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书贼》这本书的背景是法西斯主义泛滥的二战期间纷乱的战争给德国人民带来的不安以及德国纳粹持泛日耳曼主义对犹太人的灭族之难。故事以死神的角度讲述了一个德国小女孩在二战期间所发生的一切幸与不幸。
正如开头所说:“首先留意的是各种颜色。”在我看来,《偷书贼》的基调便是黑暗与血腥。那段时间的德国充斥着黑、红、白、灰色,代表死神与无边黑暗的黑,象征鲜血与无声尖叫的红,渲染绝望和永无休止的死亡的灰,以及刺目的白,交织成了战时的德国。
但我发现这并非如此,在一片黑白灰中还有鲜艳的色彩,能在荒芜与颓废中依旧生长灿烂的花朵。即使那可以说是一个黑暗的年代,纳粹对犹太人残酷的迫害,焚烧犹太“有毒”书籍,捣毁犹太店铺,并将犹太人驱逐至集中营和希特勒《我的奋斗》及发动二战。但也不乏淳朴而善良的人们,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莉赛尔的养父汉斯。他只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粉刷匠,但他在生活的重压与意识的矛盾中仍热爱生活:他经历过枪林弹雨险些丧命,也因对犹太人表示同情而被拒绝入党所以没人找他干活生活困顿,在这种情况下,他依旧兑现了以前的承诺,在地下室收留了一位犹太青年马克斯。他的善良乐观幽默是支撑休曼伯一家的关键。我想,汉斯代表的是温暖的蓝色。
书中尤其让我动容的是马克斯说的那句:“我偷的是珍贵的阳光,水,活动,阳光,阳光。”这些本是极其寻常之物唾手可得,但对于马克斯而言,自然界中的一切,如镜中月水中花,可望而不可及,都需要偷才能获得,包括莉赛尔的友谊也是如此。但他依旧乐观开朗,用希特勒《我的奋斗》的书页为莉赛尔做了一本书叫《监视者》。他还写出过如“今天是星期一,他们沿着一条绳子向太阳走去。”这般充满希望的话语。彼时虔诚的纳粹分子对犹太人的苦难视而不见,但像马克斯一样金色的希望乐观处处可见。
“一人偷书另一人偷天。”而莉赛尔的偷窃行为并不是为了贪婪而起,她只偷自己想拥有的书,这是生命的给养,且不仅维持自己,更维持她身边的人,她从文字中获得了生存的希望,但同时也受到了文字的折磨,“偷”可谓是摒弃道德的规范,但同时也是一种馈赠与奉献,直抵人类最顽强最深不可测的灵魂。不由得想到孔乙己的:“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我想这应该不能单纯算作偷吧,战时面对一片狼藉的莫尔钦小镇莉赛尔给邻居们读她的书,就连常朝休伯曼家吐口水的霍茨佩菲尔太太,为听莉赛尔读《吹口哨的人》,主动向她的死敌罗莎太太休好。很难想象文字竟有这般强大的力量,能让人们的灵魂得到拯救,生命散发能量变得顽强。
虽然很不可思议,但莉赛尔确实凭她的文字帮助了周围承受苦难的人。或许那些文字是战乱时德国小镇居民的希望之光,在战火纷飞的时代的慰藉,即使消息传来,说他们的亲人战死沙场,或者又有人需要奔赴战场,但他们从文字中汲取力量,努力的生存着,许多灵魂也因得到文字的喂养而表现得顽强和善良。文字喂养莉赛尔的灵魂,促使莉赛尔不断用自己的眼光观察这个既温暖又残酷的世界,同时也用她的眼展现了那一个时代的德国,引导她思考自己身处的现实,文字带给她的有爱,有恨,还有力量。我想象征着生命的绿色最适合莉赛尔。
即使《偷书贼》的封面是黑白的,但我想,翻开书,一页页都是不同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