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常常在田间地头一边拔草一边放牲口,有时也到河里摸鱼、“入敏子”(游泳)。男孩子玩的游戏多样:可以拿着用纸烟盒叠的“啪子”互相打,、趴在地上弹玻璃蛋、拿着自制的铁环和伙伴们比个高低……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玩“打嗦”和“赶猪”的游戏。
“打嗦”是用一根不到一米的粗木棒,轮开膀子将一截两寸来长直径大约一寸的木块打出老远。这个样子酷似陀螺的小木块就是嗦。打嗦差不多和打羽毛球一样,只不过打出去的嗦不会再被打回来,而是由其他伙伴前去抢,抢到嗦的伙伴再次把嗦扔回来,打嗦者守护的嗦房子(靠墙的地上画个圈),用木棍再次打出迎面扔过来的嗦,然后用嗦棒从嗦房子划线的地方开始量,量到嗦停止的地方为止。一般量够50嗦棒就可以再玩一次。而捡嗦的伙伴就得重新拾嗦跑回来交给先前的打嗦者,而且要边跑边拉长声音喊“嗦……”这叫哭嗦。如果投郑嗦的伙伴把嗦投进嗦房子,嗦主就得交“索棒”让出“嗦主”位……
“赶猪”是一帮小孩,每人手持一根一米左右的木棍,围着“猪”争抢,好用木棍赶猪回各自的“猪圈”。所谓“猪”,实际就是给“嗦”又起了一个名字罢了;而“猪圈”,则是在地上挖的一个小土坑而已。
打嗦和赶猪的游戏热闹极了,不仅是小孩子们爱玩,就连大人们也时常热衷于参与。
冬天的午后,太阳暖暖的晒着,约上一帮小伙伴随便找个宽敞的地方就玩起来。渐渐的人多起来,玩的,观看的人围成一大圈,伙伴们热情高涨,大人们也玩的汗流浃背,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他们的笑脸在冬日的寒气中显得格外红润格外生气勃勃。呐喊声、加油声、嬉笑声……连成一片,好不热闹……
童年,像一首诗,书写着我们的天性我们的率真;童年,像一首歌,唱不尽我们的向往我们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