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倬云先生的这本书架构宽广,内容繁杂,写的明明是老百姓的身边事,可深入了,又仿佛十分陌生。作者在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西方化,节奏越来越快,但是西方化路径并没有带来美好结局的背景下,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但,当你重新审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不难发现,我们现在的这些中国人活的太糙了,我们完全没有活出我们祖先所制定出来的那些美好的生活方式。
作为一个中国人,首先应该了解中国的阴阳合历,了解中国人生活所依赖的,《诗经》中有这样一段诗:“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首诗中庄园中的生活和相映的仪式与典礼让我们可以理解一年四季的时序流转及其与人、事之间的密切关系。
中国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是按照太阳年的长度分成十二个节和十二个气。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每位中国人在年幼时便早已烂熟于心,但其实这二十四节气中还包含了四项原则。
除此之外,许倬云先生还在书中提到了自冬至起每天临摹一画,共九个字,八十一画,可为什么偏偏是八十一画呢?因为当一个小孩拿着笔,把这八十一画填完了以后,从冬至那天就走到了柳条垂丝,然后燕子回飞的这个时候,春天来了。
因此,对于传流的中国儿童,这是一种注意时间的教育,潜移默化间培养了孩子对时间的敏感,所以,中国人特别善于将自然的感受融入到生活和艺术当中去。
同时,许倬云先生还提到了苏东坡,苏东坡说中国人写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确,一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看中国人的画,与西方的讲究透视结构不同,你需要进入画中看。当你把自己想象成画中的一个人物的时候,周围的那些东西都变得特别和谐灵动。这便是中国人对于艺术和生活美学之间的联系。
二十四节气将我们的农业生活节奏与我们的整个人生联系起来,当我们穿越时空,把握了二十四节气,感受到它所带来的诗意美,当我们穿越时空,与诗画为伴,融入其中,感受它所带来的和谐与灵动,我们终将与美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