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以后我一直在想,人应该怎样度过一生?是不是应该趁年轻奋力一搏,是不是应该给孩子最高效的陪伴,把新生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是不是应该带老人去看看世界,毕竟他们年纪越来越大了。我没有得到答案,听说同龄人工作压力大,频繁喝酒,已经脑梗;眼见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正常长大;看见老人每日悠闲很享受家里的生活。我告诉自己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规律的生活,有个健康的好身体,放慢自己的脚步。
但还是有些事情会修正我的价值观,给生活的湖面击起涟漪,一层层地荡漾开去。比如电影。今年我看的结构比较清晰的电影就是这部《金刚川》,看完才知道这个故事如此简单,就是修桥、轰炸和反轰炸的一个故事。修桥的故事很简单,但是修桥的结尾很震撼,眼见已经到了渡河的最后期限,桥刚经过炮火连天的轰炸。总是桥面炸毁,但是桥基还在。所以人手高举木板,搭一座临时人桥。
轰炸的故事来自来个美国大兵,他们像飞在天空的雄鹰,肆意地掠夺食物,嘲笑我们的大炮就是一把弹弓——没有高度,更没有力度。
反轰炸的故事来自两个炮兵,一个勇敢奔放,射杀了一个美国大兵,遭到报复性轰炸,慷慨赴死;一个畏畏缩缩,但也血性十足,尽管被炸掉了手臂和小腿,拄着拐杖也要把美国的飞机炸毁,英勇牺牲。
看完电影之后我在想,我们靠什么让一群十八九岁的小伙子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凭血性,凭前仆后继的责任,凭心无旁骛的决心,就想让刚建立的新中国在世界上立得住。
听北京大学赵冬梅老师讲北宋历史,任何一个建国七八十年的政府都会面临的困境,就是百姓贪图安乐,官员晋升无望。我甚至不敢设想,假如今天再有战争,我们能不能承受的住。一方面现代化的战争手段,顷刻之间,家园变废墟;另一方面,抗美援朝的这些少年,他们本就是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长大的孩子,他们无与伦比地英勇果敢。
我们始终不知道战争离我们究竟多远,只祈祷世界和平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