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中有感作文锦集七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有感作文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有感作文 篇1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是海伦·凯勒。”
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坚强的毅力震撼了世界,征服了世界,她——海伦·凯勒,一个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虽然有过绝望,但是她还是以自己顽强的意志,活了下来。不仅如此,她活得更有意义,在迷失方向的前途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她在一生写下了十多部震惊中外的著作,她的精神和意志赢得了所有人的敬重与崇敬。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是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获得光明的海伦要看人,看他们的善良、淳朴与友谊使她的生活值得一过。她要长久的凝望我的老师——安妮·莎莉文,看看她的嘴巴和鼻子,以及她身上的一切。第二天,要看光的变幻莫测和日出 ,看看日出是怎样落下去的,它要奔向何方。看完日出,她要去探索与研究。她想奔向城市,去看看那些有名的艺术馆。第三天,她还要看日出。因为,这将是她能见到光明的最后一天。 她想和普通人一样,去为了生活而奔波。以一个盲人的身份想象如果自己能够有三天的时间看到世界,将会去做哪些事——我想,我要珍惜这短暂又珍贵的72个小时,4320分钟,去记住每一个爱我的人的样子,我要将他们脸的轮廓印在心里。在最后一天,静静的观赏天空——那个最广阔的地方……
轻轻合上书本,心中溢满了感触:一个人,失去了视觉、听觉与说话的功能,几乎与外界断了所有的联系,身边的一切只剩下了黑暗与恐惧,那是怎样的可怕与孤独。但海伦·凯勒并没有失去信心,并没有绝望,在老师安妮·莎莉文的帮助下,她站起来了。这是一种多大的勇气与决心,说来轻巧,能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
在这静静的感悟中,我似乎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就,不在于条件的好坏,而在于他有没有奋斗精神。无论上天给予你的是怎样的起跑线,只要你有一颗顽强的心,有一份打不垮的信念,那总有一天,你会到达那胜利的终点。风雨之后会有彩虹的安抚,因此你更应感谢挫折,是挫折让你不断成长,在这磨练中,你更应该打败挫折,战胜挫折。我坚信,一个人只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就不会被客观条件所束缚,就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实现自己的目标!
高中有感作文 篇2《庄子》中曾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命的开始是死亡的开始,生命的结束却是重生的轮回。我们活着一秒,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向死亡迈进一秒?生与死,无法逃避,无法拒绝。面对生,人们总是充满了希望;面对死,恐惧会占据我们的内心
《入殓师》讲述的就是这样一场关于生与死的故事。做为大提琴手的小林大悟所在的交响乐团解散之后,不得不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入殓师。期间事态的变化,小林心态的变化,也让影片的主旨渐渐清晰。
若要用音乐来诠释生命,大提琴无疑是最好的乐器。电影要请来著名的NewAge作曲大师久石让为此片配乐。
这部电影延续了久石让以往唯美、简朴、纯净的音乐风格,可听性极强,即使没有看过影片也会深受感动。大提琴深沉,极具感染力,复杂却带着质朴,用它诠释生命这一复杂而又简单的概念,是最为贴切的。因此,久石让在配乐时就以大提琴为主奏乐器,贯穿全剧。而大提琴手就成为了主人公原来的职业。
电影前半段都透着一种悲伤哀沉的情绪。色调也多是灰,白,黑,棕色,营造了一份失落、伤感的气氛。钢琴在低音区不断重复,则代表了男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在妻子询问自己事业时,音乐变化的烘托,更将小林内心深处的紧张和怕别人看穿时的惶恐、犹豫刻画了出来。
久石没有简简单单地只呈现这一首名为Momery的大提琴演奏曲,而是通过转调的方式连接上了电影主题音乐Okuribito,全曲一气呵成。单听这一曲,就好似经历了整个生命的旅程。
这曲子第一次出现是在小林在参加完第一个入殓仪式后。漫漫长夜,辗转难眠,白天的经历在眼前挥之不去,它拉起了儿时的大提琴,同时出现的还有那块寓意深刻的石头。深情款款的琴声,悠长深远的旋律,打开了沉寂已久的记忆。小林本是恨父亲当初抛下他和母亲,可却在亲自见证了一次生离死别之后,他拉起了父亲最爱的曲子。随着音乐的深入,画面中出现了小林儿时练琴的场景,河边寻石,母亲的笑容,父亲模糊的脸……这些都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伏笔。
圣诞节的那段音乐,可以说将电影第一次推向了高潮。旋律如丝如缕地述说,将三个有故事的人都带入了各自的思绪中。之后,主题音乐又再一次加入,镜头不停地切换着小林各种忙碌的工作场景,有笑声,有哭泣,同时,也暗示随着小林对自己工作的不断深入,更理解了入殓师这个职业对于一个失去亲人的家庭的重要性。
石头在电影中包含着父与子的亲情隐喻,那是在小林记忆里唯一可以触摸到的关于父亲真实的存在。父亲留给他的大石头,后来他又送给妻子的小石头,都说明在内心深处小林一直对父亲是有所牵挂的,也似乎意味着最后时刻他对父亲的原谅。父亲死后,小林来到父亲身边。看到这儿,我本以为那一箱箱小林父亲的遗物全是小林父亲在离开这么多年间想给小林的石头。然而最终当小林为父亲做入殓仪式时,从父亲手中紧握的那颗当年小林给他的小石子滑落,这一个镜头,这一颗石子,就足够体现父亲对小林的爱有多深。此处也是导演的匠心独运之处。
小林心头一震,音乐再次适时响起,犹如父子二人超越时空无言的对话,将影片带入了另一个境界。这时,一切都不再重要,唯有爱是永恒。之后,记忆中父亲模糊的脸的脸渐渐清晰明朗,音乐退去后,一切怨恨已不复存在。
影片结束,小林在一片草地上拉奏着大提琴。影片色调也变得明丽轻快,从白雪皑皑的场景转换到了春意盎然中。曲子的下段也完全显现了出来,音色的转化也带着情绪的转变,形成了一个高潮段落。这是象征着一段美好的旅程,不仅通往天国,也延续着生命的意义。像画面中的草一样,冬日的枯竭,却是为了春天的新生。死亡不是离别,逝去也不是终结。这时的情绪已不同于之前的哀怨低沉,悲伤凝重,而是有着不断前进的推动力,影片在此时已不再是简单地阐述如何面对死亡,而是对未来的畅想。音落,结尾处轻缓。那是将一切看开,迎接未来的暗喻。
高中有感作文 篇3回想那短短一周军训的日子,一种潜藏在心中已久的感受便由然而生。的确,军训是辛苦的,但却辛苦的美丽,辛苦的动人,辛苦的让 ……此处隐藏2177个字……浮,飘渺到忍不住想怀疑她的存在,但这份爱带来的温柔触感却又是那么真实。亦真亦假,伸手想捕获她,哪怕只是轻纱的一卷衣角,可终究只是落空,仅剩那份真实的感受萦绕在心中。
我们在爱与被爱中成长着,有时欢乐,有时哀愁,象是矛盾的个体在爱中挣扎着。但爱总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象小说中的安利柯,他的家境并不富裕,偶尔也会为简单的温饱犯愁,没有奢华人家在所谓物质上的享受,但可贵的是他们心中都有爱,对亲人血浓于水的爱以及骨子里那种对祖国的爱都是那样真实得流露出来。这是精神上的支柱,是物质所无法比拟的,这---是爱!
那么回到正题,爱到底是什么呢?恐怕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却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总是那么模棱两可,叫人说不清道不明。但这一刻,我想答案已经不重要了,我们明白爱是感受,是精神,更是我们的灵魂!
爱是不被限制的,或许可以给这广阔的爱定下一个模糊的范围:小到同学之间的亲切交谈,大到只是与陌生人的一次萍水相逢。也许…只不经意间的微笑就是爱的表现。
爱是藏在心里无底的清泉,需要自己不断去挖掘,去发现,才能明白爱是多么深多么浓,同时也会惊讶于爱的甘甜与清澈。
当爱充满心中,又有什么可以阻挡你眼中的光明?亲爱的朋友,为什么眼中总有一抹阴霾?为什么不愿展现你可爱的笑颜?为什么为什么,难道你心中没有爱?还只是你不愿去发现,不愿去感受真爱的美妙?那么,让我们用爱将你心中的冰雪融化,让爱的清风吹拂你那颤抖瘦弱的枝芽,让你知道-----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爱!
爱是不灭的光明灯,请用它点亮你的黑夜!
高中有感作文 篇6不禁为傅雷给予儿子深深的父爱感动。
185封家书,随着儿子的长大,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封封累积,从刚开始教儿子怎样做人,到长大一点时告诉儿子如何对待生活问题,如何劳逸结合,再到成人后如何正确理财,以及如何让正确处理恋爱婚姻问题。傅雷和傅聪其实并不像父子,更像一对良师益友。而这一封封家书带来的感动,却如山一般巨大,令人震撼。
人的`自爱其子,是一种自然的规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无尽,通过亲生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的是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傅雷是一个对自己、对他人要求极其严格的人,他曾让儿子立下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国籍。虽然听起来有些苛刻,但其爱子教子精神着实令人敬佩。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书信中吸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有些家书简短精辟,有些洋洋洒洒上万字,使他在海外孤儿似的处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身边,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与阻力,踏上自己正当成长的道路。
而如今在现代社会,随着网络的普遍,书信也逐渐被人们所淡忘。人们更喜欢以打电话,发邮件的形式去问候。虽然更加方便快捷,却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生成很多的隔膜与冷漠。
可悲的是现在的“家书”也变了味。一位老人曾拿着打印的书信惋惜地对我说过,虽然看起来工整干净,却怎么也没有从前温暖的感觉了,依旧冷冰冰的。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笔迹,字里行间,一撇一捺,都带着写信人自己的情绪,不管是乐是悲,都让人感到温暖、熟悉。而打印的家书,已经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了。
可能有时我们会厌烦父母过于空唠叨,但他们其实是想时时刻刻、随处给我们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还是再艺术修养方面。我们应该给予他们理解。
我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这里有他们的存在。
虽然上帝没有给我们机会互相选择,但是,从我降身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永远确定了这种互相拥有的联系。无论环境是好是坏,是富贵是贫贱,是健康是疾病,我们都会彼此相爱,彼此尊重并彼此珍惜。
至少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付诸行动的。
高中有感作文 篇7带着读完《家》的亢奋和探索觉慧前路的心理又翻开了《春》,却发现主镜头还是在高家大院里,只是叛逃的人物有了变化。如果说《家》带给我的是叛逃的大胆与刺激,是对旧社会的不满与猛烈抨击,是对旧社会女性的同情,那么《春》则少了些反叛,多了些人性的软弱。更让人同情。
不知是少了觉慧这样一个“反派”的调剂,还是因为又有几条鲜活的生命在旧思想的迫害下消失,还是因为那本来就压抑的高家大院,《春》的氛围似乎比《家》还要沉重。或许是本就不喜欢悲观的人、悲伤的事,对于淑英淑贞,除了同情,还有不满,不满于她们对命运的臣服,不过淑英最后的逃离还是让人震惊,也让人惊喜的,同时也庆幸又有一位青年逃离了那个乌烟瘴气的地方,获得了自己的未来。喜欢淑英的一句话:“春天是我们的。”是的,逃离了那个封建的大家庭,逃离了为别人操纵的命运,有了自己的人生,有了一片广阔的蓝天,而不是从大宅院里看到的那一片狭小的天空。
虽然佩服淑英的勇气,但是不喜欢一开始她那种自暴自弃、悲观的生活态度。相比较而言,还是比较欣赏三小姐淑华。她没有大家闺秀的娇气、柔弱,反而很直爽、很豪迈。她对于烦恼的事不会哭哭啼啼,而是很豪爽的说出来,不同于一般的女子,即使是受到新式教育的琴,恐怕也做不到那么直爽,她似乎会是下一个觉慧,一个敢说敢做、勇于反抗封建礼教的人。或许她不应该生活在那个年代,在那个封建礼教横行的年代,女子不如男子,女子就应该让别人给她安排一切,女子都是薄命的,女子就是要三从四德,蕙、梅、瑞珏都因封建礼教、封建迷信而死故而引发了周氏的感叹:“我只求来生再不要做一个女子。”这样一个豪爽大气、不拘小节的女子,生活在那样的年代,是福,也是祸。她坦率,惹人喜爱,起码不会抑郁成疾,郁郁寡终,这是福。但她终究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又是那样的家庭,那样的时代,她又不相信女子三从四德,如若不步觉慧淑英的后尘,或许也逃不过那样的下场,这又是祸。但是,我觉得,既然淑英都能逃离,以她的个性,应该也会走出大宅门的束缚。
最同情的就是觉新了,《家》是,《春》也是。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很怯懦,曾经很有理想,却因不敢反抗而被迫放弃,可是他的顺从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家》里他失去了心爱的人、失去了妻子,《春》里他又失去了两个儿子,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个离去,很悲惨,很可怜。看《家》的时候以为他会继续懦弱下去,可是在《春》中,他似乎发生了改变,不再一味的顺从,甚至在淑英的逃离方面也出了一份力。对他的同情,不仅是因为他命运悲惨,而且因为他和很多人都很像,一样的软弱,一样的容易屈服,对于自己想要的不懂争取,而是直接放弃。他是个很复杂的人物,但同时又是一个很单调的人物,他身上有很多人的重影,但却有一个灰色黯淡的人生,让人乏味,却又让人同情。
春天是光明的,是充满希望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春天,每个人都可以追求自己的梦想,追求自由,只要有勇气,有决心,不管前路如何,即使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起码走过了一回。“春天是我们的。”青年人就是要有梦想,有追求,才能获得向春天进发的动力。像淑英那样曾经胆小懦弱的深闺小姐尚且能在一次次事件的打击下冲破封建家庭的牢笼去寻找自己的春天,更何况当代青年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