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对于生活和艺术的关系颇有不同意见,而我认为这二者的关系十分之明确——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换句话说,生活是纸,艺术是笔。
没有纸,要笔又能怎样呢?所以我说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一定是创作的根源,这一点,历代皆有所证明。因为文艺复兴,才有拉斐尔传世名画《西斯廷的圣母》;因为俄国大革命,才有柴可米夫斯基各种激昂的交响曲;因为战争后中国国门大开,才有郁达夫开辟式的散文集《春风沉醉的晚上》。这些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的背景,每一个都是一个时代的结晶。倘若人没有切身经历过,它们的创作灵感能从何而来呢?如此说来,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是毋庸置疑的。
有哲人说,艺术的价值在于让人活得真实、纯粹。
那么我们便能看到艺术它高于生活的成分了。艺术它不仅仅是对生活的反映,它确实有引领生活的作用。契诃夫的文章善于揭露社会中的阴暗面。但倘若只是这样,他无法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毕竟能够一针见血的医生比比皆是。可贵的是,他的文章所能传导出来的悲悯情怀和人文思想具有知道生活的重要价值,它们启迪了当时俄国的很多人。所以我说艺术高于生活,它是一支能变化的笔,为生活上色、上彩,能给生活带来改变。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扩充了人的皮囊和外表,但真正使人高贵,使人不同的不正是生活之上的艺术吗?
倘若没有生活,艺术便如无根之叶,很快便会凋零脱落;倘若没有艺术,生活也只能成为一张白纸,平平淡淡没有波澜。
所以我们既要会生活又该懂艺术,就像学习同样需要纸和笔。我们不能成为一个没有思想的躯壳,而该有属于自我的色彩。
子夏曾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孔子回答说:“绘事后素。”意思是先有一张脸,才可以进行勾勒。其实也包含对于生活和艺术的理解,脱离了脸蛋,美丽全为不见,不去妆整,美艳之处也难以表现。生活和艺术也许根本上无法相离。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它不一定要为什么服务,艺术是能启迪生活,但也不能把艺术捧到一个无上地位。
毕竟有生活才有艺术,会艺术更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