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十三年的某个365天里,我读了一本书,叫《草房子》,作者曹文轩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名叫桑桑的少年形象。在他的身上,集中了一种矛盾的性格特质,他有天真的深刻,幼稚的成熟,善良的诡计以及纯朴的聪明,这些性格特质,在作者近乎白描一样的自然描写下,栩栩如生。
这本书主要写了桑桑在麻油地的生活,玩乐。大大小小的事杂错在一起,像五味瓶,深刻又难忘。我们在那些孩童们身上,惊喜的发现了早被我们忽略的儿童记忆。
我们从儿童中走来,都有过嚎啕大哭,放声大笑的经历。那些故事,看似简单,实际融入了我们成长的精华和磨练我们坚强的意志过程。
在读完第四章《艾地》时,秦大奶奶从拼命与学校争地道到拼命去河里救助一个学校的南瓜时,这看似诙谐和滑稽中透露出人世间的苦涩。我不经意间落泪了,为了秦奶奶的执着、善良、单纯而落泪。从书中大大小小的事,我从中一次又一次领悟到人生中的沧桑,人间中的“真、善、美”,明白人生为何要执着——为了理想。
这本小说有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妙处,他不是一个故事从头到尾叙述到底,而是回旋往返的,一个个人物接踵而来,但并不会让你感到很突然,而是像河水,巧妙的把人物连接起来。
读完这本小说后,我被他的梦想所感动。他讲出了大多数人的梦,同时也被大多数人所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