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观后感

2021-10-20 01:53:40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

王立春

7月26日晚,与晶睿家人们一起观看了电影《银河补习班》。原以为是一部“熊孩子通过补习班逆袭”的电影,没想是一部讲述父子亲情的感人佳作,观影途中,几欲泪下。影片里没有数学英语,没有阅读,却为人生态度与生活思考做了一堂深刻的补习。于我个人而言,对“父爱深沉”与“成长教育”再一次有了新的体会。

父亲,不只是大树,还是启明星。

电影中邓超说:“这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我们控制不了,但我们可以控制的,是我们自己”。我想起那一年到北京上学,父亲将我送到学校安顿好,第二天回家后就生了一场大病。父亲总念叨说“我闺女就是来学习的,不然怎么着我也不让她跑这么远。”即便是父亲心里一百个舍不得,但在我表示很想走出家乡时,他还是同意了。这么多年,我才懂得那不只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宠溺,而是他知道他控制不了所有的事情,对于我的未来,他希望我能自己掌控。后来,我在北京学习、工作、恋爱,最后谈婚论嫁;有一年父亲在通辽做工程,我带对象去看望父亲。分别时看着父亲的背影,佝偻着脊背,步伐不再矫健;那是我第一次感觉父亲老了,他似乎有些累了,可他不让自己停下来,他想永远成为家庭可以依靠的那个人。这正是电影里那句“他永远像个发电机,但那时候我才意识到大人也是需要被照顾的……”在看完电影后,与父亲的过往在我脑海里一幕幕闪现;与大树相比,我认为父亲更像是启明星,他用尽一切办法燃烧自己发出光亮,为的是给我的人生能多照亮一段前路。

成长,是我们和孩子共同完成的事情。

虽然还没有成为母亲,但我经常思考该如何与孩子相处。我很喜欢邓超的那句“这是我第一次当父亲,我也在学习做父亲”。我们给了孩子生命,而孩子也给了我们为人父母的机会。孩子需要我们领航,而不是完全决策;需要我们教育,而不是一味填鸭;需要我们指导,但更希望我们能够聆听他们的心声。我一直认为: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完全正确时,那他一定是错的。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应如电影里那样,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地球上最聪明的人”,然后放下自己身为父母的架子,聆听,并和孩子一起成长。

最后,借用电影里最精彩那句对白: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连箭靶子都找不到在哪,你每天拉弓有什么用。希望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家庭,我们都能手中持箭,目及标靶,然后用尽全力,挽弓如满月。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

看完《银河补习班》这部电影,我问孩子观后感,之后问老公,问网友,问了身边的朋友,我问的人,大意都在说这部影片是一个孩子,从年级倒数第一,经过一年的努力,进入年级前十的励志故事。

而我,无论是第一感,还是沉淀到现在,我的感觉一直是:这是一部关于爸爸的电影。

记得当时我看完这部影片,和我孩子分享,我的第一感觉是这部影片讲了三个爸爸的三种教养孩子模式。我孩子立即说不是三个,是四个爸爸,还有那个教育领导。她的思路一出来,我就感觉到应该是五个爸爸,还有马飞太空中的战友。

那么现在我就开始按照我的感觉来分享《银河补习班》这部电影的四个爸爸以及我的感受。我也不分先后出场顺序,只按照我的思路,我的情感流淌往来分享。

第一个爸爸是马飞的继父老孟。老孟这个爸爸呢,真的是无条件的接纳孩子,这个爸爸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凭我的感觉,他会养出一个富二代。老孟的儿子呢,肯定是在物质上非常满足的,他是在被父亲溺爱、骄纵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他长大以后会有钱,会任性。但是无论如何都会被孟爸爸无条件的接纳。在孟爸爸的心目中,我的孩子是好的。这种状态下长大的孩子自我感觉良好,但是他的内心会空。内心空,大家都懂,就是那种知识或是心灵上没有能落地能扎根的东西,会浮躁,这是我的感觉。

第二个爸爸是学校的闫主任。闫主任信奉:煤球无论怎么洗,永远愿都变不成钻石。闫主任养育出来的孩子,也就是他领养的孩子,在闫主任看来是必须学习好,敢于面对困难的。在闫主任这里:只要学习好,一切都是好的。学习成绩代表了一切。这种父亲只能看到孩子好,不能看到孩子不好。他接纳的只是学习好的孩子,只是能给他长面子、增光的孩子。

闫主任把优秀的孩子挂在墙上,这是他的成绩,也是他值得炫耀的光荣。很明显,闫主任自己的幸福需要依赖别人帮助实现,用别人学习成绩的优秀来满足自己虚荣心或是成就自己的富足感。他是疯狂的靠孩子的成绩,让自己的内心获得成就感和富足感的那种人。

所以,当闫主任的孩子在大二考试得58分后,孩子极想得到父亲的支持和心理帮助,求救父亲。而父亲呢,关上门,连见都不见。这个父亲表现得非常残酷,实际上,这个父亲本身就是一个披着成人外衣的小孩儿,他没有能力接纳孩子的成绩差,他不敢面对孩子的成绩差。所以他采取了闭门不见孩子这种处理措施。也可以说——孩子的58分的考试成绩,一下子就压垮了闫主任。他心里上承受不了,面子上承受不了。孩子的58分对闫主任来说,就是一座山,完全暴露出闫主任内心的脆弱。这时候的闫爸爸就是一个比他儿子还小许多的孩子。于是,他没有能力和勇气去面对孩子的不好,孩子的成绩差,不能满足孩子要求和父亲沟通的请求,只是:让孩子自己去反思去努力。

于是这个从小被领养从小就是父亲希望的孩子,因为父亲的放弃而放弃了自己的人生——变成疯子。闫主任,作为一个披着成人外衣的孩子。在面对孩子成绩差的那个时候,脸上充满了怒火,内心充满了无力、无助、无奈。他能做的,就是让孩子自己去做。

他没有反思,没有觉察,不向内看自己,只是指向外面。所以,闫主任的喜怒,完全被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掌控。是一个真正的悲剧人物。

闫主任的幸福、快乐、痛苦,都是建立在别人的情绪之上,他是被动的。比如,马飞想气他,拿个玩具到学校、迟到、作业不认真完成,就可以让闫主任生气到发狂。相反,如果想让闫主任高兴,也容易,学习好,成绩好,争了全市第一,闫主任就高兴了。多可悲,一个人的情绪完全依赖别人来成全或是控制。而且,依赖的是未成年的孩子!

在这里,我也特别申明,对于闫主任这样的爸爸,我没有任何的指责和评判,甚至内心有无限悲悯。因为,闫爸爸也是受害者,有人把TA变成了这样脆弱这样依赖。我也想真诚的说:我,也曾经是这样的一位妈妈,而且我还不知道我是这个样子的人,不知不觉中去要求孩子。我也不知道向内求自己。只是把手指责向别人。当我们用食指指向别人的时候,请别动,你看一看,是不是有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指向了自己?对的,我用一个手指指别人,其实,有三个手指下意识间指向了我自己!这说明,我的问题,比我所指向的人,严重三倍。我病了,嘴里却喊着——你病了,你需要吃药!这也是当今家庭教育的现状和悲剧。许多家长的观念出了问题,却在指责孩子。

这是不是不讲道理?你自己想哈。

反观生活,有许多父母把自己和孩子捆绑在一起。自己完全被孩子掌控,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是怎么回事?

< ……此处隐藏2866个字……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

早两天我看了电影《银河补习班》,小亦看《哪吒》,晚上我们反过来看,她看《银河补习班》,我看《哪吒》。

《银河补习班》邓超主演,演绎一个桥梁工程师马文皓陪伴儿子马飞成长的的故事。

因为大桥设计图纸被人做了手脚,结果在儿子生日那天,大桥开通前一刻,众目睽睽之下,轰然倒塌。马文皓独自背了整个设计院的黑锅,锒铛入狱。

数年后出狱了,妻子改嫁,儿子沉迷于武侠小说,学渣一枚,面临被最好的私立中学开除的境地。

爸爸夸下海口,跟教导主任打赌说期末年级前十名,就给继续留下来。

背着黑历史的父亲和倒数第一名的儿子开始了他们另类的逆袭之路。

影片中所有的改变,所有的惊喜,前提条件是——有一个可以让孩子心灵得到提升,能挖掘孩子潜在能量的,全心全意倾情以待的工程师爸爸。这个学校老师或者任何其他人都无可取代。

不放弃,不认输。

马文皓含冤入狱,出来以后找工作很难,前妻因为工作去了南方,他给儿子单独开起了银河补习班,学员就儿子一人。父子偷偷摸摸住回蒙尘已久的设计院宿舍,被不明真相的人们恶意围攻,生活极其艰难。

期末考试作文被教导主任批了0分,因为思路过于不寻常。这便导致进入年级前十的目标差了一大截。后来父亲据理力争,校长拍板重新给出25。5分。

他用自己的乐观和不放弃,给了儿子以身作则最好的示范。儿子在餐桌上放了一张字条:爸爸,我要跟你一样不认输。

清华北大不是终点。

其实跟主任打赌进入年级前十,这位父亲自己也没有把握,只是他想争取机会,自己尝试从孩子的兴趣着手,在兴趣的前提下发掘潜力。

带孩子去野外背古诗,聞青草的芳香,看白云的悠游。

告诉孩子: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是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都找不到,每天弯弓搭箭还有什么意义?清华北大不是一个学生的终点,而是享受通往这个目标拼搏过程中的体验。

所以弄清楚为什么而学习很重要,有机会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很重要。

有独立思考能力很重要。

不是别人说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自己想做什么样的人才是最关键的。尽管马飞的妈妈一直说马飞比人家孩子笨一些,但是爸爸却说他是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只要你的脑子愿意想,一直想,你就会越来越聪明。”

父母不能永远呵护孩子身边。他教会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使儿子在小时候一次洪水中自救脱险,在太空遇到故障能够凭着一股冒险和不服输精神再次自救。

高考前夕,教导主任求他报考北大清华,因为马飞是全校最有前途的学生。但他谢绝了主任的建议,坚持要当一名飞行员,先于同学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这部影片还有一些点值得思考:

比如父母的正面激励比负面暗示重要太多;

父母双方或者一方缺失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父子之间的彼此成全;

不做权威型的父母;

高质量的陪伴需要父母自身好的素质;

等等等等,不一一细说。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

前两天,我们一家看了《银河补习班》。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目标,要有梦想,而且要为了梦想而努力。

电影由邓超主演,演的很好,里面也有很多经典台词,我都记在心中,如:“只要你的脑子一直想,一直想,就不会缺跟弦。”“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是箭靶子,如果你连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话,那每天的拉弓有什么意义?”

电影里邓超演的爸爸完全是一个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的人,遇到难题时,他坚持鼓励孩子,让他自己去想办法,然而他也不会被困难打倒,迎难而上。

图片关键词

这部电影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有三处,第一处是马皓文(邓超演的爸爸)在接过火炬后被记者采访的时候,他建的东沛大桥忽然倒塌。这一幕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第二处是在高考结束后,大家都把卷子撕碎并扔到楼下,但这时有一个疯子却跑了进来,学校的主任大喊:“把他给我轰出去!”谁知马皓文却说,这疯子其实就是主任的养子。霎时间,主任痛哭不止,承认了事实。

第三处是在结尾的时候,马飞(马皓文的儿子)不顾生命危险去修飞船,救了他和指令长,马飞这么勇敢,是因为小时候,爸爸告诉他脑袋要一直想,才会想出办法来。

图片关键词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是箭靶子,如果你连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话,那每天的拉弓有什么意义?这部电影的中心还是去找到梦想,我认为应该放飞自我。去做自己喜欢的事,马飞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爸爸对他的教育和爱。

我觉得我的爸爸和他爸爸的相似之处是支持我做自己,他也一直相信我是最棒的!

我特别推荐大家带着爸爸去看这部电影。

图片关键词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

(王勇2019。7。29)

前几日参加松鼠AI的集体观影活动,与孩子一起观看了最近大热的《银河补习班》。

《银河补习班》无关银河,无关补习班。这是商业电影中少有的关注父爱主题的作品。两个多小时的电影看下来,还是有很多让人感动,励志人生的情节。父子亲密无间的亲情,彼此的信任贯穿始终。“一直想”是父亲对儿子的忠劝。无论在什么时候,要一直想下去,看清周围的环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这不正是教育的本质和根本目的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的就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一群人云亦云,没有创新思维的人,会对我们的国家做出多少贡献呢?

人生要有梦想。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都没有,那每天的拉弓还有什么意义呢?电影中的教导主任认为,学生的终极目标就是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大学。考上好大学就可以把大照片挂在主任的办公室任人膜拜,甚至允许在毕业狂欢的时候,尽情地将课本撕成碎片。这就是人生的目标吗?作为大学教师,我看惯了大学生的各种厌学的表现:旷课,打游戏,玩手机,上课迟到,睡觉,考前突击复习。这如此种种,显然是人生没有目标,没有梦想的表现。

孩子们从小就应该树立人生的目标,这目标可以是阶段性的,也可以是长远的。而父母应该在孩子确立目标和梦想的过程中起到适当的引导作用。作为八零后,我们小时候还是有远大理想的:当科学家,当军人,当教师,当医生,开飞机,造火箭……虽然不一定每个人都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但一定有人是在坚持梦想的路上努力着。今天的孩子们有什么梦想呢?当明星,赚大钱,开豪车,住豪宅……多么直接,多么任性。影片中的父亲带着儿子逃学去观看了航空航天展,在一架架战斗机呼啸而过的瞬间,画外音:一颗梦想的种子已经深植孩子的心中。最后儿子成了载人飞船的宇航员,并在宇宙中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解决了飞船故障,顺利返回地球。

《银河补习班》传递着不屈不挠深沉的父爱,同时也用父亲独特的教育方式告诉我们:人生每一天都应该过的有价值,具体的知识固然重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却是更加宝贵的。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