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琴读后感

2021-09-07 00:56:47
听琴读后感

知音

学过琴的人想必都知道,比起弹琴,更难的是听琴。因为弹琴注重的是手指、眼睛和大脑的配合,最多再加入一些心灵的感受,那样便是很了不起的演奏家了。而听琴,不是靠耳朵,而是纯粹只靠心灵的感受。当你什么也不知道的情况下,猛然流淌出一首曲子,你便能从中听出曲调的内容和演奏者此刻的心境,那你便是“大家”了。

蔡邕便是这样一个奇才。

“吴地有用桐木为柴烧饭的人,蔡邕听到柴火噼啪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木柴是做琴的好材料。于是就讨来把它制作成琴,琴音果然优美,而琴尾还是被烧焦了的,因此当时的人们给它取名叫做‘焦尾琴’。”《古典的中国》是如此介绍四大名琴之一——“焦尾琴”以及其主蔡邕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蔡邕从烈火中讨回桐木,正如伯乐解救千里马,他们都是彼此的知音。

是蔡邕成就了焦尾琴,还是焦尾琴出彩了蔡邕?我不知道。如果没有蔡邕,名垂千古的焦尾琴可能早已在烈火中焚尽,到如今连灰也不剩。可以这么说,蔡邕赋予了焦尾琴生命,赋予了焦尾琴光彩,赋予了焦尾琴荣誉,赋予了焦尾琴辉煌,赋予了它太多太多。而焦尾琴同样也使蔡邕名留青史,如果没有焦尾琴,谁还会记得在滚滚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个蔡邕?

蔡邕懂琴。他可以从木料的爆裂声中听出木料的作用。对于别人而言,桐木只是普通的柴火,但对于蔡邕来说,桐木便是一件珍宝。他可以从琴音中听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甚至是此刻的想法。他能从雄壮浑厚中听出志存高远,他能从悠扬小调中听出绵绵情思,他能从清幽旷远中听出独居世外,他甚至能从铮铮琴音中听出暗藏杀机。

琴懂蔡邕。它可以默默配合着蔡邕,陪伴着蔡邕。在他悲伤之际,安慰他疲劳的心;在他开心之余,抒发他的快乐,为他创造出最美的乐章。

知音难觅,因为如此,也显得弥足珍贵。而我们,又何时能找到自己的知音呢?

《听琴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