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无疑是一本富有悲剧色彩的小说。沉重,是它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
小说描述的,无非是一个平凡的人。“平凡”的一生。主人公福贵是典型的中国农民的写照。早年间他还是富裕人家,但因挥霍,败光了家产,不得不住到茅屋去。父亲才因此气愤而亡。这是他惨淡人生的开端。
被捉去充军,老母病死家中,女儿因大病失语。儿子献血不幸身亡,好不容易出嫁的女儿,产后大出血,不治而亡,接着,是妻子的离开,女婿的离开,孙子的离开……
寥寥几个字,每一个字都有如千斤重担,几乎无人能担当得起。更何况福贵,但当这些真正发生时,这样一个随时可能崩溃的人,却出奇的挺下来。不是因为无情和麻木,而是因为生活对他的不断施压,使他只能将这伤痛彻心扉的痛深埋心底,直到永远。
亲人的不断离去,直到最后的家破人亡。但这段看似无尽的悲伤中,依然夹杂着些许的希望。当他从军队中解放回到家,与亲人团聚,当女儿凤霞找到了归宿,与二喜成亲,当“大跃进”期间,他在家烧出的“钢铁”。
但当希望过后,生活并没有走向正轨,而是更加加深不见底的一个个深渊,带来一次次无尽的绝望。他如一叶风浪中的小舟,在生活的波涛中摇晃,偶尔照下的几缕阳光也很快被乌云吞灭,一次次将他的希望破灭,最终走向深渊。
这本书,通过了福贵的一生,反映出了当时动荡的社会和悲惨的命运,是如何将一个坚定的人消磨殆尽,如何将他毁灭。福贵只是万千劳动人民中的一员,而万千劳动人民以及他们的命运,汇聚成了那个年代,黑暗的年代。
最后的最后,只剩下了福贵,他所做的只有活着,带着绝望与回忆,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