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我看了一部令人热血沸腾的电影——《八佰》。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1937年淞沪会战后期,中国国军第88师524团团长谢晋元临危受命,带领将士们坚守上海最后的防线——四行仓库,为主力军争取撤退时间的故事。谢晋元带着400余名(为诱骗日军对外宣传800人,始称八佰壮士)战士,抱着必死之决心,数次用身躯击退了日军的袭击,其战况之惨烈、气节之豪迈,令全世界震惊不已。
影片不同以往的战争题材,并没有浓墨重彩的刻画主角光环,而是更多的关注小人物、平凡战士,真实地再现了一个个鲜活的平凡人面对残酷战争时对生的渴望、死的恐惧。400多名战士中很多人都不是正规军,有的只是为了看一眼大上海的繁华、有的只是为了不受饥荒、有的只是为了挣点钱回家娶媳妇儿,很多人连抢都没有摸过。河的两岸,一边是歌舞升平,一边是生死未卜,面对如此强烈的对比,谁都想投奔对岸的繁华吧,但是更多人的选择了坚守。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位年仅21岁抱着炸药,大喊“娘,孩儿不孝!”用自杀式攻击日军的陈树生。在就义前休战的间隙,他就拿出纸和笔,给远居深山的母亲写下:“舍生取义,儿所愿也”的遗言,当战友问他时,他只是淡淡地笑着说:“没啥,都是些天理良心的话”,他脸上的平静根本看不出是一位即将捐躯的烈士。要知道,他只有21岁,正是意气风发、大展宏图的年纪,却背负着家国的重担。难道他不怕死?舍得抛下年迈的父母吗?不,同样的血肉之躯,同样的骨血相连,哪有不怕,哪里舍得?但是他明白“吾死国存、吾生国亡”的道理。正是他这种舍身取义的精神感召了在场的很多人,大家团结一心、舍命坚守。“中华不亡、孤军无败!”壮士们用四天四夜的坚守喊出了世界宣言,极大地鼓舞了全中国人民抗日的民族自信心,虽然他们无法名垂青史,有的甚至连名字都无从查证,但是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是中国的脊梁!
我们多灾多难的民族,正是依靠这些拥有坚定信念的一个个平凡人,才能存活至今,正如鲁迅所言“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如今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这些埋头苦干、为民请命的脊梁们,如疫情期间抛开一切勇赴疫区的逆行者们、洪水面前毫不退却的战士们、为国家的科学事业默默奉献一生的工作者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生一代的我们一定能继承先辈们的遗志,挺起中国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