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一组清代的大型皇家园林,有“万园之园”之称。被大多数中国园林学家认为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顶峰作品。园林桥在圆明园中几乎随处可见,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南大桥和碧澜桥了。
要说这两座桥,得先说中国园林桥。园林桥可以联系风景点的水陆交通,组织游览线路,变换观赏视线,点缀水景,增加水面层次,兼有交通和艺术欣赏的双重作用。园桥在造园艺术上的价值,往往超过交通功能。若以建桥的主要材料分,便有木、石、砖、竹、藤、铁桥等之别;若以桥梁的结构及外观形式分,又有拱桥、平桥、廊桥、曲桥等不同种类的桥。
在园林中最为常见的便是像南大桥这样的平桥了。平桥外形简单,分为梁式和板式,而南大桥就是一座板式桥,适于较小的跨度。过正大光明殿向西北而行,前面河道上有一桥,这就是南大桥,位于长春仙馆的东北面。这座桥始建于乾隆年间,为单孔平桥,清末毁于战乱之中,经考古发掘遗址后,2008年8月完成保护修复工作。
南大桥长13.7米,桥宽3米,最高处至水面的距离约为3.72米。这座桥仅有一个长方形的桥洞,长达6.03米,高约2.62米。这种设计,使整个桥面平坦,便于行人上下。南大桥两端是青石砌成的桥基座,三角形的象眼上方横铺桥板。木质的方形望柱,镂空格子栏杆,上朱红色漆。显得厚重而古朴。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古朴美观。
过了南大桥再向西北走,就可以看到位于坦坦荡荡遗址以北,后湖以西,通向杏花春馆的一座拱桥——碧澜桥。碧澜桥桥体用汉白玉砌成,通体灰白色。碧澜桥全长15.2米,两端宽6.1米,中间窄很多,宽约3.82米,桥的最高处至水面约为7.37米。全桥只有一个拱,高5.03米,长5.86米。这个拱的设计很有讲究,设计成圆拱形状,和水中倒影成圆,好似一轮新月,增加了桥的美观性,更适于用来欣赏。桥的顶部横置一匾,上书“碧澜桥”三个大字,正是乾隆御笔。该桥栏板亦为汉白玉制成,御笔字体挺拔,用笔圆转流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碧澜桥上望柱,上圆下方,代表天圆地方。圆柱头上,满工雕刻仙鹤云气纹。仙鹤寓意长寿,所谓“鹤发童颜”,既是如此。
碧澜桥在我国的历史上,也是值得纪念的。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际,这座桥被损害较为严重,可以说这座桥见证了圆明园悲惨的历史吧。
这两座美轮美奂的桥,除了极少数残存的桥体,大部分已经在浩劫中毁损。圆明园管理处成立之后,在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之下,又复建了几座极具代表性的桥,其中就有这两座。不管怎样,其造型各异,变化万千,实为清代桥梁艺术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