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观看完“国学小名士”电视大赛后,我心情激动,真是受益匪浅。经典诵读的魅力再次感染了我,在开幕式上小朋友的朗朗诵读声中,我仿佛又回到了小学的教室。
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让我们每天诵读《大学》、《中庸》等国学经典,还要背下来的。老师说我们现在不懂意思没关系,其实国学经典就是先贤圣人的话,圣贤是大家的老师,我们读经典,就是要对圣贤的教导有恭敬心、尊重心,不要望文生义,不要勉强猜测。对国学经典不懂怎么办呢?先读熟了背熟再说。颂读就是接触圣贤的原话,等于亲聆圣贤教诲。所以当我们大声诵读经典的时候,就好像圣贤在我们眼前,无比亲切,好像直接听圣贤讲话。虽然有的字很生僻,意思也很难懂,但朗朗上口的韵律美让我着迷,基本熟读几遍就全背下来了,到现在还记得一些,比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时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段话教导我们凡事都有根本有枝末,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本末终始的道理,就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这不就像我们学数学一样,只有掌握了最根本的定律才能举一反三的解题。国学经典教导我们的很多道理,至今依然适用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我更喜爱的是国学经典中的古典诗词,喜爱它洋溢着一种绵绵绕梁的格律之美和挥之不去的中华之气。不同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那从字里行间挥洒而出的热情,我国古典诗词平平仄仄的韵律交叠和欲言又止的一咏三叹,把文字所能表达的情感升华到了极致。苏轼在《和董传留别》中写道:“腹有诗书气自华”。慢慢进入青春期的我们,偶尔的懵懂与冲动,无人理解的孤独与彷徨,因为有了古典诗词的装点,会变得更加明媚与多彩。诗与词,能够为走在青春路上的我们,敞开一扇通往纯美世界的窗。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读着南宋爱国将领岳飞的这首《满江红》,我能感受到他抗金救国的雄心壮志和慷慨豪迈的英雄气概。整首诗气势激昂,使人读之振奋,数百年来,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更是成为人们惜时的箴言。
经典无数,需要我们学习之余多去诵读。我们通过这些经典与古人对话,在精神得到滋养的同时,也在心底埋下了文学的种子,希望通过不断学习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诵读经典,传承美德,提高修养,好好学习,努力成为国之栋梁,我们要做有文化有思想的一代青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