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实用】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楼梦》读后感1翻开《红楼梦》,眼前刹那间出现了一个飘渺的戏台。戏台上的人穿红戴绿,唱的是那么清晰,却又那么虚无,一声声,不可捉摸地从另一个世界传来……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那是何等的荣华富贵啊,没完没了的欢笑,没完没了的'宴席,没完没了的金银……我正在应接不暇之时,一群贵族小姐太太们,袅袅婷婷地走了过来。于是便上演了这么一曲《金陵十二钗》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不是林黛玉在悲鸣吗?从小寄人篱下的黛玉呀,你“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的冰清玉洁,你“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沟渠”的大胆叛逆精神,始终散发着一种不可抗拒的锐气。可这份“病如西子”的身心如何能抵挡住那个社会的吞噬,只落得“一生杜宇春归尽,寂寞空枕空月痕”!
合上《红楼梦》,那个二百年前的戏台,似乎还在眼前飘渺,还隐隐约约听见那从云外传来的声音“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个茫茫大地真干净!”
都云曹公痴,谁解其中味!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一本红楼,何止是一千个……
《红楼梦》读后感2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他们的家族是因为他们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
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冷清了,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埃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红楼梦》读后感3《红楼梦》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读过《红楼梦》的人无不赞叹作者曹雪芹的文采,更感慨贾府人物的命运!
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故事为主线,写出了一个封建社会贵族之家由胜而衰的命运。宝玉和黛玉的“木石前盟”,是来自天上的爱情,象征着感情的高尚与纯粹;宝玉与宝钗之间的“金玉良缘”,则是贾府的权势与薛家财富的结合,把可怕的现实原则,带到了爱情之中。
《红楼梦》,刻画了多少鲜明的人物:宝玉的天真、叛逆和软弱;黛玉的多愁善感,诗人气质;宝钗的深沉,世故与冷静。在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大观园,青春的欢笑和烦恼都是那么动人心弦的;然而,花样年华的“大观园”,却被残酷的现实社会轻而易举地摧毁。
《红楼梦》成为万千少女心中的一曲哀歌。黛玉的《葬花吟》,唱出了小说中所有天真少年的共同心音“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书中,有神话式的`高远奇特的想象,让我们的心灵仰望无限的天空;又有童话般美丽纯洁的爱情,使我们的情感净化,升华;更有一样抒情的境界,大观园的每一片风景,都象征着一种人生!
《红楼梦》读后感4《红楼梦》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看过《红楼梦》的人都佩服作者曹雪芹的文采,感受贾府人物的命运!
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封建社会一个贵族家庭的命运。宝玉与黛玉之间的“木石预盟”是上天的`爱,象征着感情的高洁;宝玉与宝钗之间的“福分”,是贾府的权势与薛家的富贵相结合,给爱情带来了可怕的现实主义原则。
《红楼梦》,刻画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宝玉的天真、叛逆、软弱;黛玉多愁善感的诗人气质;宝钗的深沉,世故,从容。在充满诗情画意的大观园里,青春的欢声笑语和烦恼是那么动人;然而《花样年华》中的“大观园”却很容易被残酷的现实社会摧毁,《红楼梦》成了万千少女心中的哀歌。戴宇的《葬花吟》在小说中唱出了所有无辜少年的平常心,“花儿朵朵满天飞,可是谁可怜红纱呢?游丝柔软,漂浮在春亭中,絮状物轻触绣花窗帘。今天死了就埋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今天埋花的人在笑。他下葬时认识谁?”
书中有一种神话般的崇高和奇异的想象,让我们的心仰望无限的天空;还有童话般美好纯洁的爱情,净化升华我们的情感;更像诗一样的抒情境界,大观园的每一片风景都象征着一种生活!
读《红楼梦》,我们被美唤醒!“你不说《红楼梦》,把诗书都看了也是白读!”
《红楼梦》读后感5寒假里,我粗略地将青少版的《红楼梦》看了一遍过去。看过之后,我是慨叹不已。
整个故事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宝黛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揭露和批判了那可恨无情的封建社会礼教,并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行将灭之的历史趋势。故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刘姥姥等。他们的经历和诉求,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处境与追求。其实,在故事里的众多人物中,我觉得最值得同情的人物要数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个。按理说,他们本该活的自在。可就是那可恨无情的封建礼教,酿成了三个人的爱情悲剧: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气愤不过,含恨而死;贾宝玉,看破红尘,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了空门;薛宝钗,虽然成了荣府的“二奶奶”,但是没有真正赢得爱情,而是过着形单影只的生活。我想如果他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那么爱情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了。
在此,我真希望类似的爱情悲剧不要在我们现代社会上演,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红楼梦》读后感6《红楼梦》,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之作。四大名著大家都知道吧! ……此处隐藏1990个字……到天尽头”颦儿,宝玉,愿你们在一笑痴梦中看红楼烟雨。
繁华落尽,浮生一梦,看红楼梦,我的假日将充满人世情愁的爱恨情痴!
《红楼梦》读后感11——黛玉之死
林黛玉死的那天,我二年级。那是二零零四年某个周六的下午。
我至今清楚地记得那一幕:黛玉把书稿、白帕焚完,嘴角微微沁出些笑来,眼神凝滞片刻便轻轻闭上了双眼,便缓缓地往后倒去。紫鹃等人扶尸哀哭着“姑娘,姑娘”,而这姑娘也真是“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了。这一幕后来使我躺在我家沙发上重演了很多遍:右手微伸,我倒地而死,在客厅躺了一会儿没人搭理,又睁开眼来,坐在地上直直地盯着天花板发呆。
呆呆地想:她为什么要死?
那个周末我第一次被一种后来才知道叫做苍凉的感觉所填满。片尾曲听完,关掉电视,我开始悲痛欲绝地写作业。小明小红的傻气对话被病榻前的愁容哀怨席卷而去。
追想起来,我第一次看红楼梦,其实来源于电视。当时还小,也不知这就是世界上的经典名著。而且那一版电视剧也只是零星地看了几集,却刻下了林黛玉愁容森森、哀怨忧郁的模样。尤其后来知道了饰演者陈晓旭病亡的事情,我……更加苍凉了。
在曹雪芹笔尖流溢的群芳里,林黛玉和晴雯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人物。可两种喜欢大不相同:喜欢晴雯,是羡慕她那样洒脱干脆的人;喜欢林黛玉,是知道自己永远也不会成为那样哀怨痴情的人。
《红楼梦》读后感12《红楼梦》,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这本书吧,是曹雪芹所著的,四大名著之一。
在图书馆一次偶然的邂逅,我翻开了这本书,认识了她——林黛玉,她最后可以说是患忧郁症死的,但他(她)给我留下了很深(深刻)的映像。她那张眉清目秀的面孔,天真的想法,还有和贾宝玉的那段悲惨(令人感伤)的爱情故事。
上个星期,回头望瞭望图书角,又发现了《红楼梦》这本书,又(一时)心血来潮,借接回家看看,回顾回顾这本中国的经典名著。我觉得,当时的社会很奢侈,贾府的贾母很有权势,说话很有分量,贾府上下全都听她的。但她特别疼爱贾宝玉,把他当作心肝宝贝。也许因为是贾府上上下下都是姑娘,只有贾政(贾府的老爷)和贾宝玉两个男人吧。贾宝玉有一个表妹叫林黛玉,她很爱哭,但很有才华,很漂亮,也就是那个令我映像最深的人物。做诗、画画样样精通。她和贾宝玉很谈得来,经常一起玩耍,但别人都说宝钗比林黛玉好,唉......不过,林黛玉不是很坚强,还有些疑心病。现代的孩子要坚强些,不要那么多愁善感。我觉得,林黛玉在我心里是《红楼梦》里最喜欢的人物,也是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最后他们贾府也是死的死,嫁的.嫁。
最后,还是以悲剧(悲惨的结局)结束了这段故事,贾宝玉和林黛玉那绝后的爱情故事真是让人深思。想想红楼梦,真的想别人说的那样红楼梦中梦难醒,但林黛玉的知书达理还是我们女孩子要学习的哟。
《红楼梦》读后感13红楼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复。我看见了形形色色的女子,但其中只爱一个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好一个娴静如水的颦颦。
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
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
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
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
于是她无奈著“天尽头,何处有丘”,悲哀著“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红楼梦》带著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我最喜欢的要数那句: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
《红楼梦》好一场黄粱大梦!
《红楼梦》读后感14红楼梦,梦红楼,红楼梦中梦红楼,日薄西山,梦亦消散,梦中佳人,是否还笑得嫣然?
常言道?繁华似锦,可为什么单单它就繁华如梦。红楼只是一场梦,梦越深,情越浓,越沉醉其中。可当梦醒后,迎来的却是心碎,看着满地的落红,没有泪,只有烟花灿烂后的余白。
初读《红楼梦》时,梦里还只是朦胧,似在雾中,随着雾一点一点地消散,我看到了那些蕙质兰心,清韵雅洁的少女,和贾宝玉这红楼里的少年。我渐渐的着迷了,在这充满了“花招秀带,柳佛春风”的地方。它充满了青春的痴怨,悲欢,和年少轻狂的无奈。
宝玉和他表妹林黛玉,表姐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是红楼里的一场噩梦。黛玉她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难怪宝玉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
黛玉她又是“世外仙株寂寞林”,性格中含有几许叛逆。宝钗是“山中高士晶莹雪”,尤其符合当时贤德媳妇的标准。爱与不爱,宝玉坚持了自己的选择,但是娶谁做妻子,宝玉一点选择的'权利也没有只能听从父母长辈之命。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人”,最后也只能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含恨而亡的凄凉结局。可她与宝玉的爱情在一年年的花开花落中传递着。
《红楼梦》读后感15这不是一本书,是一场馥郁香气的饕餮盛宴。
白先生提出了刘姥姥是一个带来希望与欢乐的土地婆婆的形象的观点。书中刘姥姥第一次第二次进贾府,她给贾府人带去了欢乐,得到了生活救助;第三次进贾府,她给贾府血脉带去了救赎,得到了尊重和感谢。刘姥姥虽然是一个次要人物,但是她对于《红楼梦》整本书的因果报应和给予平衡有很大的表现作用。
白先生也点明了妙玉与宝玉“槛内人”和“槛外人”的佛缘对比性。妙玉在书中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她有着自己不同于常人的性格和习惯,与宝玉书的落款也是看破红尘的“槛外人”。她和翻滚于红尘的“槛内人”宝玉好似形成了两个极端的对比。殊不知真正的“槛外人”从未外“槛”,真正的佛也从未置身化外、独善其身。
白先生说蒋玉菡是宝玉在尘世的化身,替他完成尘世的俗缘。蒋玉菡的“玉”与宝玉的.“玉”相应,“菡”是莲花,是佛的化身,蒋玉菡的形象是宝玉的镜面,存在意义是宝玉的化身。佛有三身,法身是顽石,报身是宝玉,化身即是蒋玉菡。
初三的时候我曾写过一篇狭隘的文章,论述了《红楼梦》对于《石头记》和《情僧录》的优异性,现在终于发现这三个名字并无优劣之分,有的只是一个故事的不同视角的叙述和顿悟。红楼与大荒一虚一实,顽石历劫有悲有喜,情僧是空空道人亦是神瑛侍者,天上人间无不是“天地同流眼底群生皆赤子,千古一梦人间几度续黄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