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地处永登县中堡镇偏西北的何家营村,那里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土地肥沃。
这里,和祖国的许多地方一样,祖祖辈辈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腊八节。
记忆中,进入腊月,妈妈就掰着手指算日子,再有几天就是腊八节了,也开始陆续准备做腊八粥的食材了。
腊八粥是一种用五谷杂粮混合在一起熬煮的粥(据说,腊八粥要早早吃,越早越好,谁家吃的早谁家的庄稼来年就会成熟的早。)为了使我们的庄稼来年比别人家成熟的早,妈妈在腊八头一天就开始把准备好的小麦、黄豆、大豆、小豆、扁豆、玉米、蚕豆……五谷杂粮进行淘洗、浸泡,晚饭后早早放在大锅里炖在火炉上了。
我们姊妹几个守在锅旁等待着腊八粥快快熟。终于,锅里沸腾起来了,不一会那些小麦小豆们就像一个个吹涨了的小气球一样鼓起来,我们便迫不及待的盛一勺子吃起来。看着哥哥小心的送进嘴里的美食,我的口水都咽了好几次了……可是,哥哥边哈气边慢慢嚼,丝毫不顾及妹妹们迫不及待的感受。他嚼着嚼着,却皱起了眉,好像吃在嘴里的不是美味佳肴而是苦药一样,紧接着就吐了出来。我和两个姐姐再也等不及了,各自盛上一勺倒入嘴里,马上又吐出来,吐在手心里(那些大豆小豆烫疼了我的舌头),吹一吹,再次小心的放进嘴里。一嚼,硬邦邦的;再嚼,一股子生豆的味道蔓延在整个嘴里,不觉又吐出来……看看两个姐姐,也和我一样吐出来了,妈妈过来说:“豆子要煮四五个小时才能好,快睡觉,熟了我叫你们。”于是趴在暖烘烘的被窝里,眼睛盯着炕沿前火炉上一大锅还没煮熟的粥渐渐进入了梦乡……
等再次醒来已经凌晨三四点钟了,迷迷糊糊的被妈妈轻轻叫醒:“快起来,粥煮好了。”一股五谷的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碑。顿时没有了睡意,一骨碌爬起来,接过妈妈递过来的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洁白如玉的花生、金黄金黄的玉米、黑黝黝的小豆、晶莹鲜亮如玛瑙般的蚕豆……叫人垂涎三尺,盛一小勺轻轻吹一吹小心送入嘴里,甘甜中略带各种豆和麦的清香立刻弥漫在唇齿之间。那是我儿时记忆最深的味道,是妈妈不辞辛苦的味道……
这么早这么轻易被叫醒不仅是因为心里惦记着锅里香甜的粥,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腊八这天每家每户都要在自家的粪堆上放“腊八娃娃”。所谓“腊八娃娃”,实际上是一块很大很厚的冰块。据说谁家的粪堆大,腊八娃娃插的早、插的大,说明这家人就是最勤快的,来年定会有好收成。
凌晨两三点钟起来吃上最早最香甜的腊八粥,爹妈就带着哥哥出去找河渠水沟里结的最硬最大的冰,用斧头刨几块用背篼背回家,插在自家粪堆上。
于是,又盼着天快点亮,好比比谁家起得早,谁家的腊八娃娃大。
年,就在腊八这一天悄悄拉开了序幕!妈妈天天开始忙着备年货,我们则天天盼着年的到来……
如今,每逢腊八,都会自然的想起儿时妈妈熬的腊八粥,那种味道好香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