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顾名思义,是片段的,是破碎的。如今,人们生活在碎片化的生活中,依旧未醒悟。现如今,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学习,碎片化的思考,甚至更多碎片化的事物已经普遍存在。
碎片化的阅读
在信息化的时代,在古时,阅读都不会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苏轼曾读《阿房宫赋》到四更,等到随从来提醒才意识到,他竟挥挥手表示没关系。在信息化的时代,像苏轼那样执着于读书,废寝忘食的人少之又少。电子书已经成了现代人们的普遍阅读方式,电子书的简洁便利是一大优点,在地铁上,公车上,不缺少看电子书的人。然而等下了地铁,下了公车,电子书早已不在手中。阅读形成了碎片化。更有人在阅读时被手机弹起的消息,新闻,新出的游戏等吸引而去,阅读早已被抛在一边。古时人们阅读时的清净在现在几乎是一种幻想,阅读也就越来越碎片化。
碎片化的学习
人生在世,无时无刻不在学习,现在学生身份的我们,学习乃头等大事。当下课铃声响起的那一刻,仿佛打了鸡血,感觉小宇宙即将爆发,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想破门而出表达自己的兴奋,已经完全忘记了老师的存在,当老师在耐心的讲解时,心思早已飘忽在外,学习被碎片化了。日积月累,碎片变得越来越多,然而它们之间的链接仿佛从来没有存在过,只有锋利的刺。致使在考试时当你想捡起这些碎片时,手被划的血淋淋的,后悔不已。然而意识到这些的人不多,学习变得越来越碎片化。
碎片化的思考
思考是一件必然而不可缺少的东西。数学家华罗庚曾因为思考一道数学题而忘记了时间,当别人去吃午饭,不知道他的存在,把他关在图书馆时,他也毫不在乎,继续研究他的数学题。手机仿佛是一个不治之症,慢慢吞噬着人们的生活。当一个人想要开启他的思考之旅时,手机就开始出来捣乱,发挥各种他的本领来使得不能认真思考,而人也常常中了它的计,忘记了即将要开始的思考之旅,被手机吸引而去,慢慢的,时间流逝而去。思考成为了碎片化。
鲁迅先生曾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与其花时间在玩手机,玩游戏上,还不如花时间思考一下,为什么生活会变得碎片化,找出源头,从源头改变,改变碎片化的生活,让生活完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