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成长》名著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终身成长》名著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终身成长》名著读后感1
最近在读的一本书叫做《终身成长》。这本书提到了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固定型思维,一种是成长型思维。大体来说,固定型思维的人群会认为智力和能力是天生的,后天的作用不大。而成长型思维会认为只要正确的方向,足够的努力就能够实现能力的提升和好的成绩。
而固定型思维最大的问题在于他认为智商是天生的,所以他只有通过做简单的事情或者自己有把握的事确保自己顺利的完成以证明自己是聪明的,而挑战会让自己有挫败感,怀疑自己是不聪明的。而成长型思维则不是这样,他们在心里告诉自己,我通过不断的挑战是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或者即使这次做不好,通过不断的克服困难,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能力。
说一个简单的例子。家里的老人总喜欢夸小孩子好聪明啊,比你妈妈小时候要聪明很多。听到很多次这样的话,小孩子就会内心里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给他一个数学题,他觉得自己没有把握,他就开始大发脾气说,太难啦,我不要做。这就是固定思维带给我们的,我们害怕挑战,因为挑战失败会证明自己是不聪明的。所以我对小孩子这样说,一个人成功靠聪明是绝对不够的,正确的方向,不断的练习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你看这道减法题目,你这次不会,妈妈告诉你做题的方法,然后你再试着自己做,再多做两道题,你就会发现,题目会变得简单,或者说叫熟能生巧。伟大的运动员绝对不能只靠天赋,我们要看到背后的汗水和付出的努力。
成长型思维不一定会通过父母传递给孩子,问题在于,一是称赞的方式不对,在意学习的结果而不是努力的`过程,孩子会不自觉产生固定思维,不相信能力可以培养。二是遭遇挫折的反应,面对孩子偶尔的失败表现过于在意,孩子会沉浸在失败的感受中,忽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重新振作。三是是否重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为了提高分数,各种死记硬背,其实已经背离了成长型思维,不恰当学习方法,不会得到真正的能力提高,只是知识的堆砌。
下图是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区别,改变思维方式不是一朝一夕,面对问题多一点思考,少一点抱怨,不断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终身成长》名著读后感2
在对成功的数十年研究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发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她在《终身成长》中表明,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
她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与成长型,它们体现了应对成功与失败、成绩与挑战时的两种基本心态。你认为才智和努力哪个重要,能力能否通过努力改变,决定了你是会满足于既有成果还是会积极探索新知。只有用正确的思维模式看待问题,才能更好地达成人生和职业目标。
德韦克揭示的成功法则已被很多具有发展眼光的父母、老师、运动员和管理者应用,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通过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做出改变,人们能以最简单的方式培养对学习的热情,和在任何领域内取得成功都需要的抗压力。
《终身成长》这本书告诉我一个信息—人与人之间存在一种可选择的差异,即思维模式。我们每个人的每一个念头每一个行为,都是它无意识的写照,读后感m而思维模式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塑造而成。我大部分时间所持的想法是,一个人的所能达到的高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天分,与生俱来的天赋。我们的起跑线可能会落后于那些生来就有天分之人,但是现实中不乏通过后天锻炼努力获得不世成就的人,全书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即便我们落后于人,还是有方法以及途径来追赶。智力并不是一个定量,能力更不是,他们是像肌肉一样,愈锻炼愈加强大。
许多人格外推崇天赋,轻视努力的价值,认为需要努力就意味着存在缺陷,缺少才能,甚至不具备与之竞争的`资格,如果需要为某事或某物而努力,说明它本身注定不属于你,这是固定思维模式的偏见。抱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热衷于评判,结果导向,往往更在意成败,也更难以面对失败,遇挫时更易放弃,更易焦虑与抑郁。想要毁掉一个天才,只需要夸奖他是天才便够了,这会让他从此活在担心跌下神坛的恐惧与不安中,缩手缩脚,再也难以发现做事的乐趣。讽刺的是,顶峰是固定思维模式者渴望抵达的地方,却是很多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工作激情的副产品。他们相信,即便此刻自己不是最好的,也可以全心投入并坚持下去,遭遇失败也更具有复原力。
《终身成长》名著读后感3
本书对我的思维的最大的改变认清了自己曾经是一个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通过这本书告诉我如何成固定型思维模式转变为成长型思维模式。
卡罗尔在书中写到,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天赋就是全部,认为人与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并热切盼望成功,成功后感到的不仅仅是自豪,更多的会产生一种优越感,因为成功意味着他们固定不变的能力比别人强。
此时,让我们对比一下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他们认为个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培养的,则个人的进步需要去学习新的.知识,发展自己的才能。
不可否认自己确实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去学习以及做任何事,甚至打游戏都是在不断地证明自己的天赋与能力,喜欢装作一个轻松可以完成所有事的人、不喜欢提问、不喜欢向他人求助……其实这是一次次故步自封的自我限制,不但是对自己发展的限制,看待事物发展的眼光也会受到局限。
比如很有趣的是先前我接触了一款游戏叫“部落冲突”,但我并没有持之以恒地玩下去,因为我认为游戏里不同等级的资源都是恒定的,所以我理所当然的认为部落的能力也是恒定的,一个三级部落的军队绝对无法攻下五级、甚至六级的部落。直到有一天,徐哲炜告诉我,他成功得把一个十一级的部落夷为平地(他是九级),并向我展示他是如何布局下兵的、细节到每一秒、每一处,策略又是怎么讲究的,换作以前,我一定会不屑一顾,本身对游戏的兴趣就不大,但恰巧那天我读到了这本书,我惊奇地发现固定型思维模式在我身上就是这样运作的。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思维模式呢?卡罗尔指出了很多的案例与方法,但是我思索下来的结论是:首先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认清自己,必须承认自己的普通。承认自己普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毕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来就是特别的——倘若不是天才,也要带有着一些别的光环。当你觉得自己普通时、当你觉得自己并非一个天才时,你才会更虚心地学习技能、接受他人的建议、不介意向他人求助,更平和地接受失败与成功,这样才能更好的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能力。再此,送给我的朋友一句话:“无暇的信赖心是罪的根源,希望多年以后我们还是认识的我们。”
《终身成长》名著读后感4
在公司组织的读书分享会中,《终身成长》一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己利用空余时间,也重新阅读了一遍。
这本书最主要的核心内容就是如何拥有成长型思维。书中明确讲到了,一个人一辈子要处理两件大事:与自己相处,与外界相处。
如何看待自己,是很重要的事情,它深刻的影响着我们如何与外界相处。不论是做家长、刚步入社会、还是谈一段感情,对自身的认知往往决定了你的成长速度。
如果你能明白天赋和努力的关系,那么就不会一味地去夸奖孩子的天赋,也不会因为他成长速度慢而过度焦虑。
如果你能领悟到工作技能是可以提升的,那么在工作中就不会自怨自艾的浪费时间,也不会因为暂时的不顺,而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成天沮丧。
如果你能知道感情也需要付出努力来维系和经营,那么就不会因为迷信心有灵犀而一次次错过沟通的机会,也不会总是对过去揪着不放而做一个永不快乐的人。
我们观察自己,认识自己,学习书中提到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则是为了让自己日日精进。结合实际工作,比如刚入职的.新员工,虽然暂时不太熟悉工作方法,但却可以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虽然有时候工作做得不够好,但是结对师傅以及同事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如此这般,你就会发现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在进步。
我们还需要给自己制定一些成长型的目标。例如,要经常思考有哪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面对机会要如何把握?制定怎样的具体步骤,去执行新计划?做到这些以后,还应该随时保持一种警醒的姿态去思考:“要保持不断的成长,我还需要做什么?”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相信智力是可以提高的;希望每个人都能学会迎接挑战,面对挫折坚持不懈;希望每个人都能相信努力的意义,懂得正视批评,并从中学习;希望每个人都能从别人的成功里得到新知和灵感;希望人人都能拥有成长型思维。
特别感谢公司工会提供的“读书分享会”这个平台,让我们能更好地展示自己、学习到新的知识。最后,让我们一起爱上阅读吧,读过的书多了,许多知识就融进了你的血肉,不仅能让你及时审视内心,还能让你抬头看到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