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后感

2021-09-16 11:56:24
中国观后感800字

在观看了《中国》以后,一个历史人物深深地吸引了我。

他,一个平凡至极的人。他没有秦皇汉武的创举,没有商鞅范彝的谋略,没有富可敌国的财富,没有位高权重、一手遮天的能力,更没有指点江山的霸气。与他们相比他只是繁星中的点点火星,如此的微不足道。但他演绎出了他的史诗,他便是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生于公元前372年,于公元前289年逝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家乡邹国距离孔子的家乡鲁国不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近圣人之居”。孟子还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成为了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

孟子和孔子一样,都是幼年丧父,身世极为坎坷。学有所成之后,他选择了一边教书一边游历,坚定不移的捍卫和发扬儒家学说。正如纪录片中所说:“和孔子周游列国时相比,一切如此相似,一切却又大不相同。”

在孟子年过四十时,将旅途中最重要的一站选在了齐国。而吸引他的,是一个叫做“稷下学宫”的地方。那是齐国国君下令在临淄建立的一所高规格的学院,许多不同思想门派的政治领袖云集在此,讲学议政。这就是后人所说的“百家争鸣”。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他将孔子的一个“仁”字,发展成一个切实可行的政治方法“仁政”,并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就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主张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的仁心治理国家。

他心系四方百姓,认为执政者应该亲民,与民同乐,唯有得民心,才有可能得天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战国风云下,孟子的理念是多么的稀有珍贵,显然,又那么不合时宜。

从孟子的“仁爱”到当代的“为人民服务”,他们都有着共同的文化底蕴,内在精神上具有一致性,“为人民服务”内在地蕴含了传统的“仁爱”精神。

儒家思想作为一种政治理想,在当下仍然有着它独特的价值,这些价值仍然值得我们去挖掘、吸收、运用。仁政的实施,将会使人类的生存、发展更有希望。

《中国观后感8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