早已在西安城立根多年的同乡村民韩大宝。然而韩大宝对这俩个同根本不屑一顾,很是冷淡。索性就打发刘高兴二人去他的辖区拾破烂儿。从此一辆破三轮车与一直萧,成了刘高兴出行必备的“行头”。刘高兴津津有味的享受在“西安人”这一殊称的喜悦之下,但他并未清醒的认识这种喜悦之下,却藏了多少人的白眼与嘲讽。在那些所谓的城里人的心中,再特别的野鸡也终究没有一丁点做凤凰的命。
不过刘高兴倒是活得欣然悦然,他每每以“西安人”自诩。并且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一点点寻找着他所熟悉的生活。“如果人生的光景是分节过的,清风镇的一节,那是一堆乱七八糟的的麦草,风一吹就散了,新的一节那就是城市生活。”贾平凹老师以其敏锐沉着的笔风,深度剖析了像刘高兴这样的城市中的弱势群体的逆反心理。他们来自农村,农村是他们的家乡与生命的源泉。
其实不论他们走到哪里,他们内心深处永远都舍不得他们的那片充满热情的土地的。不过因为种种原因,他们开始憎恶起来农村了,他们喜欢城市里处处都另他们有新鲜感的诱惑,他们渴望能挣多多的钱,然后可以挺直腰板的在城市里生活。不过他们有恨透了城里人,他们习惯不了城里人的冷漠与自我意识化。所以他们在这两个憎恶的.极点中间徘徊与挣扎。
这样一个负反馈的过程,势必到这两个结果。要么成功,在城市里混出个人样来。要么灭亡,依旧卷着来时的行囊,回到了他所憎恶的地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过活一辈子,将进城的愿望寄托在子孙的身上。
刘高兴的命运,在小说的末尾早有预示,他的命运是在两个结果中折中。他选择了在这个明媚的城市中,最阴霾的地方与冷酷的现实做最后扎。他的生命不会因黑暗太多而被腐蚀掉,相反只会因为明媚的阳光太多而无处容身。这自认为美丽繁华的城市,容不下像刘高兴这样的“瑕疵”。
如果从进程的那一刻,刘高兴深信自己已经是一个“西安人”了,而不再是一个农民了。那五富的死,为孟夷纯挣不到那一笔钱,也许才会清醒的让他知道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在这个城市里,有太多让他这样的小人物力不从心的事情了。
就算刘高兴不愿意给自己的身份定义为“农民”,那他也只是个凡人罢了。虽然在这个城市里,有太多凌驾于刘高兴之上“各路神仙”。不过刘高兴却诠释了一个凡人的内涵,起码不论怎样身份渺小的人,为自己的梦想执着的打拼着总是对的,即便那个梦想相对自己来说有多么的遥不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