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中有感作文集合8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有感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有感作文 篇1《无主之地》是一部战争讽刺片,是一部幽默机智的黑色喜剧,清新生动,情节扣人心弦,风格简洁明快,它从一个别致有趣的角度揭露了战争疯狂而荒谬的本质,它呈现出鲜明的反战立场。说它的角度别致是因为它没有战争电影中常见的枪炮轰鸣、千军万马、鲜血四溅、尸横遍野的场面,但没有人会不承认它是一部优秀的战争电影。它只需要一小群人就把战争的本质表现得淋漓尽致,比起巨大的打杀场景更能触动人的精神深处。
四面楚歌、风声鹤唳、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枪林弹雨、炮火连天、短兵相接当然有视觉冲击力,但这种镜头看多了也没意思了,不是人多的战争就好看,就能反映战争的本质。有一句名言说得好,"一千万人死亡只是一个统计数字,一个人的死亡却是悲剧。"《无主之地》就是"以少胜多",它把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两个民族、国家的命运浓缩在三个人身上,少数人就把战争的残酷、荒诞表现出来。《无主之地》的导演丹尼斯·塔诺维奇曾经在一篇访谈中说到,他不喜欢拍摄战争,战争从来不是优秀的电影主题,拍电影主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处理主题的方式。
西基的情人曾经是尼诺的同学,如果不是战争,或许他们有可能成为朋友,可是他们有机缘巧合地被丢在同一个战壕,成为敌人,到最后双双死亡。拆弹专家帮塞拉拆除地雷的时候,塞拉把手上倒转的照片慢慢转正时,这是一张塞拉的心上人的照片,就是这个镜头让我觉得塞拉可能是没有获救的,总觉得这个镜头是塞拉走向死亡的铺垫和预告。
在电影中,战争中一个小小的事件引发了世界媒体的注意,媒体在这场拆地雷的事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如果没有某国际电视频道的女记者简的帮助,法国蓝盔部队的马钱德军士也不能请来地雷专家,也不会有下面的情节发展。维和部队和记者的关系是对立的,维和部队的虚伪,部分官员对战争不关心、不干涉,媒体对战争报道的无孔不入,使得战场上普通的拆地雷事件向着戏剧化的方向发展,到最后演变为一场荒唐的悲剧。
我们可以看到,在战争的报道中,媒体为了获取消息,争取更多的新闻素材,吸引受众,他们真的是可以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不惜采取偷听联合国维和部队的电台。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新闻媒体赋予战争更加深刻和广泛的内涵,日益成为左右战局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以往,新闻媒体可能被禁止向外界发布有关战争的信息,或者只能通过官方的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和通过对参与军事行动的军人进行采访获得信息,后来逐渐发展到媒体记者可以被安排到军队中去,与部队同住同行,甚至跟着部队上前线,这样媒体记者就能获得更多现场的信息。
媒体具有舆论监督的作用,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官员由于电视新闻媒体对其活动进行报道,记者威胁将维和部队的"不干涉"行动曝光,官员迫于巨大的舆论压力而不得不对躺在地雷上面的塞拉实施救援,女记者珍妮的说的一句话"能监察数以百万观众的回响将极之有趣",可见,新闻媒体有着广泛的受众群,这也是维和官员所顾忌的。实际上,政府处理和媒体的关系是考量政府自信心、承受能力、透明程度和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勇气的一项重要指标。新闻媒体对战争的报道倾向、议题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背后所隐藏的利益关系。
电影中,新闻媒体为了争取更多的新闻素材,想比同行挖取更多的独家新闻,他们忽略了战争带给士兵的痛苦,就如女记者珍妮在采访尼诺时第一个问题就是"炸药是你放在他身上的吗?"这个问题对尼诺来说是一种羞辱,而尼诺听了这个问题拒绝接受采访也是理所当然的。新闻媒体到底在战争中起到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在女记者珍妮间接帮助下,塞拉等来了地雷专家,联合国维和部队也采取一定的实际行动,这应该说是媒体的功劳,新闻媒体舆论的影响力很大,他们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但当塞拉身下的地雷无法拆除时,媒体却在官员的说服下离开了,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向世界报道的,可是媒体没有发觉这一新闻点。珍妮的摄影记者在将离开时问她是否真的不用拍战壕,珍妮说了句:"不用,战壕就是战壕,还不是一样?"
这也反映出政府引导舆论的能力,官员为了顾及其公共形象而对记者说谎,无可否认官员说的这个谎言的确高超,他说塞拉已经获救了,而他们也将举行记者会交代事件,虽然这只是暂时掩盖问题,并没有解决问题。一旦谎言被拆穿了,影响的不仅是政府形象与声望,甚至还危机到社会的稳定。其实,官员也有他们的难处,他们不仅要把信息以适合媒体的有效方式进行发布,更需要应对来自媒体的质问与挑战,但这不能成为他们掩盖事实真相的理由。我认为政府应该加大信息的透明度和开放程度,提高自身引导媒体报道议程的能力,当然这要把媒体引导到正确的地方,决不是欺骗媒体,虚报事实。《无主之地》表现的新闻媒体形象是好坏参半的,但这些新闻媒体对战争有什么作用呢?他们的介入使得小小的战壕变成世界关注的焦点,但对于问题的解决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司令部领导、地雷专家、维和部队都招来了,但地雷还是没有拆除、塞拉还是没有获救,战争还在继续,新闻媒体连最后的真相都不知道就离去了。
媒体对战争的报道出于某些利益关系或许会有偏差,同时也有疏漏,即使是在有大量信息来源和大量信息输出的时代,我们还是能从战争的报道中看出许多疏漏,有一个外国杂志出版商曾经说过:"所有的战争都没有得到全面充分的报道,所有的战争都是一团糟,人们只能希望得到一些零零星星的消息。"有些媒体夸言可以让受众在第一时间,全面掌握事态的发展,不过是商业宣传的滥调,正如战争双方都在标榜"最后的胜利必定属于自己一方"一样。
新闻传播的特性之一就是公开性,要将事实的本源和受众需要的信息最大程度地公开,以维护受众的知情权。现在战争由于媒体的介入,记者嵌入式的采访、现场直播等手段的出现,变得比任何时候都透明、公开,这有利也有不足。有些记者为了挖掘独家新闻,不惜一切代价,有时甚至泄露了军事秘密,带来军事损失。
在所有人都走后,塞拉依然躺在地雷上,他只能和战壕一起沉寂下去,最后消失在黑夜里,塞拉是受苦民众的代表,电影的结局告诉我们,战争不仅是荒谬的,而且是绝望的。()波斯尼亚人和塞尔维亚人的语言是相同的,西基和尼诺虽然是敌人,但他们有着共同的语言,维和部队和记者需要尼诺进行翻译才能与西基和塞拉沟通,他们不只是语言上的不同,最深层的是身份、立场、利益的不同,我觉得这在侧面也反映出维和部队与记者并不能融入到战争的受苦人民中,不能站在战争双方的角度来看问题,到最后,就只剩下官员领导的一句"无论我们做怎么,也于事无补。"他们并不能真正体会受 ……此处隐藏5008个字……。仕途渺茫的金燕西无法苦撑,毅然决定追随白秀珠去异国另辟它途,使他们的感情顷刻破碎,而清秋在一场大火后的无声离去则彻底结束了他们苦心经营的爱情天堂。
是燕西的错,清秋的错,还是白秀珠的错?
也许,每个人都没有错,错的只是缘份。
以前我听过一句话,我特别爱,就是医者不医求死之人,其实这世间求死之人又何在少数呢!
抬头仰望星河灿烂。这是爱的星空。在这星空中,常驻有流星当空划过。那些特具悲剧意义的死亡,是生命最为绚烂辉煌的时刻,如同流星。
烟花很美,流星璀璨。虽然它们没有延续各自的美丽,然而你只需看她们破碎的眼泪已足矣,因为那里有种东西足以带给你一辈子的感动。在那一个唯美的星空之夜,烟花对流星说:“我是你的最后一个过客,最后一个春天,最后一场雪。
高中有感作文 篇6的确,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但凡为中国人的都会有那么几种心情交织在一起:一是惊叹先祖留下的绝世之宝,二是无奈这些珍品竟由一个愚昧的道士来看管,三是对那些个就我“热血青年”看来万恶至极的一群所谓的“冒险者”(在我看来不过就是个骗子)的愤慨唾弃,四则是对当代敦煌学者的钦佩和自豪。
余秋雨先生的洋洋几千言,我想,再如何的犀利仍是惨白的,犹如倾盆大雨冲刷那一片沙滩,无力、徒劳、无奈。那个时期的中国有着太多太多的屈辱,而这些个屈辱的源点非是外国的船坚炮利,而是普遍性的无知和平庸就如那个王圆箓一般。
窗外的雨在下着,忧伤的蓝调配着滴答的雨声。
看着“道士塔”三个字,内心是一种萧索,一种悲伤但又觉得可笑……笑什么呢?王道士?国人?还是……或许是一种哀叹吧!大概是一个苦笑!也可以说是一次沉思。
余先生的见识之广博与阅历之丰富是我所万万不能企及的,我也从未去过敦煌,也不曾听说过“道士塔”,只晓得敦煌有飞天是我国艺术的瑰宝,而我在文化潮水的渺小以致于我不知道潮有多大,水有多深,只是依稀晓得在很久之前它便开始消亡,不是很快也不是很多,仅是一点点地流逝着。
是的,只不过是失了那么一点点罢了,但我们总共又有多少呢?五千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一个点,它所创造的文化至多也就是个点,少了一点也就没了一点,其实文化很脆弱,只有在盛世中它才会怒放,将其弃于荒野便会凋零。它的高贵,自然而然带来它的娇气。
在千年的风沙中,物是人非,敦煌早已失了昨日的繁华与奇丽,虽有如生的佛像和惟肖的壁画,也只是往日的烟霞与浮云罢了。
王圆箓、道士塔、莫高窟、斯坦因、冒险家……这些个早已远去的故事,过了的就让它过去吧!让伤痛留给过去!只是今天还有什么呢?桃花依旧笑春风?
高中有感作文 篇7经典,是每个人都在成长中遇到的,它可以是一本书,一首诗,也可以是一部电影,总而言之,它是可以陪伴一生,懂得很多知识的东西。
在我生命当中,有一本叫《钱丝网上的小花》对我启发最大,作者是意大利的罗伯特。英诺森提和克里斯扶夫。格莱兹。
书中讲述了一个名叫罗斯。布兰奇的小女孩生活在战争时期,有一天,发现一个车子里跳出一个小男孩要逃走,但被镇长和士兵抓到了车上,罗斯。布兰奇出于好奇,跟着车轮的记号走进了一片灰色的树林,发现电刺网里有许多人。她同情这些人,每天给他们带上许多食物,直到有一天,罗斯。布兰奇发现那些人不见了,地上一片混乱,而此时,一位士兵误把她当成了敌人,朝她开了一枪……罗斯。布兰奇一直没回家,她的妈妈也一直在等她,第二年春天,那个地方开出了鲜艳的小花。
这是一个悲剧,善良的女孩冒着生命的危险给他们送饭,死在了同族的枪下。小女孩罗斯。布兰奇并不了解战争的恐惧、凄凉,而是用她那双透明纯洁的眼晴看见了人世的黑暗、麻木,用她鲜红的心灵温暖着被战争已经丧失一切的人们,她的同族人却没有她一样的想法,只会杀掉那些可怜的人们。
通过这个故事,反映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现实的残酷和人性的改变)以及对那些性格纯洁的人带来杀害。
罗斯。布兰奇在法语中的意思是“白色的玫瑰”,代表着纯洁无瑕和本真。她在什么时候都保持自我,本身就是善良、纯洁无瑕的。
其实,在现实当中,很多人已失去自我,变的黑暗了,你偷偷拿走别人的东西或者故意伤害别人,想看别人出丑,你或许不知道,你已失去本真了,你的欲望已经战领你的内心了,使那些单纯的想法全部消失了。我永远都会保持本真,有句话是“害人终害己”就算没有报应,也不要害别人,换个角度想,你也不会乐意的。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朵“白色的玫瑰”就看你如何培养它。我们像不了罗斯。布兰奇那样纯洁无瑕,但我们可以保持本真,不要让一些坏想法把玫瑰变黑。
《铁丝网上的小花》作为一个绘本,字虽然少,但是可以把作者內心对战争的厌恶和对那些死去人的可怜和同情之情表达出来。这部作品将是我一生的“老师”。
高中有感作文 篇8《天蓝色的彼岸》是英国作家希尔写的一本“关于生命和死亡最深刻的寓言”。书的封面上:天蓝色的背景中,天空闪闪烁烁,像一大片萤火虫飞舞。一个小男孩儿背对我们站着,望着天上的光点和远处蓝色的天空,这就是书中的主人公哈里和哈里眼中天蓝色的彼岸,那是人们常说的“再生”之前最后的一站,在哈里的眼中,这也是一个美丽的奇妙的地方……
哈里在与姐姐雅丹的一次争吵后,不幸出了车祸,到了“另一个世界”。正在哈里准备去往天蓝色的彼岸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阿瑟,一个已经“活”了150年的“老小孩儿”,阿瑟一直在努力地寻找他的妈妈,所以也暂时没有去往天蓝色的彼岸,所以当阿瑟提出回到人间的时候哈里立刻就同意了,回到人间,哈里看到阿瑟用意念控制“老虎”让“老虎”变出了一排草莓和五星,哈里便想用意念让同学,家人都知道他回来了,还想让雅丹知道,他希望得到她的原谅……
他回学校去看他的同学们的时候,以为班上的人都会非常的想念他,但是,他发现大家都在正常的上课、玩耍、做功课,而且自己的好朋友还跟自己的死对头玩儿得很高兴……正当他准备放弃时,他发现,同学们专门为他办了一份板报,并且给他栽了一棵橡树……他也用意念控制铅笔给他的姐姐道了歉,也给他的爸爸妈妈告了别。在个雨过天晴的好天气抓住彩虹的尾巴回到了天堂,他看到阿瑟找到了他的妈妈,便和他们作伴一起走进了天蓝色的彼岸。
阿瑟的妈妈说过:“一片树叶落下来,在我们眼中那片叶子是死了,但是,它并不是真的死了,因为它又成为了泥土的一部分,长出新的树木,新的叶子。落叶归根,我们就像这样。”我们可以再生,但是我们可能不再是另一个新的自己,或许我们是其它人的一部分,其它动植物的一部分……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命,不要等到失去后再来后悔……
这本书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另一个世界”,你“死”了,只不过是结束了在人间的生活,你的生命并没有“结束”,你到了另一个世界会继续生活,但是两个世界并不是相通的,所以没有人会知道另一个世界是什么样的,除非你“死”了,在我们“活”着的时候,另一个世界的一切东西对你来说都是一个谜,这本书就给我们讲述了在另一个世界里,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和那个天蓝色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