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此快节奏工作与生活的今天,各类“碎片化”时间逐渐填满了我们的的生活。在上下班的各类交通工具上,我们可以看见许多年轻人,甚至是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都低头看着手机,或是听音乐,或是看电子书,或是看电影,或是打游戏,不一而足。我们这代人,已经学会了从海绵里挤出时间来看手机——当然这只是一种开玩笑的说法,但是这些零零散散的时间,我们究竟应该看待呢?
首先我们不得不谈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碎片化的时间。上班压力大、工作多、学习任务重、持续时间长——这怕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大量的繁忙时间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生活,留给自己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于是,大家便开始绞尽脑汁如何多“挤”出一点时间来放松自己,或是消遣,或是学习,或是培养情操。由此,“碎片化”的产物也应运而生,电子书成了许多人的宠儿,一章字数不多,随时随地都能看,手机随身带着多方便,而且内容也比那些老派传统文学类出版书籍有趣得多,基本上迎合了大众的胃口;碎片化购物,让大家只要想到就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列长长的购物清单,双休日领着大包小包回家;时下比较热门的也有碎片化健身,在朋友圈里偶尔贴几张自己去健身房的照片,还会换来亲朋好友的羡慕与赞许。
碎片化是必然的,每个人利用碎片化时间做的事情也不尽相同,那么碎片化究竟是哪些群体受益,受了什么益,又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呢?
大家最津津乐道的应该是碎片化阅读。和多人也认为碎片化阅读无法引起深层的思考,这是肯定的,思考需要时间,碎片化阅读不允许有那么多时间。一旦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层思考,那么作者所要传达的许多东西读者就接收不到,内含的巧妙逻辑读者也无法领悟。如果被书中问题所困,有时候还可能影响正常工作和学习呢!或许这时有些人庆幸电子书的发明,这些网络小说似乎不用怎么动脑就能看懂大概思路——当然我不是黑网络小说,网络小说的崛起也为很多平时不怎么有闲暇时间又抱有文学梦想或是有关爱好的学生及工作人士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他们展示自我,锻炼功底。你写我看,这不是很美妙的一件事吗?
笑得最开心的还有网购平台,碎片化的购物,让许多人一拍脑袋就买东西,少了以前货比三家的精明,少了以前再三比较的纠结,少了对实用性的考虑。赚钱的是谁?各大品台啊。确实,这样的购物模式提供了不少方便,但是我们扪心自问,有些东西,真的是因为我们有需要才买的吗?同样还有碎片化社交,每个人的碎片时间段都不一样,这样又怎么能做到有效交流,这就失去了社交的本质——有情感的交流。同样碎片化的新闻,让我们对事实少了深入探究与思考,以为自己能见微知著,殊不知在大量信息流的冲击下,我们又能看清本质的多少?碎片化健身倒是有点明显的自欺欺人的意味,运动本来就是应该长期坚持下去的东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又能改变什么呢?
我们现在所讨论的“碎片化”,不在于怎么延长,也不在于怎么高效利用。延长碎片化时间意味着我们应该更高效完成我们的本职任务,但工作是做不完的,延长这些时间恐怕有些困难。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对于小部分人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对于大部分人,可能更多的是用来自我消遣。毋庸置疑,这是时代发展的必须产物,现在网络上也有针对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来真正的汲取知识或是丰富阅历,我想,我们所应该做的,是顺应这个时代,多留一些脑神经为自己打算,只有我们真正去想了,朝着我们所认为的做了,才能真正学到我们所希望学到的,这才是碎片化真正要带给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