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球上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安心地满怀着希望生活的时候,能够和家人在一起相视而笑的时候,”她说,“这就是真正的幸福了。”这几句话给《《小时候就在想的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合上书,我脑海中一直浮现着这番话。
《小时候就在想的事》讲述了《窗边的小豆豆》中未讲完的故事:在人们的印象中,小豆豆乐观开朗,生活充满了阳光,可实际上,她度过的是一个磕磕碰碰甚至是多灾多难的童年——上学前曾患严重的股关节炎,险些瘫痪;小时候总喜欢玩危险的游戏;在小学入学考试中,只有她一个人答不出考题;上学时被老师骂作“低能儿”,曾经被退学;战后物资贫乏的年代,圣诞节时得不到满意的礼物;即便是在巴学园,她想当众唱歌却无论如何也发不出声音……但他在巴学园自由而幸福地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代。
我和小豆豆有着相似的历经,上课时屁股抹油,晃来晃去;玩冒险游戏摔了鼻青脸肿;画画时颜料永远图满自己的脸……“多动症、捣蛋鬼……”这些都是老师、父母、同学送给我的“雅号”,但是我却遭到了父母苛刻的管教……在大人“无微不至”地庇护下成长,整天被监督,被束缚,小心“呵护”,视野那么窄,看得到触不到,不知道酸甜,不知道苦辣,没有童年五味真单调。
那天,全班同学约好玫瑰园玩,小伙伴们刚开始追逐打闹,你就站在不远处,双眼紧盯着我,我胆怯地时不时朝你望望,忽然,我一用力扑倒了一位同学,你一个箭步过来拉起同学,狠狠瞪了我几眼。我所有玩得兴致被你瞪得全无。“儿子!”那个声音如同闪电般从耳朵直穿大脑。你把我拉到树旁:“等会我们要统一拍照,来换件衣服!”我扯着嗓子大喊“我想玩,想玩。不换!不想换!”所有人的眼光都聚焦到我们身上,我与你为这样的小事不知争吵了多少回。两人之间空气不再流动,两道视线对质,碰撞擦出火花,一切似要爆炸,时间不顾我们的辩驳悄悄远去。你无奈地甩下一句:“好,不换”。空气中的火药味散去,只留你一人呆滞在原地。也许在你的心中,认定了我是个倔强不领情的儿子。而在我的脑海中却一遍又一遍地委屈自己遇不到像《小时候就在想的事》这本书中善解人意的小林校长……
之后,在一次家长会上,我把《小时候就在想的事》这本书放在我的座位上,在书的扉页里夹了张纸条。
妈妈,请你打开这本书吧!书中孩子们跑来跑去没有片刻安静,却仍然有人尊重他们‘再多跑跑也没关系’;午饭后有人会尊重不擅长说话的孩子能够慢慢变得善于表达;可以把礼堂的地板当作一块大黑板,趴在地上用粉笔想画多大的图画都可以。而我,只能在你严密的注视下战战兢兢的玩耍,在众目睽睽下也必须换衣服拍照的尴尬,我就像得不到自由和尊重的金丝雀,你能听到我尖锐的哀嚎吗?为了我,你和爸爸争吵过多少次,我听到了多少叹息声,你已经多久没有笑过,阴云密布的家让我难受的要窒息……
从那以后,你的床头就多了一本《小时候就在想的事》,渐渐地你训斥少了,家中像书里的趣事多了;阻止少了,你像书中的小林校长那样的笑容多了。
突然有一天,我在这本书的封面上看到你端端正正地写下这样一句话——
应当理解和发掘每个孩子的完美天性,让他们从小就能够生活在健康、自信和幸福的阳光之中。
我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