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说痴议论文
雷瀚棋
看古今,瞧中外,总有些人因为对某事某物的过度沉迷而招来别人异样的目光,殊不知,这些不被别人理解的“痴”心,万里挑一。
“痴”梦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觥筹交错的的宴会之上,历经命运多舛,求仕无望的李白深感仕路的艰难,他满怀愤慨洒墨《行路难》三首。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他生平有两大梦想,其一是他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可是,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想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大梦想,唯有通过科举考试。偏偏李白是最傲娇的那个考生,他要以白衣取卿相——希望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声誉,得到别人的举荐以开启仕途。遗憾的是他一直未被伯乐欣赏。他曾以诗毛遂自荐,但未得回复;后经他人推荐,为唐玄宗赞赏而奉诏入京;最后,恃才放旷的李白终因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继续他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哪怕处处碰壁,他依然执着于对梦想的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他借姜尚、伊尹的典故,述说他对梦想的坚守。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永王李璘出师东巡,李白应邀入幕做官。不久,永王兵败,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晚年漂泊东南,病逝。这位谪仙就像夸父,终生渴望、追逐着心中的太阳。
李白第二个梦想是搞文学,做研究。“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后人对他的盛赞,显然,前一个梦想,他追逐终身也未实现,但是“垂辉映千春”,他的诗作,已经辉映一千三百年的春秋了,肯定还将继续辉映下去。
“痴”国
崇祯五年十二月,西湖上。天气奇冷,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气,千里冰封,只看得见西湖长堤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心亭像一点,在一芥小舟上有二三粒人,近了看,其一裹裘皮大衣,围在火炉旁。
在这样一个寒冷的雪天夜晚,有谁会有这样的闲情雅致来西湖赏雪?
此人是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但是,满洲的铁骑,李自成的义旗让他的世界天柱骤折,四维均裂。明朝的灭亡,让他无所适从。不愿居新朝之庙堂,那就处江湖之远,避居山中,从事著述,缅怀往昔之风月繁华吧。他的作品,对前尘往事的追忆之中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王朝鼎革、人事浮沉,“故国”凝成了张岱心头的阆苑奇葩,《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张岱以书写的方式,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终极价值。
“痴”学
波兰有位女孩叫玛丽亚·斯克洛多夫斯卡,她读书非常的聚精会神,不管周边环境如何喧闹,都不会分散她的注意力。
一天,玛丽亚正在在读书,她的小伙伴们在同一个房间嬉戏玩闹。玛丽亚似乎看不见他们的嬉闹,也听不见他们的嬉笑,她安静地在一旁如痴如醉地读书。她的眼里只有书上那一排排的文字,耳边只有书页“哗哗”的声音。小伙伴们开始玩一个恶作剧,他们在玛丽亚的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丽亚伸个懒腰,甚至换个姿势,凳子就会倒下……天色随着孩子们喧嚷声的慢慢暗了下来,玛丽亚读完了一本书,而凳子仍竖在原位一动不动,更令小伙伴们惊讶的是,她竟全然不知道这件事情。
玛丽亚·斯克洛多夫斯卡就是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第一人——世界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一生痴学,让她不断地攀登科学的高峰,摘取了科学皇冠上的宝珠,她为人类所作的贡献以及她的崇高品行将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里。
哪怕诸多歧路,果断吧,以我的意愿;
哪怕身旁放纵,自清吧,以我的方式;
哪怕迎面风暴,逆行吧,以我的路线。
别轻视了我们生活中的“痴人”说梦,因为一切的伟大与不朽都诞生于“荒诞的追求”之中。
篇二:说痴议论文
张宇骁
说到“痴”,大家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它的贬义:“傻”和“愚笨”。但是请别忘了,它还有另一种意思,那便是“极度迷恋某人或某种事情”。从古至今,多少“痴”人的名字留在了历史的扉页上,多少“痴”人创立了辉煌的伟业,多少“痴”人被人们所铭记……
李白痴酒诗百篇
对于李白,我们大部分人心目中的形象可能是一个留着长胡子,一手握剑,一手持酒壶的这样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无诗不饮酒,李白嗜酒,熟读李诗者皆知。
当与朋友欢聚一堂时,李白痴酒“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当;自我内心愁苦时,李白痴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狂放时,他痴酒“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李白痴酒,他可以在自己的酒后世界中忘记伤痛,得到片刻放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管世间有多少苦闷,不管他身处何方,只要与酒做伴,回头来他仍是那个乐观豁达的诗仙。在酒中世界,李白有“一醉累月轻王侯”的畅快淋漓,有“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上高楼”的洒脱豁达。李白痴酒,他似乎是在半醉半醒中度过了自己传奇而又坎坷的一生。
张岱痴心乃本色
相公谓谁?陶庵老人张岱也。不妨说,他可是一个痴人。痴什么呢?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张岱一生写过许多小品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陶庵梦忆》中的《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独往湖心亭看雪”,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和特立独行的高洁情怀。“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呈现在读者面前。“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巧遇知音,把盏痛饮,酒逢知己千杯少。“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的痴行痴景,有着我们读不懂的孤高傲世;张岱的痴人痴心,有着我们不曾企及的痴迷境界。
“痴”于田间的袁隆平
袁隆平,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毕生致力于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他是一个痴迷于为人类粮食产业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他一生有两个梦想,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是他一生的追逐。
1964年7月5日,他在试验稻田中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经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从此,痴于田间的袁隆平一步一步让自己的梦想落地开花。从杂交水稻到海水稻,每一个步骤,每一次实验层层把关。他活到老,研究到老,正是因为他的不懈探索,他的痴心不改,才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才有了中国杂交水稻在世界各地大面积的推广。
痴,虽然有时它可能只是对某个事物的热爱,但,这种热爱会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能量。
篇三:说痴议论文
魏子越
当读到《湖心亭看雪》,寂静辽阔、银装素裹的天地之间,低低响起一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也许,每一个人生于这个世界,都会痴迷于某物、某事、某情吧。
“痴”是一种孤独。
在他人眼中,你对那件事物着迷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像是被中世纪的巫师施了法,视某事物为心中的圣光。
张岱痴于西湖雪景,竟于夜晚八点前往湖心亭观雪。但他心中诗意的夜雪西湖,在一些人看来,或许根本不值得花这样的工夫前去欣赏。
痴至如此,必将有人无法理解。而只有和“痴似相公者”相聚,他们才不会因此孤独。
“痴”给予改变。
你永远意想不到,当自己迷上某个事物,你会有多么念念不忘,甚至一改以往懒态,废寝忘食,孜孜以求。
你会去看寻找自己平日里并不翻看科普书,你会到处查资料,甚至喜欢上了原先不曾有兴趣的科目……
一位八岁男孩痴迷于编程,竟从早上四点多开始,在电脑前连坐了八小时,只为迭代出一个作品。他甚至为此学习了不少跨年级知识,其中不乏我都有些头疼的三角函数。我为他的这份毅力深深佩服。八岁的我,大概只忙碌于眼前的四则运算,对如此超前但有用有趣的知识毫无想法。
“痴”给予的改变,会让你自己也大吃一惊。
“痴”是“飞翔”的动力。
因为“痴”,所以产生了梦;因为有梦在飞行,远方也会靠近。
我痴迷于很多事情,其中一项就是写作。不过,虽是痴迷,上天似乎也并不眷顾我,我依然无法“下笔如有神”——大概是因为还没有“读书破万卷”吧。
我只能怀揣着所谓“未定义的情绪”,用有限的墨水作文。虽然不能挥毫泼墨,抑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可痴迷写作的我,怎会轻易放弃写作呢?情到深处时,我会提提笔,抒发我对生活的感悟。如今我的写作水平仍旧不佳,但我坚信“相信就会存在”,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我一定会达到心中的远方。
这个暑假的最后一天,我在随笔中写道:“希望这学期自己能做一只白兰鸽。”白兰鸽也是因为“痴”而远行吧——“直到拥有了一切还是飞向北方”。即使是“一切”,也不及自己所痴之物、之人、之事。
白兰鸽的旅途,只有它们自己能相伴;白兰鸽的执着,是因为北方。生命旅途固有一痴,也许它是夜空中的满天繁星,也许它是迷雾里的一簇焰火,但它们都使自己有了方向,有时如梦初醒,仿佛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