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傅雷家书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傅雷家书读后感1如果别人问起我对《傅雷家书》的看法,我总是会打趣说,如果我爸爸是傅雷,我一定会发疯的!因为他实在是太啰嗦了!
的确,翻开每一封信,我们都能看到傅雷对傅聪长篇大论的说教。可是仔细一想,这不正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竭尽毕生所学之力、之能的爱吗?
整个暑假,我和我的爸爸发生了不少冲突,我觉得他开始变得不可理喻、无法沟通。但如果仔细想一想其中的缘由,恐怕没有一个人会站在我这一边吧。爸爸总是希望我的学习能更上一层楼,所以几乎每天都跟我说要好好学习,不要荒废时间,我却总是嫌他烦,争端由此开始。
但转念一想,如果他不是我爸爸,跟我没有血浓于水的亲情,他还会管我是否优秀吗?
人们都说父爱如山,因为父亲不如母亲细腻、会表达。父亲只会用实际行动显示他的爱。我的爸爸是,傅聪的爸爸也是。纵观这几十封信,虽然并没有多少字是直接表达父亲对儿子的爱的,但傅雷的每个提醒、每个关照都是一份爱,一份伟大的父爱。傅雷对傅聪的爱是那样沉默、坚毅。他把这份爱融到了对儿子的循循善诱和殷切期望之中。
我们总是没有真正体会过父母的心情,他们为了我们付出了太多,但我们却不明白。大多数的父母不会表达,不会像傅雷那样给儿子有见地的意见。但父母为我们竭尽全力是不容否认的。而傅聪了解,他不仅是傅雷的儿子,受到傅雷的教育,也是傅雷的知音,与他共同探讨学术上的问题。
虽然我们很少能与父母做到想傅雷父子那样的知音,但我们应该做到像傅聪那样了解傅雷的苦心。我们是否忽视了这些呢?我们真正的体会过父母的心情吗?
当我真正沉下心想到这些时,不免为之动容。在人世间,也只有父母的`爱是一定的、真正无私而伟大的。然而我们见过太多歌颂母爱的赞文,听过太多赞美母爱的歌曲,也读了太多太多伟大而又平凡的母亲。而《傅雷家书》以这几十封信中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悉心教导体现了这位父亲、也是天下的父亲对儿女竭尽全力的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2《傅雷家书》是我阅读的第一本家书类文学作品。过去我浅显地认为家书一类的书籍没什么可读的,无非是一些琐事,但是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发现自己实在是浅薄。这本书收录的傅雷与儿子傅聪的书信往来,生活琐事只占一小部分,更多的是思想的交流,关于艺术的、生活的以及如何做人的。从傅雷给儿子的书信中可以看出傅雷对傅聪的要求很严格,不仅是艺术层面,更多的是为人处世。傅雷认为要先做人再做艺术家。
在生活上,傅雷会关注儿子的各种细节并从中发现不合规矩的问题,一针见血的指出。
比如收到邮寄的物品要在信中提出,是对他人的尊重。比如用什么样的话语跟朋友沟通更合适。傅雷对儿子的教育不是要成为一个演奏家,而是要成为一个艺术家。傅雷教育傅聪要多写作,思想在脑子里跟写出来是不一样,同样对自我的`反省和检讨也要写出来,书写的过程能让认知更加深刻。这一点对我的启发很大,我就是经常脑子里有些想法,但是只是想想,当我尝试将想法写出来时我发现随着写的过程,我的思考更加深入,同时我也会斟酌语句,这一点我将继续坚持下去。
《傅雷家书》很适合从事艺术的人好好阅读,傅雷在书信反复强调一点,艺术家要控制自己的情感,要哀而不伤,要学会克制,而不是肆意地借助艺术宣泄。虽然我不从事艺术,但是随着年纪增长,我愈加能够体会傅雷的思想,我更容易被那些对情感有所节制的艺术作品所吸引,能够引起我更深的共鸣和思考,久久难忘。
看《傅雷家书》让我总有一种被教育和训导的感觉,傅雷对傅聪的教育让我受益匪浅,那是一种能触动我心灵深处的说教,让我也不禁按照傅雷的要求来要求自己,我想这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我愿意在生活中去实践一部分傅雷的教导。这也是我第一次觉得读书对我有这么大的影响。尽管我不会成为艺术家,但是我希望可以成为傅雷口中的人,以此共勉。
傅雷家书读后感3《傅雷家书》是我买给女儿看的一本书,在此之前,我只知道他是个翻译家,翻译了不少的法国文学作品,但是当我阅读完傅雷家书后,被书傅雷雷对儿子苦心孤诣深深感动。
细细阅读,如果我们能深切的理解傅雷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和沟通的方式,我们就会觉得这不仅仅是父亲对儿子的叮嘱,更是是一部艺术作品。看傅雷家书,可以让我们从中收获很多。
傅雷说他要和他的儿子是最亲密的朋友,书中无处不体现了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自己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是做到疼爱的同时,不忘记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教育的,应该不多,这需要的首先是父亲的学贯中西,其次是孩子的知书达理,而父子之间的相互尊重过和爱护是沟通的桥梁。多好的一种父子关系啊,只有在互相的鼓励和互相的支持下,有着最丰富最真实的心灵的沟通才是最让人羡慕的。
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给儿子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在父亲的眼里,儿子在国外的学习、工作、并不仅仅代表自己及家人,而是代表着整个国家,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这种爱国情操的背后是一颗滚烫的爱国之心。
在给儿子的信中,不忘告诉儿子如何处理和自己又不同意见的人的关系,这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可轻易动怒,体现的就是一个人的良好修养问题。
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培根曾说:"人类的命运,操纵在自己的手里。"我们都渴望成功,希望做一番大事业,这就需要智慧的指引。
那么,我希望从这本书中学会一些帮助孩子迈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她正确的引领与指导!
傅雷家书读后感4"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一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能够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欢乐又惆怅。"
雷先生这段文字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不是教师的教导,不是长者的叮嘱,而是父母对儿女的关切。书中对 ……此处隐藏5656个字……,有过这经验。”短短几十字,就将自身实实在在的经历写了出来。
其实开篇的这些内容,也诠释了为什么会让父亲感到这么难过,一方面是离别之痛,担心儿子在外受苦;另一方面是悔恨之痛,因为那时父子还有些小矛盾,待父亲幡然醒悟时,却为时过晚,儿子已远在他乡。这本书里也有不少地方催人泪下,“真情实意”成了这本书中的一个重大特色。
说是教导孩子的家书,那么教育方式也是特别了。傅雷在家书中也常常开导儿子在音乐上的困惑,虽然父亲不擅长音乐,但父亲会教导儿子学会自我分析,明确下一步的目标,同时也经常鼓励儿子,让我首先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除了与他谈艺术,谈工作学习,也和他他谈思想,谈为人处世,向儿子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而母亲则更关注日常琐事,事无巨细的关心儿子的点点滴滴。
同时,我也在书中学到了许多哲理。
“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里着眼,马拉松赛跑才好。”
“无论男女,只有把兴趣集中在事业上,学问上、艺术上,尽量抛开渺小的自我,才有快活的可能,才觉得活得有意义。“
“‘学然后知不足’,只有不学无术或是浅尝即止的人才会自大自满。”
上百封信,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先生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命运的起伏。字里行间,凝聚着傅雷夫妇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13这个假期,我读了《傅雷家书》这本书,这本书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父亲傅雷与爱子傅聪之间的感情,让我懂得了什么是两地书,父子情。傅聪只身国外留学,那时,没有像手机一样方便的通讯设备,但傅雷坚持用书信的方式,和儿子保持联系。书中记录了从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到一九六六年六月三日的一百多封信,每一封都是真情流露。
读这本书,令我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傅雷先生给儿子聊到的关于艺术的话题。因为我很热爱音乐,所以其中有很多话是让我无比赞同的,比如“适量的音乐会能刺激你的艺术,提高你的水平;过多的音乐会只能麻痹你的感觉,使你的表演缺少生气与新鲜感,从而损害你的艺术”。
谈起艺术话题,也正是因为傅聪从事钢琴演奏的事业,而傅雷先生在信中更多的是关于教导孩子的忠言:“没有认清一个人的时候,切忌随口吐露心腹。一则太不考虑和你说话的对象,二则太不考虑事情所牵扯的另外一个人”。
可以说,信中的每一个字,都包含着自己的责任与生活的经验。作为一个父亲,他必定会用某种方式,将这些全部传达给孩子。时间、空间,成为了父子的阻隔,那一封封信向孩子证明了这些阻隔都不会成为父亲对他传达爱与责任的拦路虎。我相信,傅聪一定也会传承下来,无论以哪种方式。
傅老先生用心诠释什么是父爱,用文字诠释父爱,看到傅老先生信中的流露出的种种感情,我不禁想到了我的.父亲,他是那么的爱我,那么令我敬佩。并不是每个父亲都能如此表达父爱的,所以,真的有些羡慕傅聪。但是我想,傅雷先生说出了世上所有父亲想说却又埋藏在心里的那份传爱不言爱的真爱。
我觉得父爱就是一本书,值得你一辈子用心去读。而人生就像是在书中寻路、探索,有这样一位父亲,指引、护航,得到父爱的孩子,该是多么的幸运!再读《傅雷家书》,收获颇丰!
傅雷家书读后感14傅雷家书不仅仅展现了傅雷对儿子的为人处事,身心健康诸多方面的关爱,同时还流露出其对音乐、绘画等颇有见地的才识和睿智。在谈及艺术境界时,他跟儿子分享道:“音乐主要是用你脑子,把你蒙蒙胧胧的感情(对每一个乐曲,每一章,每一段的感情)分辨清楚,弄明白你的感觉究竟是怎样一回事;等到你弄明白了,你的境界十分明确了,然后你的technic自会跟踪而来的。”在谈到音乐与技巧时,他也曾告诫儿子:“此刻我深信这是一个魔障,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笔者以为,这两点同样适用于翻译领域,如若译者能对原文的意思(每一个词,每一个句,每一个篇章的意思)分辨清楚,那么翻译的境界也就高超了,翻译技巧也会随之炉火纯青。反之,译者如若整天只顾研究翻译技巧,终若有所成,顶多是翻译匠而非翻译家。只注重翻译手段而不讲究翻译境界的人,必然会偏离亦或遗忘翻译目的的。
傅雷家书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哲理,深深地启发着世人。在傅聪感觉职业生涯不乐观时,他鼓励儿子:“你说常在矛盾与欢乐之中,但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提高,不会演变,不会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眼前你感到的还可是是技巧与梦想的.矛盾,将来你还有反复不已更大的矛盾呢:形式与资料的枘凿,自我内心的许许多多不可预料的矛盾,都在前途等着你。别担心,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没有perfect的一天!唯其如此,才需要我们日以继夜,终生的追求、苦练;要不然大家做了羲皇上人,垂手而天下治,做人也太腻了。”傅雷的这种矛盾观、积极向上的心态,笔者以为,在今日仍不乏极高的艺术价值,或曰,在今日这个竞争最为激烈的社会,此种矛盾观、乐观向上、进取上进的态度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傅雷家书读后感15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早已感受不到古人“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诉不尽的纸短情长,也体会不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珍贵难得。读完之后,我却又对这种古老的交流方式产生了兴趣。
想想,游子在外,举箸执笔,为远方亲人,一笔笔写在纸上,承载着自己千般万般的思念与感慨,投进门口的绿皮邮箱里,让邮递员带它流浪,所经都是思念之处。见字如晤,这种“古老”的方式下掩盖着的是浓浓的深情与浪漫……
在傅雷先生写给其子的家书中是浓浓的亲情,也有对其品德行为的要求,也不乏对其艺术上的指导。他于傅聪不仅仅是严慈并济的'父亲也更是人生路上的引路人。
书中蕴藏着许多令人受益的人生哲理,堪称经典。我深刻记得这句话“既然生活在金钱世界中,就不能不好好地控制金钱,才不致为金钱所奴役。”是啊,在现在的社会中,铜臭味弥漫,资本家为金钱不顾一切。社会所以腐烂,生锈,以至于发臭。欲望驱使人类,人若不能管控好自己,不能抑制欲望,管制金钱,就会被其反噬,从而沦落为欲望的奴隶。
林文月这样评价这本书:“《傅雷家书》中的百余封信函,是傅雷为自己投下的‘背影’。我们读他写给儿子傅聪的许多篇真情流露的文字,却看到夕阳残照之下傅雷自己常常的背影,那个背影显现出诚挚浪漫,认真严谨,但又不免于落寞。……傅雷透过对文学、美术的熟悉与音乐的爱好而省思融会后,有他自己的艺术观,在《家书》里,他也反复与傅聪谈及这些问题。”父母走过人生路途远比我们要多,他们就像一个探路人,走走停停,也曾摔倒、后悔、遗憾。所以他们把这些经验,这些谆谆教导给予后辈,让他们少走弯路,也将自己从未实现的愿望与期许传承到孩子身上,让他们待自己去完成。
无论怎样,我们都应怀揣着一颗之子之心。要先学会做人再做事。这本书在艺术和精神上都给人以启发,令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