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有感

2021-09-14 10:52:04
读《大学》有感1000字

朱子曾取《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著《四书章句集注》,而《大学》位居首位,被朱子称为“儒道之始”。“大学”,大人之学也,其目的乃治国安邦、平定天下,于是在全篇之首。它提出了三条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条纲领不仅在古代作为君子的终极目标,即使放在现代,它们也和《大学》中其他语句一样,颇具深意。

“明明德”,即彰明美德。尽管是在科技发展迅速的现在,道德品质也为各国各地所重视。道德,作为自古而来便存在于世界各文明中的除法律外的社会约束力,在几千年的发展中,逐步确立了其极高的优先度,以至于全世界都在强调道德和法律的齐头并进。而中华文化作为最受道德影响的知识体系,自然更为积极地以崇尚美好的品德来作为众星捧月般的存在,而《大学》也正因此将其作为三纲之首向众位儒学者点明最为基本的目标。而这种目标即使放在现在也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当前中国正在完善着道德与法治双重治理的社会管理体系,以道德为辅,法律为主,道德作为基础,法律作为保障和根本,这样的体系就会养育出一代代守法重德的好公民,正是这样的一群群好公民,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才得以控制,才能保障基本人民生命安全。

“亲民”,即“新民”,使天下的人民除旧更新。相比“明明德”,“亲民”则受当时社会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中除旧更新的目的,是有很高的借鉴价值的。创新,乃是文明、经济以及历史发展的动力,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得以传承下来的保障。从《大学》这一纲目可以看出,古代对于创新也是很重视的,正是因为重视,中国古代科技,才能保持多年领先于世界,并且推动了其他大陆的社会发展。因此,我们也要培养创新思维,用发掘的眼光去看事物,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成为能够为祖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的一份子。

“止于至善”,即达到善的最高境界。《大学》对“至善”这一境界并没有明确的要求,但从字里行间,可以得知“至善”是一个很高的心理境界。“至善”,便是极致的善良,是一种包容万物的胸怀,是一种心怀天下的态度,更是一项人为处事的准则。“至善”的具体概念,具体要求也许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所不同,但每个人追求心中“至善”的精神是相通的,都是为了使自己能达到自身期望的地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自己的人生答卷画上一个完美的休止符。放眼现在,有理想追求的人总会比毫无理想的人活得充实、有意义,而且那些成功人士也总有一个理想像针线一般缝合着他们的人生片段,正是有了对理想的追求,他们才能取得成功。而我们也必须在心中明确理想,向着心中所向往的地方前进。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似乎“大学之道”在古代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的要求并不是毫无意义,它不仅能引导当年的儒学者,也能指引当代的青年向着道德境界发展。在感叹大学之道时,不要忘了,这是祖先们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愿你我能成为老祖宗所向往的人来传承、保护好这样的知识宝藏。

《读《大学》有感10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