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山海情观后感800字
何佳其
这部电视剧的热播不仅仅将我的思绪拉倒上世纪90年代的闽宁小镇,更是回到了那些为人民奋斗、不畏辛苦、奉献青春的干部身上,到现在那些默默奋斗的干部又何尝不让人心生敬意。
不管是过去的干部还是现在默默奋斗的干事,都具有让我们学习,舍己为人以及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
闽宁两地人民携手奋进战贫困奔小康的故事震撼人心,也让我看懂了中国扶贫这篇大文章,习总书记多次提及到扶贫干部,“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剧中的马得福让我印象最深刻,他为了移民们能通上水和电,想尽一切办法拉移民,凑够六十户。非常不容易的超过了六十户,但是却因为条件恶劣,三户移民中途返回了,差一户就能达到通电的标准,马得福非常懊恼自己没有把那三户留下来。为了能通上电,连续五天堵变电所所长的决心让人感动,他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拼命努力的身影让人感动。
另一位让我为之所动的农业教授凌一农,他是个从福建来到宁夏的研究细菌专家。凭借一腔热情,响应国家国家号召,来到宁夏对口扶贫。闽宁双孢菇的产业化,凌一农教授功不可没。他不但带出了好徒弟马得宝,还在双孢菇下跌的严重情况下倾囊而出,把自己的工资从妻子的手里拿出垫资帮助农民渡过难关。他的这些举动让人觉得一个教授为民助民,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还有一个平时举止儒雅的教授,在面对村民利益受到侵犯时他也能不甘和人打架来阻止人民的利益流失,从而带动和鼓励闽宁镇的村民脱贫致富。
剧中有很多人让我感触极深,还有一个一心一意亲赴岗位最后遭遇车祸的张树成书记:一个活出了自我、演绎女性隐忍和坚毅不拔、能顶起一片天的水花:一心为百姓、一心记着祖先好处、认真教育后代肚饿村书记马喊水等等一些人物。正是有这些官民相互理解、相互扶持有了国家互助扶贫的好政策,我们才脱去了贫困的帽子。才有了剧中那样一个有一个充满社会主义现代化风貌的“闽宁镇。”
这部剧有很多人喜欢的原因,我想是由于农村场景的真实再现,列如围着彩色“炕围”的屋内墙壁,涌泉村民家中哪用格子布拼成的花门帘、那家家户户的土围墙、那些手持烟锅的朴实的老爷爷形象……都是点燃我们回忆的导火索,直接引起了一代人的回忆的泪,我想着就是真正的好剧之感染力所在吧!
生命的颜色是什么,他不一定是功成名就,有时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度过无悔的奋斗,成就了更加充实的自我,奉献造就人民更幸福的生活,也是一种美丽的令人欣赏的色彩。
篇二:山海情观后感800字
李燕宁
《山海情》收官,豆瓣评分高达9。4分;戳心、动情、耐品,是观众在弹幕上自发给出的评价。一部“扶贫”题材电视剧竟能破壁破圈引发全年龄层观众的追剧热潮,这对当下现实题材主题剧的创作具有值得讨论的标杆意义。
一是自然环境之“难”。“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大风三六九,小风天天有。”“与其去吃沙,我不如留在山里吃土,土比沙子细好消化。”故事发生在宁夏西海固,这里古为萧关。“凉秋八月萧管道,北风吹断天山草。”是岑参对萧关恶劣自然环境的生动刻画。这里满眼望去尽是戈壁,群众吃不饱,缺水缺电,交通不便,医疗教育严重落后。一望无际的黄沙戈壁,除了沙子就只有吃沙子的人。在这里,车是不可能开得过来的,因为根本无路可开,至于飞机铁路,那更是天方夜谭。自行车,便是这里唯一的交通工具。1972年,它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认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之一。
二是百姓生活之“难”。“村里的女子为了一头驴就能嫁人。”“扶贫下拨的珍珠种鸡被偷吃到剩下最后一只。”“冬天为了挖山头仅剩的一点茅草填炕取暖,而打得头破血流。”对于村民来说,吃黄土和沙子那是家常便饭,最好的食物也就是个窝窝头和洋芋。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仅能依靠煤油灯照明、取饮用水要到几十里之外、家中唯一的劳动力被埋而瘫痪在床……奔向火车的那场戏,把穷孩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得那么热烈、灿烂。西海固百姓生活的“难”跃于屏上。
三是扶贫工作开展之“难”。从吊庄移民群众安土重迁强烈反对,到给钱给物群众们把扶贫的牛羊鸡吃光。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这片苦瘠甲天下的土地上,脱贫实在太难了。“家里虽然穷,但好歹有间房子有块地,总比那大漠孤烟强。”过去的扶贫治标不治本“越帮越懒”,但是马德福不信邪。这个读过书、从穷山沟里走出来的愣头青,身上有着西北汉子不服输的韧劲儿。要通电跑供电所五六天依然毫无所获、想给作物浇水水费贵得离谱、发展养菇村民不配合、菇收获了烂在棚里客商恶意压价、在大城市联系销路但运费高昂还要涨价……每一个我们看似理所应当的事,在剧中都前所未有的艰难。主任口中美好的未来,看似是那样遥不可及。
剧名《山海情》寓意深刻,“山”代指贺兰山下的宁夏,“海”代指海西经济区的福建,“情”是相距2000多公里的羁绊纽带,是历时20年的对口帮扶,是对口帮扶两地人民之间深厚的情谊。通过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全民富裕。体现了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和深切期盼。剧中所展现的扶贫故事,不仅阐述一个地区的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还聚焦到了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每个平凡人物的故事,从宏观讲述落实到细微生活,体现出了闽宁建设与个人命运的密切相关。
我们看到的不再是简单的扶贫故事,我们所看到的是一群可爱的真实的乡亲们如何一次又一次地克服难关,把日子给过好。让我们看到,原来脱贫攻坚这四个字,也能绘制成一幅激荡理想主义浪漫又蕴含现实主义真切的画作,而这剧里的所有故事所有人、所有山水所有路,也都在一顿一挫地说着:只要根须扎得进三尺厚,飞沙黄土也拔得出万千生机。
春天不远了,我等待着下一场盛势花期,期待着下一次芬芳满院。
篇三:山海情观后感800字
王雪
我们心里的土地情结竟然这么重,我们拥有世界上最伟大最可爱的人民!马得福在夜色里一遍遍地描摹故园的名字,就像在抚摸一个族群饱经风霜的老根。而从那绵亘的山脉上生出的新枝新叶,跨越山海又生出新根。
--题记
身为宁夏人民的我,怎么能不想了解80年代那时候人们的艰辛,于是《山海情》原名闽宁镇这部电视剧,让我代入感很深,了解了那时候的闽宁镇涌泉村!大家可能一提宁夏第一反应肯定就是沙窝窝可想而知那时间的人民生活多么艰巨!剧中的开始是1991年剧中讲到村里一户三兄弟家里穷的只有一条裤子,谁有事出门谁就穿。村里81只扶贫的珍珠鸡,被村民偷偷抓了吃,如今只剩下一只。一头驴就可以当彩礼娶媳妇。可能只有身为宁夏人的我才能深有体会吧!
因为真实,所以动情。最真实的往往是最打动人心的,它没有刻意的修饰,只是将原本发生的故事原汁原味呈现出来,通过一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故事,讲述那个年代背景下所发生的事情。对于生活在美好生活中的我们,通过电视里的画面是难以想象那条件恶劣地区的艰难。所以,所有事情都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可想而知,那时候的老百姓,农民们的日子多 ……此处隐藏1349个字……起了,伤你,也伤我,我是你媳妇,也是娃他妈了”让我见到了一段朴素坚贞的的情感,珍贵无比。这部剧是真的让人又哭又笑,看着看着不知道怎么泪就下来了,无敌喜欢这种克制的情感,人没了爱情不是活不下去,还有家人,还有责任,还可以创造幸福。
车马慢路途遥情谊浓,两小无猜、得偿所愿。他们是彼此的军旗和战鼓,双向奔赴的情感,足以排除万难,没那么荡气回肠,却可抵岁月悠长。这是历史的变迁,而变迁中,每一位村民都是受益者。没有任何前情可鉴,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走出了专属西海固的脱贫之路。用最朴实的手法,给我们展现最动人的故事。涌泉村有世上“最甜的水”,闽宁镇有“最可爱的人”,戈壁滩上有最美的风景。山海情——在你山眉海目间,寻过往。我最喜欢陈金山的办公室+宿舍的墙上贴着一副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直观感受就是好看,真好看,同时感受到自豪,我们国家真的很了不起。扶贫干部们了不起,努力改变命运的人们都了不起。单看剧名,山海情,还不清楚到底讲的是什么内容,但是看完,就明白了,山指的宁夏,海指的福建,以福建支援宁夏扶贫共同建立的情谊!
2020年过去了,我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水、电、路、气、房、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度改善,虽然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这也正是“十四五”时期决心大力发展的潜力和势能。毕竟,贫困的乡土不是现代化,不富裕的农村也承载不起现代化,我们要的是一个全面现代化的中国。从剧里,我们能看出闽宁村的发展越来越好,看住的房子,从最开始的土坯房,到平房,再到后来的瓦房,住的越来越好;看使用的交通工具,从最初的自行车,到后来的摩托车,再到后来的汽车,出行越来越好;看联系方式,从最初的写信,到后来的电话,再到最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联系越来越好;看穿的衣服,从最初的单衣,到后来的衬衣,再到小西装,以及最后想穿什么穿什么,穿的是越来越好。
我们不会忘记在家乡和国家变好的路上那些奋斗过甚至牺牲的官员和科学家,是他们带领着我们走向更好;当然,我们也不会忘记给自己打气,因为我们都有一个拥抱更美好明天的梦想,不仅仅为了我们的美好明天,也为了下一代的美好明天,因为我们敢想,我们就敢干,十四亿人的梦想,也促成了国家的梦想!我们会越来越好,国家也会越来越好!
篇五:山海情观后感800字
王晓亮
心和者,以天地立心,不以山海为远,为私者,风光一时,为公者,千古永恒,山海情,天地心!——题记
2021年开年,由厂牌正午阳光及国内一众实力派演员推出的扶贫力作《山海情》在四大卫视以及网络平台播出,收获了豆瓣9。4的高分,在各大网络平台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讨论,我也在这部剧开播的第一时间就进行了观看,其中对闽宁协作,帮助西海固人民脱贫有了深深的感悟!
剧中所讲述的是上个世纪90年代,由时任福建省省委副书记习近平提出的对口帮扶工作,让先发展起来的东部沿海城市福建帮扶西部还处于落后的宁夏,部署了“移民吊庄”工程,在这一过程中,一群年轻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代领全村人移民脱贫,力排万难,共克时艰,最终将黄沙弥漫的干沙滩变成金沙滩的故事。
在整部剧中无时无刻的都在演绎着两个字“真实”,漫天黄沙的西海固地区,充满着喜剧特色的方言以及剧中演员们的“黑红土”的装束。第一集中就突出了西海固地区的真实,穷的真实,穷到了大批年轻人想要逃离,穷到了喝水温饱都是个问题,甚至穷到了一家三口,轮流穿一条裤子外出,这些简单而又深刻的描述,也让我对上个世纪90年代的西海固地区和人民们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感叹到东西扶贫的重要意义!
回到剧中,在剧情中,有那么几个“可爱”的人,值得我们去致敬和学习,第一个就是剧中黄轩扮演的金滩村村书记马得福,作为一个“后生”,他并没有放弃自己家乡,去外面寻求发展,而是主动的挑起了全村的扶贫大任,积极帮助村子里任何有关村民们福祉的事情,从刚开始的“吊庄移民”,村子里大多数人思想比较落后,不愿意移民到新的地方,马得福便开始动员,给乡亲们苦口婆心讲解了国家的移民政策和未来生态移民区的展望,这期间也缕缕碰壁,但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之下,还是完成了移民区的移民指标,到了移民区,马得福也没闲着,开始努力的为了移民们办实事,开垦农荒,农田浇灌,基础设施建设,代领全村村民寻找新的致富路,这一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马得福并没有轻言放弃,每一件事都亲力亲为,甚至最后不惜代价赌上自己的官路,给县领导“告状”,也不愿意让村民们的利益受损!作为体制内的最基础的小村官,马得福却为我们展现出了最勇敢的担当,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尤其值得我们新一代大学生学习,这两年国家大力支持大学生村官,我们就应该学习“马得福式精神”,遇到困难不怕困难,永远为了人民的福祉而着想!
那剧中也有另外一个来自福建的科研工作者,也是时时刻刻为了吊庄移民着想,帮助他们走向致富路,他就是以“菌草之父”林占熺为原型的福建援宁科技工作者凌一农教授,他为了移民区的发展可谓是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带领村民们研发出适合在宁夏地区种植的双孢菇,不仅帮助村民们种植双孢菇,还给村民们寻找双孢菇的销路,在这一过程当中,凌教授为了降低双孢菇的空运价格,百忙之中让得宝用摩托车带着去机场,碰巧遇到了得福。在路途中,受到了低价收购蘑菇的客商的言语威胁、动作挑衅,粗野辱骂,三人忍无可忍与其发生了激烈的肢体冲突,最后因寡不敌众,三人都受了伤,凌教授肋骨骨裂住进了医院,在去医院的过程中,三个人垂头丧气滑稽的挤在一辆摩托车上的剧照,也在各大社交媒体上爆火,剧照滑稽的让人捧腹却也让人心疼不已,最后,为了广大移民的利益,让菇民们拿到蘑菇2元的高售价,不惜把自己个人的钱倒贴,还让自己的徒弟保密,这种高尚的人格和品质让人肃然起敬!作为一名年近40岁的科技工作者,本可高枕无忧的在实验室里完成科研工作,却毅然选择了在西海固这片热土上,撒下激情,播种希望,这是何等的大无畏精神,更是我们大学生所要学习的精神!
其实剧中还有很多人物值得我们去敬仰和学习,比如福建过来宁夏挂职扶贫的陈金山县长,肩负着福建省委省政府如何具体落实闽宁协作任务殚精竭虑的吴月娟主任,还有为了教育,一辈子扎根在村小学一线教育的白老师以及第一批赴闽务工勇敢,优秀的西吉女工们!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西海固地区的广大移民们,他们勇敢面对各种困难,抱着对国家政策的信任,共克时艰,硬是在无边无际的戈壁滩上规划出了一片生机盎然的移民新村,他们和援宁的福建干部们,都是这个时代的英雄,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
最后回顾整部电视剧,《山海情》无疑是今年年初最真实、最接地气、最感动人心的电视剧,没有华丽的服化道,也没有动情的配音,这部剧厉害之处就是它能直接把看剧人拉回那个纯真困苦的年代,看剧中的人与事,让我们不禁感同身受!那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山海情》是父辈经历过的时代,是这辈子不能忘记的苦难记忆,同时也激励着我们忆苦思甜,在历史滚滚长河之中,我们不能忘记先辈的困苦,要以他们为精神,努力奋斗!为脱贫攻坚,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