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读后感

2021-10-04 20:54:23
高中目送读后感500字(精选3篇)

高中目送读后感500字(精选3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目送读后感500字(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送读后感1

作为同样描写亲情的文章,读龙应台的《目送》时常让我联想到朱自清的《背影》。

随着年岁的增长,父母总是在目送我们的背影,从离开家乡去异地读大学的那一刻开始,我们也就脱离了父母的怀抱,每一次开学时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进火车站,向爸妈挥一挥手,到假期和同学一起旅游时,在机场父母千叮咛万嘱咐在外注意安全,去外地实习时看到妈妈偷偷抹去眼角的泪水,正式开始工作后每次离家,家人的担心。

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大,渐渐多了朋友、老师、同事等等。所追求的梦想,想过的生活,在事业上的渴望,都让我们来不及多看父母一眼,然而对他们来说,我们就是他们的大半个世界,他们总是默默目送着我们,一边有对孩子长大成人的欣慰,一边却也有着淡淡的失落。大概这就是父母的爱,不求回报,只求看到你开心、幸福。

书里有这样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终究有一天,我们长成了顶天立地的大人,而人生的路,多半也是要自己慢慢走。只是走的时候,别忘了回头看看爸爸妈妈。也许就是在看到他们目送自己的那一瞬间,你就能感受到,自己长大的同时,他们也在变老。

  目送读后感2

班主任陈老师在一次读书课上边擦泪边读龙应台的《目送》,然后告诉我们她被书里的情深深地感动了。于是,暑假里,我也捧起了《目送》,看了后,除了学会关爱和孝顺外,我更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小学生的幸福。

书里有一章《幸福》,给我很深的印象。书中写到: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开店铺的人天亮时打开大门,不会想到是否有走投无路的饥饿难民来抢劫。作为中国的一员,我们不会因为战争家破人亡,也不用像肖邦那样因为国家被侵而背井离乡。

龙阿姨说:“幸福就是,寻常的日子依旧。水果摊上仍旧有最普通的香蕉。银行和邮局仍旧开着。打开水龙头,仍旧有清水流出来;天黑了,路灯仍旧自动亮起。”我们是幸福的,我们不仅可以享受到无数龙阿姨笔下的仍旧,还可以在阳光下背着书包上学,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

暑假了到北京旅游,登上长城雄伟的“好汉坡”、来到壮观的故宫、看到街头摆放整齐的共享单车……我觉得我们真幸福!

旅游回来,走在风景秀美、灯光五彩斑斓的北堤公园,漫步贺州文化中心幽静的小径,领略集广西特色于一园的贺州园博园,我觉得我们更是幸福!

看《目送》,让我学会感恩,更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幸福!

  目送读后感3

《目送》这本书,龙应台用平实的词汇描写出母亲同时也是女儿在面对亲情时的无奈,同时又敢于直面生活带来的无奈。虽然文字朴实无华,但近乎诗句的意景写意,道出了她的人生哲学,有点像《论语》,用对话而且只用对话,只不过龙应台将对话换成了描写,平铺直叙的'日常生活的描写。昨天有读者把龙应台与季羡林比较,我更提高到与孔子比较。

另外,我觉得龙应台的文字不太适合男性阅读,文字太过细腻。我注意到发言的女性产生共鸣的比较多,而男性发言比较少而且感受不深,我觉得这是因为龙应台是女的,这是必然的,我感觉散文是不是会分性别。

目送这篇文章主要指的是龙送儿子的离别之情,而看似深情的自己与冷漠的儿子形成了对比,深情的“目送”没有换来不舍的“回头”,而作为女儿的她对待父母我个人认为要“更具人情味”得多,因此有了心理误差,我认为这是男女之间的“结构”不同所造成的。儿子可能更喜欢对外界的探索、冒险,他已经迫不及待地出去看世界。男人更决绝,女人则多愁善感。

文章描写的龙应台就像现在被人诟病的“直升机妈妈”,整天徘徊在儿子的头顶,其中还涵盖中西之间的文化冲突,因此作为龙应台来说包容的不仅包括男女之间的差别、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差别外,而且还中西文化的差别,这就让龙作为跨国母亲付出更多努力。

《高中目送读后感500字(精选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