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一杖走妙峰古道

2021-09-28 11:58:15
一瓶一杖走妙峰古道作文800字

都说北京的秋天最美,北京西山最能代表北京的秋。来京求学、工作已经十四年,无数次盘算,找座不太出名的山,找条人不多的路,去体验一把,竟始终未成行。

早上睡到自然醒,感觉特别懒散。得,趁非酋来朝觐见之机,天高云淡,凉爽宜人,一路畅通到了妙峰山古香道遗址公园门前。据说,这条古道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大太监安德海为讨好慈禧太后,在前人踏出的羊肠小道上砌石而成,道宽七尺,预备进山烧香时走,每块石头花了一两银子,可见工程之艰辛。

一进门,一座高大牌楼映入眼帘,上书『妙峰古道』,贾庆林大人墨宝。没有过多停留,穿过牌楼就开始登山。刚进去,地势比较平坦,一条登山路,一条健步路,几乎并行向上。路边枝叶茂盛,上午十点的阳光几乎穿不透,有亮度但没有光线。爬上一个长坡,有个小型停车场,也是公园入口,路边大妈卖长长的枣子,每颗都有一半左右深红色,洗得干干净净,还有尖丝椒、老南瓜、小白菜,号称是自家地里种的。

建于金代章宗期间的金山寺位于进山不久的山窝里,红墙黛瓦圈得住一方净土,但圈不住一丝宁静,深山古刹的山门已成喧嚣的停车场。

沿着寺院往上走,路开始陡峭起来。当年平板齐整的石板路已如那个气焰熏天的老妖婆一样,不复存在,脚踩上去坑坑洼洼,倒是很好的舒筋活血功效。一种不知名的红色似花似果,掉落地上,即将化归尘土。

古香道上第一个茶棚是响墙茶棚,又名福观茶棚,清光绪二十三年,茶棚年久失修,内务府储秀宫首领(应该也是太监)高福喜及各香会组织,捐白银三千年,重修响墙茶棚。设北大殿三间,配殿十余间。大殿门头有匾,题『头道行宫』,原为溥仪汉文老师所书,左右木柱上悬挂对联,上联是『响应叩祷佛前无不应』,下联是『墙空跳出界外是真空』。茶棚是古香道重要的人文景观,一共有五个:响墙茶棚-朝阳院茶棚-抓打石茶棚-妙儿洼茶棚-涧沟村茶棚,免费给过往香客提供茶水和休憩之地。当年究竟是寺院的僧侣还是热心的居士,是每天都有还是重大节日才来,现已无从考证。茶棚可以在残墙断垣上修复,香客也许还会有吧,但真情好义的古道热肠还存在吗?

骆驼石是古道三大奇石之一,高5米,长7米,因石上有双峰,石首昂立,形似骆驼而得名,不知道从那里来的,静卧在半山腰。状元石高耸挺立,自然形成了石洞,据说当年兄弟俩居住于此,刻苦攻读,最后双双高中状元。另一个奇石没有找到,也许是看到而不认识。路上经常有大量的野果,如榛子、山里红、山枣、野山楂。少量叶子还没有来得及黄透就落了,要么是偏枝偏叶,要么是被虫子啃过,早点回归大地吧。雄鹰不惧雾霾,在山间翱翔,都要吃饭生活啊!

由于今天是一人独行,所以我不知不觉融入到其他登山团队中。最先进入状态的是一个的四人团,领头大哥背着音响,大声循环播放BEYOND海阔天空,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放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两位大姐感慨十八大后管理越来越严格,单位活动基本没有了,突然另一位大哥总结了一句:那日子一去不复返咯。乘他们打尖的功夫,我穿过斑驳的林间道,追上了一群商学院的学生,几个男生边走边耍贫,还有几个男生围着两位女生拍照、讲笑话,一个漂亮一个普通,也许是永恒的搭配吧。走出去不多远,一家祖孙三代已经下山了,爸爸妈妈走前面,壮壮实实的孙子扶着已经佝偻的奶奶,侧着身缓缓往下移,奶奶一个劲地叨叨:你慢点、别摔着、我不用扶。转过一个弯,一对年轻的父母带着2岁左右的娃娃坐在大石头上乘凉,估计要往回走了吧。坐路边休息的时候,一位全白头发赤红脸的大叔,戴着墨镜,蹬着登山鞋,背着大挎包,全副武装从身边蹿了过去。走着走着,听到小孩的抽泣声,原来是个小男孩指责他老爸:都走这么远了,怎么还不到啊?你骗人。老爸不耐烦地说,才走这么点路就哭哭啼啼,赶紧的。落在后面的母亲大声嚷到,走不动就往回走吧。爬到瞻云妙,请一帅哥帮忙照相打卡,与他同行的姑娘,似乎要进一步发展,直接证据是二人虽有说有笑,但各背了一个差不多大的背包,应该是各自分头准备的登山物品。一路不停从旁人身边过,又不停有人从自己身边过,有中年夫妇边走边聊爬山伤膝盖;有同事同学同乡,说公司事,说学校事,说老家事;还有小孩子用稚嫩的童音学大人喊山。

看山跑死马,刚刚感觉要到顶了,绕过去还是山。一瓶水喝光了,正愁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能硬头皮往前走。突然,下山一个哥们说快了快了,还有半小时。于是,撑着登山杖蹒跚而上,坚持到了妙儿洼茶棚,前面一条柏油路,路边挂一牌子:距阳台山主峰3900米,很多人开车上去,一下子没有了兴趣。

今天到此为止吧,吃桶康师傅,犒劳犒劳自己。

《一瓶一杖走妙峰古道作文8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