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北京曲剧《四世同堂》观后感
何卓妍
今天,我接触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形式—北京曲剧,也身临其境的感受了一部名家名作,这就是全部由我们学校学生自己演出的北京曲剧《四世同堂》。
虽然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曲剧,可我很快就喜欢上了这种表演形式,深深的投入到了跌宕起伏的剧情当中。整部剧围绕着小羊圈胡同里的三个家庭展开,人物特色鲜明,祁老太爷是典型的老派市民,传统北京人的代表;大赤包、胖菊子是旧社会邪恶与迂腐的典型人物;冠晓荷、祁瑞丰等是新旧文化快速交替时夹缝中的一类人;祁瑞全是中国文化新气象的代表,是乱世中的有志之士。
舞台上,每一位同学演的都是那么生动形象,以至于我有时觉得他们就是角色本身,完全忘记了他们都是我的同学们。短短的不到两个小时里,一部抗战时期北平生活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我跟着舞台上的人物、情节,一会儿发出会心的微笑,一会儿紧张着急,一会儿气愤不已,一会儿又感动的热泪盈眶。直到演出结束,我还深深的陷入剧情之中,久久回味。
这部戏剧,让生长在和平年代中的我更深切的感受了国家民族曾经经历的苦难,剧中人物不同的追求和命运,引导我去思考,当一个人面临国家民族大义、巨大的苦难和残酷的人性之时,应该如何取舍、如何勇敢的直面人生!
一部剧,认识一个时代。短短两个小时,社团学长们引领着我了解了北京曲剧、了解了《四世同堂》的故事精华。意犹未尽的我,期待着自己去细细品读原著,感受老舍先生的文字魅力。
篇二:观学校《四世同堂》公演有感
C1903 王文治
今天十二月十日,为纪念建国70周年和“一二九运动”,我们学校的“老舍戏剧社”大戏——《四世同堂》在清华礼堂再一次公演。我们同学都很荣幸的观看了表演。
曾经读过老舍的《骆驼祥子》,但是《四世同堂》还是第一次接触,我对这次演出抱着一些好奇,特别是听说了戏剧社的同学排练一年只为这一次演出。
故事的背景为抗日战争时期的北平城,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北平一条胡同(“羊圈”)的老老少少在沦落为亡国奴之后发生的故事。剧团的表演非常精彩,有哀痛、有不幸,有关爱、有残暴,人性冷暖和礼义廉耻都跃然台上。这时刻在提醒着一件事:亡国奴,家国恨。
祁老人、祁瑞宣、大赤包、白巡长、小报童,正式这些普通人的平常故事再现了那个特殊年代,印证了什么是民族气节,什么是虚伪无耻。“可爱的小妞子吃了掺土的面”这个情节让我久久难忘,联想起我们每天的饮食,那是一种怎么样的心酸呢?幸福的日子对那时的人们是多么的渴望。这让我想到,容易得到的东西就反而不容易让人珍惜。
“小羊圈”的人们的故事, 又让我想起杜甫的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那时的人们一定也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祁家和胡同逐渐觉醒的人,再一次印证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句真理。老舍不愧是“人民艺术家”,我们学校的剧团成员就是“同学中的表演家”,我为他们点赞。
感人的小说,动情的表演,通过观看《四世同堂》,我体会到了历史事件中平凡人的故事,国破家难全,有人堕落,有人投降、有人抗争,有人行动,卑鄙和尊严都栩栩如生,国难见人心。
篇三:四世同堂观后感
白杨
第一次看到《四世同堂》的书名,我觉得这一定是本充满快乐的书,因为我们家也是四世同堂呢。每次看到我三岁时被100岁高龄的太爷爷抱在怀里,两个人都笑容满面的照片,就会觉得特别幸福。今天,看完了由学长们出演,根据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改编的曲剧《四世同堂》,我却被主人公们承受的苦难所震撼,原来我们唾手可得的幸福离他们那么遥远。曲剧《四世同堂》为我们展开了一幅80多年前老北京的画卷。一群生活在北平小羊圈胡同里,再普通不过的老百姓,面对家园的沦陷、侵略者的残暴,或降服、或顺从、或反抗、或牺牲……我在看这部剧的时候总忍不住会想,如果我也生活在那个时代会怎样?
在这部剧里,有一个乖巧可爱的小姑娘,四世同堂之家里年龄最小的人——小妞子,我们俩在家里的身份和受到宠爱都特别类似,然而我们俩的经历却有天壤之别。北平沦陷后,每个居民吃的口粮要靠配给,可是日本侵略者却不给70岁以上的老人和6岁以下的孩子发粮食,这就是要断绝他们生存下去的机会。虽然爸爸妈妈想尽一切方法给妞子找吃的,可最终她还是饿死在妈妈的怀里。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为妞子的遭遇而难过、愤怒。同样出生在四世同堂之家,我却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从来不知道什么叫饿肚子,反而会因为自己嘴馋吃胖了而发愁。以前不太明白幸福到底是什么,看了这部剧,对比了80对年前的妞子,才知道自己有多幸运、多幸福。可这幸福生活到底是怎么来的?我想起了以前课文里讲过的“小英雄雨来”;儿歌里唱到的“放羊的孩子王二小”;还有爸爸妈妈带我去天安门广场上看过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那些都是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而的奉献了生命的人。
今天的曲剧《四世同堂》,不仅让我看到了今夕生活的巨大差别,也让我懂得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繁盛,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也是我们的幸福!
篇四:《四世同堂》观后感
C1903 朱鸿铭
今天,我们去看了由我们清上的学生自己所演的《四世同堂》。观看后,我感触良多。在这部戏里,我明白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我已了然于胸。现在就来讲讲我的观后感。
第一是感动。感动老舍戏剧社的同学们一年的辛苦排练,将这样一部精彩绝伦的戏剧展现给我们,让我对这个剧、对老舍,乃至当时的社会都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和感受。
第二是一股愤怒又无奈的情绪。我感触最深的一段便是日本人进入北平城,搅得整个北平城不得安宁。老百姓很艰难困苦,可又无法进行反抗。因为当时的落后,使得我们不能奋起,也不想奋起。甚至有人为了赚钱宁愿当日本人的走狗。时至今日,我才深深地了解鲁迅先生的悲哀。鲁迅先生曾和一些“清醒”的中国人进行交流,其中的一段比喻,让我无解,又让我刺心。中国人在铁屋子里沉睡着,很快就要闷死了,可是没有人醒过来,也没人感受到死的悲哀。与其让他们醒过来知道了一切更痛苦地死去,不如就让他们沉睡着吧。这是多么深切的悲哀!我愤怒,是因为不知有多少户人家像剧中祁家人一样,本是幸福美满,却因日本人的到来而分崩离析!我无奈,因为中国人还不够强大,实力无法和日本抗衡,只能卑躬屈膝。哎!中国人民在那段时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我感到了深深的悲伤。
但还是有一些暖心的片段。这世上,还有一些正义的人,坚信前方到来的一定是光明,有一颗忠贞爱国的心!我相信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他们永远高尚、永远伟大!
我看完后,心中五味杂陈,无法形容自己的情感。但是我坚信,中华民族会有更多高尚伟大的人,带领我们走向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