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过境迁,我们走入了工业革命,电子革新,从在地上缓慢踱步发展到了坐在飞机上观赏云层。蓦然回首,那个原始的时代,竟然连“时间轴”都是笔直的。现在想来,随着第三次的技术革新,我们走入了碎片化颗粒化的生活。
没有目标,没有计划,长久地游离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一个五分钟,一个十分钟都变得特别重要,补课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吃晚饭,都要一分一秒算计好,生怕晚了一毫秒会发生不可名状的大事似的。而,似乎只是仅仅一百年之前,该玩玩,该睡睡,该做事情做事情,不像现在,无时无刻都有“不务正业”的风险。
碎片化的生活是从最贴近生活的“薄冰”开始碎的——-随着人类越来越“懒”,做的事情越来越纷繁复杂,点点滴滴的时间便想雨中的水花分散地绽开来了。人们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做着A想着B,甚至MULTITASK得左右手写不同的作业,一边弹钢琴一边整理工作资料,甚至老公一边开车,老婆一边往他嘴里塞三明治……忙忙碌碌出去,风风火火回家,干了一切事,啥也没干好,一天就结束了。我们常常羡慕集中力高超,办事神速的“别人家的”,“别人家的孩子”,他们不看手机,没有微博微信,不用摩拜,做事情井然有序,什么事情都是一整块一整块做的。殊不知,这种“别人”,又能找到几个呢?时代变了,我们也变了,从六零后,七零后八零后,直至九零后,到现在的零零后,和即将成长起来的一零后,人的时间不断减少,新鲜事物不断增多,自然养成了人的“要命的好奇本性”。说到底,“碎片”不“碎片”只是HUMANPSYCHOLOGY,人类的心理暗示。但是,时代使我们割舍不下——-谁不愿意隔着大洋和亲友通话,有谁不愿意不用买书就能在网上看到优美的文章呢?
但碎片化的生活,有碎之弊,便有碎之益,碎之美。
用那个说了好多遍不用再说的水,石头和沙的比喻早就证明,大事情中可以安插好多无关紧要的事情,那么,都装进沙子,就得到了更多粒沙子,这有何乐而不为呢?再一次地,人的本能让他想尽可能尝试新的事情。无论是动动手指便能买到东西,或者发发公众号,便能赚大钱,对于公众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喜悦呢?那种方便,那种有利,或许都是大势所趋吧。地球越来越小,我们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碎,我们的目标,又在哪里呢?
碎片化的生活,碎在生活,但是合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