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姥爷:
您好!
“八一”建军节即将来临,这在咱们家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不光是因为八一这天是您和姥姥的结婚纪念日。这一天,咱们家都会像过春节一样,全家团圆、隆重庆祝。只可惜去年年底您因摔跤骨折一直卧病在床,我由于学业紧张,未能前去探望您。今天禁不住提笔给您写这封信,以表达我的自责和对您的想念!
记得小时候每周回家看望您,您偶尔会小心翼翼地取出红色木漆盒子里的两枚抗美援朝军功章给我看,发旧的缎带下缀着沉甸甸的铜质的五角星奖章,托在手心里沉甸甸的。作为对我的奖赏,您还会特意换上旧军装为我表演节目,您一边踢着正步一边像接受检阅一样洪亮地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看着墙上挂着的红五星军帽和绿色的军用水壶,听着您那有些跑调的山东腔儿,我的思绪好像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似乎依稀看见,蜿蜒着的坑道,随着机枪“哒哒哒”的响声,子弹击起远处的尘烟,溅起朵朵被鲜血染红的雪花……您穿着血迹斑驳的军装,穿梭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前线,分拣包扎着伤病员,直到把受伤的战友们安全转送到后方的战地医院。大广播里传来了紧急通知,需要为一位生命垂危的败血症伤病员紧急输血,姥爷您二话不说撸起袖子,对战地医院的医务人员笑着说:“抽我的吧,多抽点儿。”您一次为这位受伤的战友献血400CC,并且把因献血补发的一小碗荷包蛋留给了病床旁的伤病员补充营养,然后又一路小跑地奔赴前线抢救伤员。您的双眼布满了血丝,嘴唇干裂……姥爷,您就是我身边最熟悉的志愿军战士,您就是我心目中那个最可爱的人!
还记得吗?姥爷,您经常说您这条命是捡回来的,由于战争的残酷,美军在战争后期竟然向我方阵地投放了毒气弹,您因此感染了斑疹伤寒,40度的高烧,持续两周滴水未进、昏迷不醒,当您靠输液救治终于睁开了模糊的双眼,翕动着起泡的嘴唇颤弱地唤着:“水……水……,我这是在哪儿?”顺手摸到床旁停放的一口光滑的棺木,只听到同乡战友“哇”地一声放声大哭:“东晨(姥爷的小名),你可算醒了,你要是再不醒,我们就打算用它把你送回老家见你娘去了啊!”高烧退了,但姥爷您的身上因此落下了许多红色的疹子,记得您经常开玩笑说,看看姥爷身上的“红珍珠”吧。这次为您做手术的吴教授术前拉着您的手对周围的实习医生说:“这是老爷子在战争年代得了斑疹伤寒留下的疹子,现在恐怕只有教科书上才能见得到了。”然后俯下身趴在你被弹片震得半聋的耳朵旁大声说“老同志,我一定亲自来接您去手术,怕不怕?”姥爷您抹着眼角的眼泪哽咽着回答“想起那些和我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许多人都不在了,我能活到今天已经很幸福了,怕啥?都能挺过来!”您病床周围的实习医生纷纷围拢过来个个伸出了大拇指。看着您身上闪闪发光的“红珍珠”,听着您讲起“一把炒面就一把雪”的朝鲜战场上的故事,我越来越喜欢您这个坚强乐观的幽默老头儿,我为有您这样一位姥爷而感到骄傲!九死一生犹未悔,只因那坚定的信念和军人的勇气,只因心里飘扬着庄严的八一军旗……
姥爷,还记得我每周回去探望您,总能看见您端坐在书桌前,一本正经地带着老花镜,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在小本子上誊抄着什么。难怪每年春节或“八一”节,您除了向我们孙儿辈发红包,还总会附赠一本您平日里精心抄写的名言警句格言本。抗美援朝结束后,只有高小学文化的您被保送到南京地质学院学习深造,经过三年的刻苦攻读,姥爷您终于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地质勘测系毕业证书,成为了最年轻的地质勘探队队长。日后您又第二次穿上军装成为一名铁道工程兵参谋长,带队奔赴青藏线钻山越岭。学习累了的时候,翻看您送给我的名言警句摘抄本,扉页上第一行是醒目的九个大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您的人生脚印一次又一次地印证着您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从意气风发,信念坚定的少年,到勇于奉献无惧生死的志愿军战士,我此刻只想立正站直,学着您的样子,郑重地抬起右手,给现在卧病在床的这位耄耋老人——可爱可敬的姥爷敬一个军礼,接过您心中火红的八一军旗继续砥砺前行。
八一节,这在咱们家是个神圣的日子,您的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部队,您的四个儿女以您为榜样,勤奋学习,学有所成,妈妈和姨妈还相继考上了军校,继承了您的光荣传统,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新中国的强军梦而继续奋斗。坚守初心,信念坚定,勤俭奋斗,是您赋予我们这个家庭最平实的家风。作为学生的我,唯有好好学习,
壮志在胸,以此家风不断激励自己,成为国家的栋梁。心中壮志常在,脚下须臾不息!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姥爷您是不是有些累了?我会虔诚地为您祈祷,深深地祝福您早日康复!
祝:安好!
爱您的外孙:国琛
2019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