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文明之灯

2021-10-31 03:42:07
点亮文明之灯作文

孔子在《泰伯篇》中曾说道:“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可见礼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就为人所知。我们耳熟能详的张良拜师,程门立雪等都无不都体现着古人高尚的道德品质与素养,正是由于他们的守礼文明的行为,美名才得以流芳千古,为后人所崇敬。

礼,是内心道德的诉求,也是对秩序的遵守。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而学校作为我们接受知识的神圣殿堂,更应该是一个文明和谐的集体。不仅是在文明礼貌月时做文明人,而是养成一种讲礼貌的习惯。只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我们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出优良的学习气氛。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我们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心理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那我们即使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那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质胜于文则野,文胜于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伟人列宁不仅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创造者,更是礼貌的典范。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一位名人曾说: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构成的,而不是由文字。无数事例表明,走向事业辉煌、开创成功人生的关键是高尚的情操。代表民族未来的我们,需要学习和继承的东西有很多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究竟要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什么样的思想品质和什么样的道德水准去接过人类文明的接力棒呢?

某大学校长在镜子上写了一句箴言:“面必争,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装。”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必须明白自己的仪表起码必须符合学校的气氛和学生的身份,保持大方、得体的仪表,是对老师同学的一种尊重。例如在学校食堂文明用餐,不插队,不浪费,随手归还餐具这一细节便能体现出个人的素质。在升旗仪式上,面对着这凝聚了文明与热血的国旗,尊敬的行注目礼更是基本素养。

在新的时代下,我们对文明的诠释也更显多样化,这也要求我们在把握基本文明素养的前提下融入时代精神。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应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文明礼貌月,让校园都弥漫着文明礼貌的芳香。让我们挑起传承礼仪的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点亮文明之灯吧。

《点亮文明之灯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