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山东教育》由认识到接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学校给老师定了《山东教育》这本杂志,在我的意向中,很难说出这样的杂志对自己能有什么用。所以在杂志发下来的时候 ,我基本上没有看过。直到有一天,工作之余我翻开某一期的《山东教育》,看到里面有一篇文章,介绍一位老师自己拿了一个塑料袋到教室去拣废纸,结果引起了全班同学对环境卫生的重视。这位老师没有说一句话,却改变了长时间的教室卫生混乱的局面。看完以后,文章对我触动很大,为什么我就不能试一试呢?于是现学现卖,我也在自己的教室里试了一下,你别说还真管用,比之我的口干舌燥要好得多了。于是我对《山东教育》有了一种亲切感。
从那以后,每一期的《山东教育》我都看。慢慢的,我发现,其实《山东教育》里面的内容与我原来所设想的相去甚远。它里面有理论,但它这种理论不是僵硬的、教条的,而是取之于课堂的、灵活的教育理论。这些理论来自于课堂,来自于老师们点点滴滴的教学积累。本以为理论是枯燥的,但现在发现这些理论是那样的切入实际、针对课堂。有些理论自己心里也有一些朦胧的意识,但无法准确的表述。这时再读教育理论便有一种酣畅淋漓、拨云见日的感觉。那里面的教学随笔更是让人爱不释手。一篇篇切入课堂世纪的随笔就好像金色沙滩上一枚一枚精致玲珑的贝壳。他以一个一个的课堂教学、管理实例,一幕一幕师生互动、师生交往场景向我这个初出茅庐的教学者传经送宝。在这以前我曾经对“严师出高徒”这句话深信不疑。然而期刊里《将微笑送给学生》一文,却让我对这话有了动摇,慈师也能出高徒!文章中,一位老师本是性格开朗、爱说爱笑,但是为了管好班级,整天板着脸上课,处理学生而纠纷。一个月过去了,班级纪律非常好,然而老师却感觉出学生明显的和他远了,课堂上也失去了师生爽朗的笑声。恰逢一篇作文《××,我想对你说》,老师了解了原委。孩子们是这样说的:“老师,请您笑一笑,再让我们听到您的歌声,看到您和我们一样玩皮筋好吗?看到这,不仅仅是文章的作者受到了震撼,我的内心也久久不能平静。记得工作的第一年,我也曾经和我们班的孩子一起说说笑笑,跳皮筋、猜谜语,然而那只是极少数的情况下,大部分情况下我还是板着脸对他们。然而我也记得,当和学生在一起玩时,学生的眼神是多么明亮,话语是多么亲近!她们的心情是多么高兴!我们又怎能为了抓好班级,不顾她们的感受,强迫了自己,也压抑了学生?微笑,是送给别人最好的礼物,在学生的眼里,老师的微笑就是对学生的认同,就是接纳、鼓励和赞扬!因此让我们把微笑送给学生,让孩子多些爱他人,少些爱自己,多些宽容,少些狭隘,多些善良,少些丑恶。
读《山东教育》让我懂得了为师之道,教学中必须热爱自己的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通过《山东教育》“教学版”这个栏目,使我有机会见识许多名家的课堂实录,领略到名师名家的先进的教学思想,精湛的教学艺术,获取了他们教学成功的真谛。教学实录及评析给我提供了很多很好的范例,它不仅教案设计新颖,而且点评和总评有针对性,从中我不但学到了应该怎样设计教案,而且也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从而不断的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正是因为它有很强的针对性,所以我不仅从中了解了许多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最新动向,而且也从中了解了如何管理班级,如何教育学生,懂的了如何把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知道了作为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可以说,她的每一个栏目都能提供我所需要的知识、思想、方法上的东西,让我常常在教海中拣拾到许许多多美丽的贝壳。
岁月如梭,十多年过去,我读过的《山东教育》已经有一大箱子,唯有一直跟随着我,成为我的引路人,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孕育着新的知识,《山东教育》伴我生活,伴我成长,给了我丰富的知识营养和无穷的精神力量。借助她,我的教学成绩也有了质的飞跃,几年来,我有数篇省级论文获奖,所辅导的学生也有多人在省、市、县级大赛中获奖。应该说,《山东教育》对于我们的教学实践工作起着不可估量的指导作用,在教育改革的大潮里,《山东教育》就是航标,是舵手,是我的良师益友。在教育工作的岗位上,我将与《山东教育》一路同行,不仅希望它有灿烂的现在,更希望它有更加辉煌的明天。衷心祝愿《山东教育》越办越好,使更多的教师从中吸取到新的理念,更适合实际的教法,把教师的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