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扑面而来,纵然2020有诸多不易,2021依然如约而至。贺岁片《你好,李焕英》跃至票房之首,贾玲也随之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最高的女导演。简单的剧情,一群喜剧人,没有任何炫技,没有精致的镜头,为什么能博得观众的喜爱?由此,我想到一个词——朴素。朴素的年代,朴素的人物,朴素的情感。
这个世界上什么最美?什么最持续?那当然是朴素。什么东西永远不会过时?什么东西时间越长越有生命力?那当然还是朴素。就如路遥笔下的《平凡的世界》,恰似平凡世界里的孙少平。
一见少平:恰同学少年
学生时代读《平凡的世界》,见到的少平——恰同学少年。
孙少平,一个陕北农家的穷小子,背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来到当地县城念高中。因为贫困,他也才会拥有特别敏感的自尊心。而过分的自尊又使他过分自卑。每天打饭菜的时间成了他最艰涩的瞬间。为了逃避同学们异样的眼光,他不得不选择最后一个来取走孤零零的两个黑馍馍。也只有在大院里空无一人时,他才敢慌得如同偷窃一般,用勺子把盆底的剩菜汤往碗里舀。铁勺刮盆底的撕拉声像爆炸声一样令人惊心。此刻,他闭住眼,紧接着,两颗泪珠慢慢从脸颊上滑落下来。
是啊,十七岁的年龄,胸膛里跳动着一颗敏感而羞怯的心。
清晰地记得,当年走出偏僻的小山村,孤身一人来到小镇念初中的我何尝不是如此?虽然我生活的年代和家庭并不像少平那般贫困,但是,同时供两个孩子念初高中,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来说实属不易。因为住校需要放衣物等零七八碎,得准备一个箱子。当时有条件的家庭都会为孩子买上一只皮箱。小小的我早已在心中默默地想象着皮箱的大小与颜色。
这藏于心底的愿望随着开学临近而破灭。由于经济紧张,母亲只能暂时把家中的大木箱腾出来送到学校。那么大,笨笨的,旧旧的,尤其是当摆放在同学那小巧玲珑的皮箱旁边时,一种叫自卑的情绪立刻弥漫在我的心头。少平啊少平,你那敏感的自尊,我有过。凡是经历过贫困痛苦体验的人都知道,特别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一段岁月莫名的自卑和敏感。
再见少平:洗礼于苦难
青年时代,读《平凡的世界》,见到少平正接受苦难的洗礼。
“如果你知道往哪里去,全世界都会为你让步”。高中毕业的孙少平没有选择留在双水村,没有选择哥哥——孙少安一样的生活方式,长期的阅读让他开始明白有一个更为精彩、更为浩渺神奇的世界等着他。于是他走出了农村,寻找出路,不管是为了打工低三下四的求得怜悯,还是当揽工汉时背上被石头擦破皮的疼痛难忍,少平都选择了坦然接受,坚强面对。
在黄原打工期间,少平始终没有放弃读书,通过读书他开始用更为广阔的视野看待周围的事物,对生活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一种自信在他身上建立并成长起来。多年后,他的高中同学田晓霞(后来成为他的恋人)不禁在内心暗自佩服这个高中同学。
是的,少平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他已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职业的高贵与低贱,不能说明一个人生活的价值,恰恰相反,他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历经千辛万苦酿造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
少平在极端艰难条件下的人生奋斗并不是一种普遍现象。真的,他太艰难了,有时候真令人目不忍睹,可他的不凡正表现在这一方面。
然而,纵观当下青年,又有多少能吃得起苦受得了罪的呢?真正把苦难当作财富的更是少之又少。试问: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你会选择什么?少平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做一个内心丰盈的人,感知一草一木,领略一花一叶,对世界温柔以待。生命的美丽不在于绚烂,而在于平和;生命的动人,不在于激情,而在于平静。唯平和,才见生命的广大;唯平静,才见生命的深远。
三见少平:破茧成蝶
四十不惑,再读《平凡的世界》,发现少平已然破茧成蝶。
一粒停泊在温柔海边的细沙,一声夏夜里传来的微弱虫鸣,一点斜在遥远天际的星光,它全是无言的。但随着灵思的流转,就有了炫目的光彩。
结束黄源揽工汉的生涯,少平独自来到异地的煤矿当矿工,同时和田晓霞的关系也进一步发展工作,感情生活不断的锻造着他,最后凭自己努力成为矿工组长的少平在女友田晓霞意外死亡后,经历了巨大的打击,惠英贴心的关怀,让他在自己的感觉和外界的看法上左右为难。故事最后少平因为矿难而毁容,在养伤期间他进一步成熟。最后,他拒绝了脱离苦难矿工生活留在县城的机会,毅然回到了矿区,回到惠英身边,完成了平凡而伟大的蜕变。
在最后的抉择中,少平选择回到大牙湾煤矿与那对孤儿寡母互相照顾,不能不说包含了对理想自我的取向。正因为执著,他才一路走得那么激动人心,每做一件事都能引起读者的热切关注。相信少平一定会像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跳上这辆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走向前去……
在这平凡的大地上,有多少朴素的花朵默默地开放在荒山野地,这花朵没人注目,也许唯有自身才怜爱自身的芬芳。可是在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中,在这平凡的世界里,又有多少绚丽的生命之花,而并不为人所知呢?
毕淑敏曾经这样感叹:读《海的女儿》,八岁时,伤感于美人鱼变成水泡;十八岁时,认为是爱情的童话;二十八岁时,读出妈妈对孩子的爱;三十八岁时,热衷探讨写作技巧;四十八岁时,读出“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我想,《平凡的世界》于我而言亦如此,正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