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这个世界在变得越来越复杂。远古时期,世界简单得只有白天和黑夜:天亮了起来捕鱼打猎,夜深了就休息;到后来,电灯泡的发明打破了自然对人类起居生活的束缚,我们开始学着享受不一样的黑夜;再然后,整个世界又快速地被各种各样的新玩意儿填充着,直到如今这般琳琅满目。
可是叫原本习惯于简单生活的人们,突然面对这份琳琅满目,难免不知所措,左看看、右看看,在绚丽的光芒中有些迷失。这就是所谓的“碎片化”。我们游走在那些新奇的人、事、物间,把自己的白天黑夜分成了若干的小块。
碎片化生活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在现代社会,每个人每天要处理的事件远远多于古人。就以读书学习为例,最早的私塾只教授四书五经,随后添加了数学,洋务运动中又引入了物理、天文、外语等学科,直到如今发展为十门文化课,再结合各种素质教育,学生们便只好将有限的时间分成一个个碎片,忙里偷闲地看几分钟闲书、背两三个单词,亦或是分享几句茶余饭后的八卦。当然,日新月异的发明创造也是导致碎片化生活的“元凶”之一。譬如各类电子产品,就拥有一次又一次诱惑人放下手头工作的魔力,就是那短短五分钟、十分钟的浏览,便悄无声息地将我们的生活分割了。
其实,积极地、充分利用琐碎时间的碎片化是相当值得提倡的。而我们所需要警戒的,是那些浮躁的碎片。在娱乐形式变得日益丰富的今天,能够沉下心来读完一本经典作品的人变得越来越少,能够停下脚步融入大自然的人越来越少,能够“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而这些恰恰便是浮躁的碎片化生活的后遗症。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已经成为了必然,可过上何种碎片化的生活却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世界的复杂和生活的琐碎不足以构成心浮气躁的正当理由,而往往越是在喧嚣中能“静”的人,才会真的有所得、有所成。听闻毛主席年轻时便有意选择嘈杂的环境读书,以此锻炼自己抗干扰的能力,这在日后也转变为他作战时的沉着、冷静、踏实。我想,我们或许也需要培养一种抵御干扰的能力,在碎片化的生活中,保留一片只属于自己的天地。与此同时,学着如何管理生活中的碎片时间也是必要的,所谓日积月累、以小见大,也许一个短短的十分钟不能改变什么,但一千个十分钟却足够我们向着更好的自己迈一大步。
碎片化的生活已然到来,至于如何面对,智者自有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