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风铃草吗?”
“风铃草?”
“嗯!”
“喜欢,因为看到它,就能回想起那份家的牵挂。”
尘世间,千姿百态的红绿点缀了喧闹,不分黑白的绽放袭扰了人类的嗅觉,生存的本能使得它们有了更为美好的寓意,回头看看,依旧婀娜。
漂泊的人,无论握有多少,终归抵不过那故乡的一捧黄土;行进的车,无论速度多快,终逃不脱那修理的叮叮当当;奔腾的河,无论声势浩荡,终摆不掉那驶入大川的命途。而在这结局之前,他们历经过的,却是那温存于世的芬芳。
时间的年轮,以为新的世纪画上了第二个十年的小标点,而立足于现世的人们,享受了,拥有了时代赐予的美好,而在这期间,喻为国民血脉的教育,也有了它新的样貌,新的使命,新的征程。
新时代,新课改,为中国的教育立下了更为向上,更为开放的行进方向,而作为行业的执行者与示范者,教师,无一成为了最具代表一个名词。从陶行知的四颗糖,到林语堂的长生果,每一个教育家的举动与故事无一不是在诉说着教育者应有的模样,与其应效仿的榜样。作为流传在心理学最广为认知的一句话——“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赏识”,不单单代表了要如何去进行合情合理的心理沟通,更是从另一层面点出了教育实行者在实施教育时应有的姿态。
很可能,在更多人的眼里看来,逝去的只是一份单单的谈资,或是与相同心境交汇时的一句叹息,但,那简单的亦正亦反的回首,正是历经五千载的华夏,赋予我们的芬芳。在不否认与洗白恶劣教育行径的前提下,虽是种种的劣迹,但是,却又通过反面告知同行,什么才是正确的,什么才是向上的。回首,虽会有不暇映入,而它翻转后的芬芳,不也会成为你的一种行进之方吗?
既然回首,那便自有芬芳,在记得了林冲病故梁山的悲哀,也不能忘记那雪夜草料场的无双;在记得了居里夫人扬名科学界的辉煌,也不能摒弃那段黑白的恋爱;在记得了建国七十周年的巍峨状况,也不能遗失了百年前的屈辱;在记得了那世间芬芳百态的花草,也不能落下那最纯真的祝福——风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